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咸阳7月11日电(通讯员——-高椿彭 杨喻栋)7月9日,为了深入学习习总书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讲话和乡村振兴思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赴袁家村乡村旅游实践团去往袁家村展开实地调研,切身感受袁家村的发展之路。
民俗文化,我们共同的财富
9日清晨,实践团队初入袁家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袁家村村史馆,逐步了解袁家村的起家史。
20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是当地有名的“烂杆村”,耕地无牛、点灯没油、干活选不出头。70年代初,原村支书郭裕禄带领村民建设农田水利,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将靠天吃饭的贫瘠土地改造成旱涝保收的良田沃土,解决了群众温饱问题。80年代,袁家村抓住改革开放机遇,发展村办企业,先后建成白灰窑、砖瓦窑、水泥预制厂等企业,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从农业稳村向工业富村的转变。21世纪初,袁家村新任书记郭占武书记抓住时代新潮,带领村民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关中印象体验地,先后建成小吃一条街、康庄北街,成功实现了工业村到民俗村的转变。
图为当地领导讲解袁家村历史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袁家村将乡村的传统习俗和村民的日常生活当资源,“无中生有”搞旅游。以村民为主体,以村庄为载体,恢复关中民俗,重建乡村生活,以此作为旅游吸引核,独一无二,不可复制,实现了完整意义上的乡村旅游,亦是将民俗文化转变为可视财富的乡村发展的新道路。在袁家村,游客们可以切身体会陕西民间风俗,全方位、零距离、多角度的走进陕西,尽管不完美,却有其独特的体验。
现如今,袁家村的发展模式引来无数企业竞相模仿,年产值达10亿元,这是袁家村的成功,亦是民俗文化的成功,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的一大步。
图为鱼副书记(左)与郭镇长(右)与调研组成员座谈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邻里关系,城市缺失的烟火
在现代城市的喧嚣中,邻里关系逐渐失去了光彩,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感到孤独和隔阂。然而,在袁家村你能感受到烟火般的温暖与淳朴的邻里关系。
袁家村采用集体经济模式,62户286口人紧密相连,彼此互助合作。居民们经常一起过大年,举办集体年夜饭,呈现一派“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景象。
袁家村的烟火气能使人放松下来,远离城市平日的喧嚣。团队成员在访谈商户的过程中发现,袁家村有许多新商户。团队成员对这些人为什么留在袁家村产生了兴趣,经过多次走访,他们发现这些商户大多是在偶然来过一次后喜欢上了这里。
袁家村的烟火气息和邻里关系的保持,是城市中所缺少的。城市的快节奏和高压生活,使人们忽视了和邻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越来越强。袁家村的成功经验提醒着我们,邻里关系的重要性,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安全感,让生活更加有活力和乐趣。
图为游客填写调研问卷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生态乡村,环境与发展的协同
近年来,袁家村在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其中生态旅游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将自然景观和农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袁家村成功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游客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能体验到真实的农村生活,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袁家村还开发了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提供了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宿服务。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游客的需求,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当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获得了经济收入,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
此外,袁家村的生态旅游发展还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和乡村产业的发展。游客们在这里可以购买到新鲜的农产品,如当地特产的酸奶、辣椒等等,同时也能了解到当地的农业文化和产业状况。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袁家村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和谐共存。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产业,可以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生态的健康。
袁家村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乡村旅游的潜力和价值,同时也启示我们,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动力。袁家村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乡村提供宝贵的借鉴,希望更多地方能以袁家村为榜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我们期待更多袁家村这样的乡村,为我们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大学生网通讯员——-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5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