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三地之交”栏杆镇 嘹亮时代最强声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Hh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抹熟悉的乡音萦绕在人们心头。七月三十一日,“徽声皖韵,传承乡音”安徽方言童谣谚语采录社会实践团队巢湖地区小分队前往了曾有“小香港”之称的位于南京,芜湖,巢湖三地交界之地的栏杆集镇,实地感受栏杆镇的方言童谣魅力和风土人情,探索栏杆集镇独具特色的方言与民情。

坚持党的领导发出向上栏杆声音

栏杆集镇地处巢湖最北的地区,需要坐上几个小时的城乡公交车才能到达。进入栏杆镇,呈现在实践团队眼前的是一大片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麦田和一条条崭新的乡间小道。

(栏杆集镇街景)

“作为60后,农事活动的经历主要是整田、撒种、割麦、割稻、放牛。小时候劳动时最常见到的是大人们喊号子的场景。”栏杆镇文化馆的洪波主任与实践团队分享道,“以往这里还有个有趣的过节法,在镇子里的会某些地方,会被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一分为二,公路南面过夏至、公路北面过端午。”实践团队了解到,这种现象其实是栏杆人民结合农家过节的愿望和当时经济实力的考量——面对过节的开销和经济状况不佳的矛盾,百姓只能根据习惯和农事有选择的过一个节,给予自己和孩子们以营养的补充和精神的慰藉。“但是现在这种现象早已不存在,富裕了天天都过节,这也折射出过去与今天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变化,所以农家都说:感谢共产党!”洪主任不禁感慨道。

(洪波主任向团队分享当地劳动号子)

农业发达的栏杆镇,少不了有关农业生活的方言和谚语。 经农民吴广云女士介绍实践团队得知,栏杆集镇的主要农作物是乐粿子(玉米)和默子(麦子)。许多农业谚语歌谣应运而生,比如:“东虹(音同“杠”)日头西虹雨,南虹北虹晒到底”、“东边雨救不了西边田”、“芒种不下,犁耙高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养猪不赚钱,回头看看田”、“清明晴、谷雨淋”等等,它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是一种大众美好愿望的期许,内容充满趣味,唱起来回味无穷。“我们这边的方言其实说的不多了,村里的老人还会说上两句,现在的年轻人说的就少了,大部分都说普通话。现在大多都是承包种植,以往那些大家一起劳作时喊的劳动号子也慢慢少了起来”她坦言道,原因是在大机器生产下,大家伙一起劳作的机会少了,而且现在的许多技术,比如大棚生产,已经可以做到人为改变自然规律,那些前人总结的谚语也不再通用,渐渐的年轻一代便没有机会听到用到那些谚语,这是一大遗憾。所以,为了更好的传承乡音,记录曾经的劳动智慧,实践团队又充满了干劲。

(吴广云女士向团队介绍当地方言)

承三地之不同传播多彩栏杆声音

栏杆集镇明清时名声鼎盛,是东西方向合肥至南京、南北方向定远至芜湖的商旅必经之地,集市贸易十分发达,是巢湖市古老的贸集镇之一,有“小香港”之美誉。又因为栏杆集镇位于巢湖市北部边缘,镇区西距合肥市区58千米,东距南京市区78千米,南距巢湖市区52千米,是三省交汇之地,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这种地理环境对栏杆居民最大的影响就是对方言口语的影响,洪主任也和实践小组分享了他对方言的见解,栏杆镇因为地处巢湖最北边其语调多了一点“垮”,和北方话有点类似,到今天本地方言中还存在“入声字”:“北”、“白”、“国”、“答”、“息”等。同时,栏杆集镇方言在内部也有分化,正是受到三省交汇处的地理位置的影响,镇区西与合肥话类似58千米,东边与南京话相近,南边与巢湖话相近。

实践团队了解到栏杆本地过去居民都用方言,四个小乡还不完全相同,小栏杆乡与赵集北面的几个村居语言相仿,接近肥东话;小柳集接近柘皋,小青岗乡接近现在的苏湾、鲁桥——与更远的巢湖其它乡镇相比,就有明显区别。

总的来说,栏杆集镇方言一方面有其独特性,一方面又与大巢湖的方言相融合。因为方言指的是一个地区独有的语言,其形成的影响因素也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等,所以一个地区的方言汇集了那个地区独有的、特色的文化。

(洪波主任与实践小组讨论方言价值)

发扬故居文化相传红色栏杆声音

栏杆集镇的红色文化也值得年轻一代深挖,比如说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革命先驱——陈原道先生的故居就坐落于此。经洪主任的详细介绍,实践小组了解到陈原道故居坐落巢湖市栏杆集镇陈泗湾村,坐北朝南,始建于19世纪,至今约有140多年,在上级党史部门和栏杆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里按照原貌对故居进行了重新修缮.用以缅怀革命先烈的功绩,教育和激励后人勤学奋进。

在如今,红色旅游在中国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栏杆政府同样也着手整理、创作了一些宣传资料。如创作对联、创作歌曲《碧血染雨花》、《说唱栏杆》等文化产品,深刻顺应时代主题,切实增强红色文化自信与认同,创新拓展红色文化依托载体,搭建完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并积极开发引导大众文化需求的红色文化产品,使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得到有效实现。

目前镇政府遇到的问题是扩建和复兴的问题,主任提到要想扩大陈原道故居红色旅游景点的影响力,首先要对深刻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只有先透析了历史文化深度,才能更有广度的把红色经典传给下一代。

方言,四方之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说一方话。洪主任与实践小组讨论后一致认为,方言相对普通话来说,其内涵更大,因为普通话就是依据北方方言加以规范、加以标准而形成的语言,方言是普通话必要的补充。比如,地方戏的说唱一般用的就是方言,如果用普通话就改变了其作为地方戏特有的意思和韵味;包括依照古音四声所作的律诗、词曲、楹联——其使用的平仄多是按古音、也就是北方方言音调。

希望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中的大家,都可以慢下来去品味深刻婉转的乡音,品味年岁相隔的智慧,方言和文化的传承也就暗藏其中。

(欣欣向荣的栏杆集镇)

通讯员:杨欢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12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2024年8月3日,青岛大学暑期“三下乡”沂水寻源队聚集了一群心怀革命的热血青年,前往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学习,并在后续开展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 沂水寻源队 青岛大学环境与地理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

养风承志青年继,赓续革命血脉存2024年8月3日,青岛大学暑期“三下乡”沂水寻源队聚集了一群心怀革命的热血青年,前往华东革命…

学门“新”启 “育”见成长

为了加强新生对大学的整体认知,帮助新生实现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角色转变,明确发展目标,做好生涯规划,9月13日上午,生命…

西财学子保险调研助发展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五星保险调研助振兴

西南财经大学8月7日电(通讯员李亦哲)贡献青春力量,迎接百年校庆,2024年7月,西南财经大学乡创实践队前往崇州五星村,开展…

山东女子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安全之灯照亮成长,自护之舟扬帆起航

为了呵护小朋友健康成长,普及急救知识技能,筑牢全民反诈根基,响应“建设美好校园,反对校园暴力”倡议。山东女子学院青年…

最新发布

山东大学学生蒲公英青年公益发展协会逐瑛队赴翟庄小学夏令营活动 ——夏令营结营活动
为期十二天的暑期夏令营时光转瞬即逝,7月19日山东大学学生蒲公英青年公益发展协会逐瑛队赴翟庄小学夏令营活动迎来结营仪式,在这十二天的彼此陪伴中,老师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都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人生不虚此行,即便我亦是路人
(通讯员江莉丹)白驹过隙,短短几天的三下乡生活已经结束了。冷清的宿舍与往常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今晚,我一个人独守宿舍空房静静写着三下乡感悟,脑海里不断浮现出这几天的画面。十天的时间是短暂的…
赓续红色精神继承峥嵘岁月的风华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上,有着太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他们留下的印迹照亮着新中国前进的路。每一处历史遗址,都有着独特的思想教育作用,它们所代表的人文精神、文化色彩、历史风貌,为我们留下了笔笔…
传承红色基因,再续红色发展
随着城市的发展,一座座崭新的城市拔地而起,但是我们都只看到了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而没有深入了解城市的内涵,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使得城市的发展经历在时代的发展中被人们忽视。“一路向红,青春践行”…
注入青春力量 助力林下经济
为了助力林下经济产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户增收减排。8月5日至8月15日,经管学院赴铜仁市调研队来到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针对以菌类为主的林下经济作物对农户增收减排的问题展开实地调研。团队调…
参观甘棠村史馆,铭记历史跟党走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增强青年力量对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性认识,8月5日,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讴歌美丽,建功乡村”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潍坊市峡山区甘棠社区村史馆,学习了解甘棠村的发展历史,并在社区消…
探索林下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
为响应党的二十大对乡村生态振兴的号召,以及探究不同类型林下经济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影响,在8月中旬经管学院赴铜仁市调研队来到了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针对“林下经济对农户增收减排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实…
观古往与今来,寻吴蜀文化变迁
为探寻吴地与蜀地古代和近代文化差异,以及经历新中国成成立后数十年的发展建设,现代的吴蜀文化的差异以及发展建设情况的差异,展现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紫卿书院)“…
“讴歌美丽,建功乡村”实践团队于潍坊市峡山区盛棠农业专业合作社交流学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厚植乡土情怀,…
志愿服务迎“八一”,传承拥军爱国心
为迎接“八一”建军节,2023年8月1日,“讴歌美丽,建功乡村”社会实践团队与甘棠社区党支部总书记一起展开志愿服务,与战友老人们共度难忘的聚餐活动。这一天,村中老人们欢聚一堂,共唱红歌,营造出一片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