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兰州理工大学子三下乡:探寻非遗文化,传承工匠精神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作者:周爱民 周子涵 施

7月17日,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李慕秋、梁家宁等一行12人为增进对临潭县非遗文化的了解,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对企业绣娘丁玉梅、马亥拜进行采访交流,了解目前临潭县洮绣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同时来到临潭县的翠峰洮砚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洮砚艺术和非遗传承人的创作历程。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为临潭非遗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洮绣,了解洮绣艺术美观

社会实践团队第一小分队走进位于临潭县的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深入了解洮绣艺术与目前洮绣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

“洮绣发展历史悠久,距今可考的历史已有600多年,近乎与临潭县的历史相当,是当初沐英将军带领的江淮地区百姓带来的手艺。其经历了原始的孕育,而后不断的发展、变化,吸收汉族、回族以及藏族的文化属性。最终成为了一门成熟的民间手工艺术,因此,可以说洮绣是一项既充满了历史的积淀,又融合了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的艺术瑰宝。”这是7月17日下午,兰州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洮绣开展调研活动时,临潭县洮绣传承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绣娘丁玉梅、马亥拜告诉实践团成员的。

图为绣娘为实践团队成员介绍洮绣工具

在调研的过程中,绣娘们向团队成员展示了洮绣的成品以及制作过程,期间,通过绣娘们亲自操作,使同学们对临潭洮绣的见识更加深刻了。在临潭县洮绣展馆中,绣娘们向实践团热情介绍说:“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做针线绣花,不论是藏、汉妇女,都把它当做是像做饭一样,都要用心做。”如今,通过本地政府的支持,当地的洮绣产业以及逐渐将手工业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引进了先进的全自动机器,也创办了专项扶贫车间,做到让周边的百姓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同时让洮绣不断创新,制作出具有洮洲地方特色的旅游刺绣品,为脱贫攻坚增添了自己的力量。

图为绣娘向同学们展示全自动绣花机

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临潭的洮绣以一种更全、更新的方式,不断向外界展示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最后在一声照相声中,实践团队结束了今日第一站的行程。

图为绣娘与同学们的合影

临潭洮砚,传承洮砚艺术精髓

社会实践团队第二小分队走进了位于临潭县的翠峰洮砚有限公司,深入了解洮砚艺术和非遗传承人陈作文先生的创作历程。

陈作文,这位洮砚雕刻界的翘楚,出生于洮砚雕刻世家,从小熏陶在砚台之艺的浓厚氛围中。凭借对洮砚的深沉热爱和天赋才情,他从事洮砚雕刻近30年,屡创佳作。他的作品以因材构图,因村施艺,深得广大收藏者的喜爱。

在调研过程中,陈作文向学生们展示了洮砚的制作过程,其间他娓娓道来,讲述了从卓尼县迁移到临潭县的开店历史,以及他如何在临潭,这个文化中心,继续发扬洮砚艺术的故事。他强调,精良的洮砚工艺可从其盖子合在一起时是否无间隙来判断,这种极致的追求无不展现出他对艺术的敬畏和尊重。

图为陈作文向同学们展示洮砚的制作

然而,尽管他在洮砚雕刻界享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也面临着许多困境。过去,他身边围绕着二三十个学徒,如今,却只剩下两三个。他深感洮砚艺术面临失传的境地。尽管困难重重,陈作文并未放弃。他以自己的精神为洮砚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希望能在新的时代中延续洮砚艺术的精髓。

调研最后,传承人陈作文再次向到来的实践团队学生表示了感谢,并和实践团队成员一同合影留念。

图为陈作文和实践团队的合影

陈作文的故事和他的艺术给大学社会实践团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面对艺术失传的无奈,但同时也看到了他对洮砚艺术不屈的热爱和坚韧的信念。他们希望,通过向外界传播陈作文的故事和洮砚艺术的美,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洮砚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2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归乡践初心 服务正当时

2025年春节期间,曲园学子返回家乡后,在朝阳街和烟台山景区担任志愿者,参与了游客引导、秩序维护和文明劝导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49小时,暖心服务持续升温,擦亮景区文明底色。春节假期……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进社区探索新世界

最好的教育是实践,最好的体验是探索,为拓展学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空间,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3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学生带领大班组131名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赴延安,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

“星星之火”社会实践队入选由团中央青年发展部指导,全国青少年延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延安市团委)组织高校志愿者开展的2024年“赓续红色血脉助力圣地发展”专项活动。7月20日至7月28日,……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不必“过度留痕”

近日,“三下乡”成果总结成为高校师生热议的话题,有的学生在网络上抱怨,为了丰富实践成果的展现形式,团队要求制作记录视频,这耗费了非专业学生大量时间。还有学生谈到,为了充实实……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踏歌乡村,‘游’点意思”实践团赴南通市通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青年视角进行文旅宣传,助力乡村振兴,8月20日至21日“踏歌乡村,‘游’点意思”实践团赴南通市通州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 冯玉萍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志愿者非遗课堂 | “漆”彩纷呈!师生共制哪吒主题漆扇,妙手重现闹海之美

近期,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口碑爆棚,社交媒体上充满对国漫哪吒的称赞与支持,这一热潮现象的发生,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

研支团动态|清明寄哀思,忠魂励初心

清明寄哀思,忠魂励初心。清明节期间,为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兰州交通大学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

专业引领,实践赋能:湖南科技大学路桥学子细研月湖桥

(湘潭市4月2日电,通讯员:李家涛)2025年3月30日,在湘潭市雨湖区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2级路桥专业的同学们在专业老…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首次授课活动

(通讯员廖慧娟贺藓雅)4月1日,我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开展新授课活动,此次授课由实习老师吴曼妮、邓诗琪、廖慧…

探汉字演变奥秘 启文化传承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儿童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增强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3月27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服务队于…

最新发布

传承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暑期实践团前往渭南市韩城市开展实地
韩城市欣怡坊手工专业合作社(韩城绣庄)是韩城一家致力于韩城民间手工技艺传承的纯手工工艺品店铺。20多年来,韩城欣怡坊手工专业合作社的绣娘们用一针-线的匠心守护和发展着韩城民间手工技艺,荣获“2022年…
以公益之心,逐萤火之光
大学生网报泰州8月1日电(通讯员宗灿)青蛙在哇哇地叫,声音脆亮。知了在聒噪地喊着天气好热。鸟儿的声音婉转动听。丰富的声响把夏日的空气充满了。8月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城”公益…
书评:山月记
精神困境“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初见这句话时内心便无比震撼,中岛敦巧妙地借用中国古代的故事,深刻精准地揭示了精神困境的…
“凝心聚才”调研团 顺利完成社会实践调研
经过两个多月的积累与实践,“凝心聚才”调研团在8月完成暑期社会实践线下调研,足迹遍布甘肃省、山东省、辽宁省多个地区。在甘肃省,团队主要走访了甘肃省飞翔航空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与人事部负责人张培…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走进田间,探寻生命农业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赴宁德市古田县“传木艺,探家风”实践队于7月9日在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黄田镇洋上村的农田间探寻生命农业的奥秘。…
当代学生睡眠不足的思考
2022年3月18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机构联合发表《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高中生的平均睡眠时间仅有6.5小时,初中生有7.48小时,小学生有7.65小时。但无论是哪个数字,都与医学界普遍…
泾县玉版启遐思,春云千年传真情
中国青年网泾县8月24日电(通信员濮心怡)“薄如蝉翼洁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均匀润墨分浓淡,纸寿千年熠熠馨。”这是古人对宣纸的美赞。为进一步加强对家乡宣纸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院“繁…
萤火之行当作新景入画来
大学生网报泰州7月31日电(通讯员宗灿)天空是沉静的湖蓝色,云朵是纯洁的乳白色,小麦是高贵的米黄色,花朵是热烈的红色。缤纷的色彩把夏天描绘的多姿多彩。7月31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萤萤之火,灼华凤…
行走的思政课堂|学史铸魂葆初心,红色基因润心田
1937年1月,根据中央指示,红西路军以张掖县为中心,建立“甘州中心县委”和“山(山丹)永(永昌)县委”、“高(高台)抚(抚彝,即临泽)县委”,主要任务是开展地方工作,发动群众,发展党员,配合西路军…
萤萤之火,缤纷假期
中国青年网南京8月7日电(通讯员陶骏捷)夏夜微凉,漫步在草地上,满天繁星中点缀着闪烁的萤火虫,像是一串璀璨的绿宝石,点亮了夜晚的寂静,宛如仙境一般,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这个夏天,南京师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