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桂林理工大学 “学思践悟二十大,乡村振兴灌阳行”乡村振兴实践团深入灌阳县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团队主要以访谈调研为主,为群众办实事、开展红色教育、开展材料科普、普通话推广、开展红色文艺汇演为辅,深入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为乡村振兴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灌阳县、社会实践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桂林理工大学作为桂林市灌阳县的帮扶单位,大力规划实施“四大帮扶”专项行动和“五个一百”专项计划,充分发挥高校资源,尤其注重教育帮扶在赋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重视现场调研,结合乡村实际,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联”教育帮扶机制。
(二)研究目的
为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广泛引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鼓励广大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投身新时代“三农”工作,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推广素质拓展,并且丰富大学生的暑期生活,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因此,实践团队围绕灌阳县乡村振兴主题设计实践调研活动,旨在通过调研、走访,提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点子。
(三)研究意义
现实意义:大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组织策划、人际交往、口头表达、文字水平和文艺素养都有非常明显的进步,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学生们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工作的方向奠定了基础。
总结并解决乡村发展与建设困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献计献策,引导团队青年了解认知我国乡村振兴政策,并且通过自身知识与力量助力灌阳乡村振兴。
二、研究方法与预期目标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百度百科、政府门户网站等互联网平台提前获取灌阳县相关情况,并对当地发展需求进行了深入的了解。根据当地乡村振兴的实际状况、存在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拟出一套预解决方案。
2、访谈法
通过与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企业负责人、老党员、群众进行交谈,收集口头资料将回答内容及交谈时观察到的动作行为及印象详细的记录下来。
3、田野调查法
(二)研究对象
新街镇永富村村委干部和村民、水车镇江塘村村委干部和村民、永富村和江塘村村内学生、湘江战役新圩狙击战酒海井红军纪念园。
(三)研究内容
1、访谈
对当地的政府人员、村民、加工厂场等面对面交流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灌阳县特色产业种植以及销售情况,主要了解永富村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电商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
2、科普
乡村振兴振兴团在灌阳县永富村和江塘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动,旨在给孩子们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以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方式营造了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乡村氛围,使科学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让科技的脚步走近乡村,助力乡村。
3、支教
为响应国家号召,振兴乡村,发展人才振兴战略。志愿者开展在永富村和江塘村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开展趣味课堂的教学,旨在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
4、为群众办实事
灌阳乡村振兴团在永富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剑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当地收获玉米的学习。不仅加强了社会实践团成员对当地农耕文化的理解,还让实践团成员亲自参与农作物收获的过程,让村民感受到了团队的积极性,同时也加强了社会实践团成员的动手能力。
5、实地调研
为了了解乡村振兴工作的进展,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和遇到的难题,以及如何开展乡村振兴宣传工作,采用哪些政策吸引人才等方面进行访谈。最后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进行走访调查,让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加强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同时对灌阳的乡村振兴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灌阳在乡村振兴中的潜力。
(四)预期目标
理论目标:
1、挖掘乡村特色产业
2、吸引优秀人才返乡
3、助力乡村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4.促进乡村文化发展
实际目标:
5.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
三、实地调研
(一)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
1、乡村振兴开展情况
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是一个典型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村子里脱贫户有78户、314人,近年来产业治理,政府十分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党委政府牵头开启相关工作。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从之前的红薯粉合作社产业到如今果蔬种植果脯场加工产业,永富村一直在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动农业结构升级和农产品优的质化。目前产业结构主要以粮食、果蔬种植为主,村民们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旅融合等方式,致力于发展属于永富村独特的品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果脯场于本月进项试运营,效果较好,并计划加大加工和监管力度,争取发展更多品种果脯的加工制造。村里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其次,在农村基础建设方面,永富村加大了对路网、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通过修建和改善道路、水电设施等,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和生产条件。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居住环境的治理,如日常垃圾的分类处理、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等,治理工作使得永富村的整体环境较以前有了较大改善。
此外,永富村还注重发展农村文化和旅游业。村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举办了传统民俗节庆,传承和弘扬了乡土文化。
但目前,村子里还是面临着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低龄老年人劳动力众多的现状。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做出了积极的努力,面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和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提升。
2、特色产业
永富村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土壤条件,全村经济以种养为主,果蔬种植发展较快,主要种植水果玉米、李子、沙梨,水果种植面积1200亩,同时还发展了大片果蔬种植试验田用以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进,这些优质的农产品以绿色、有机的方式生产,深受市场欢迎。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是全县有名的水果产销基地。然而,面对李子产量大,销售却犯了难的问题,永富村引入了果脯加工产业链,将无法售卖的次果进行二次加工,合理利用水果资源。同时致力于将果脯加工产业发展壮大,日后进行多品种的水果加工,扩大产业链。农产品的深加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永富村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发展了畜牧养殖业。村里还注重生态养殖,推行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为永富村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3、宣传工作
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永富村建立了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用于发布村庄的最新动态、特色产业、旅游景点等信息;
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村庄组织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如乡村文化节、农产品展销会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吸引游客和媒体的关注;
推广乡村旅游线路:永富村积极与周边景区、旅行社等合作,推广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和参观永富村;
通过桂林理工大学一系列三下乡团队通过在多个平台的投稿进行宣传。
通过这些宣传工作,灌阳县新街镇永富村能够更好地展示村庄的特色和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
(二)灌阳县水车镇江塘村
1、乡村振兴开展情况
通过在灌阳县水车镇江塘村的调研发现,江塘村主要的产业在于种植桃李,但因为地理原因,江塘村耕地分散难以进行大规模生产,再加上村中的青壮年一般会选择进城务工,耕地的使用者多为老年人,这样的生产方式注定了其难以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特质。据调研村中每年会有大量李子因为无法销售而浪费。
尽管我国在2020年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这一伟大目标,但相比起城镇,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仍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差距对乡村振兴最大的阻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即外来企业不得不在改善生产环境上花费更高的成本,导致压力过大,经营困难和当地青年、壮年等劳动力不愿意忍受恶劣的环境,导致劳动力外流,农村“老龄化”“老龄农业”现象严重。即使江塘村在前两年在交管局和村里人的共同努力下开通了公路,但如何吸引企业在村中收购,如何宣传,村中劳动力不足,文化程度低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乡村振兴政策的带领下,上下各级人员都在奋斗的路上,也见到了振兴的一定成果。比如村里结合我校组织的三下乡,通过调研,科普,支教,晚会,座谈等等形式认识乡村,走入乡村,发现乡村。在我校定点帮扶的政策之下,与江塘村建立了深厚的帮扶关系,也为江塘村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以及后备力量。
2、特色产业与宣传工作
即使面对诸多挑战,但在一代又一代江塘村人的坚守下,江塘村的李子也在镇上和县里打开了一定的知名度,在和村支书的座谈中了解到有收李子的企业或者私人点名要“江塘李”,结合每年村中产生的剩余,在公路开通的基础上,如何更好的宣传是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入户调研
1、老党员
据统计,永富村50岁以上常年在村的老党员共有5户,江塘村目前党员50名,常年住村的有21名,50岁以上常年住村的老党员有1户,实践团分小队分别进行了入户调研。调研中得知,他们其中大部分人都已入党超过50年,同时了解到了这几年来身处其中他们对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的感受以及他们对于乡村振兴的认识和建议,同时,他们也给予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党员、团员一些期望以及建议。
2、脱贫户
永富村脱贫户目前共有78户,314人,于2018年整体脱贫,江塘村50岁以上常年在村的脱贫户有3户,实践团分小队对其进行入户调研。调研了解到,村内一直在认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两村都常在线上进行宣传,同时也常在需要时进行入户宣传,了解情况。同时也了解到了身为脱贫户的他们对于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的感受。
四、灌阳县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乡村产业振兴
1、优势产业品牌效应不发达
目前该县专业从事农产品流通的龙头产业品牌企业只有几家, 规模也不是很大。由此可见, 大量的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只能作大路货供应外商销售, 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蔬菜产品用不上, 无法体现绿色产品的优势。在申报认证时耗费了大量的投入, 又无法通过当地的龙头企业运作来实现税收和财政收入的增加。由于龙头企业少, 开拓市场的面不宽, 绿色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低, 不能实现绿色食品生产应有的效益, 影响了群众生产绿色食品的积极性, 从而难以保持绿色食品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产业发展要素融合不紧密
灌阳县的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存在着较大程度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农业产值比重过高, 工业产值比重过低, 第三产业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灌阳县产业结构现状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种差距表面上是增长速度、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深层次上反映的却是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差距。可以说, 灌阳县的产业结构处于低度化的内向型均衡状态中, 主导产业不明显, 支柱产业不突出。灌阳县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有:产业结构以内向型为主, 对外依存度较低, 外向型产业的比重不大。支柱产品主要集中在石材加工、水泥、农副产品加工等初级原材料加工部门, 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产业结构处于低度化均衡状态中。灌阳县的产业结构表现出内向型与低度化均衡并存的局面, 产品技术含量低, 专业化生产格局尚未形成。
导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在强调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 忽视了以工业为主导地位的巩固和强化, 导致农业比重过高, 工业发展严重滞后, 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工业的带动作用, 进而农业的发展速度也趋于缓慢。正如经济学家们所说的:“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3、乡村产业基础薄弱
灌阳县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产业雷同,重复建设严重。初级产品居多,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企业产品属于输出型材料,约90%的产品作为终端产品出售,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产业链条短。不少企业还存在高消耗、低产出、拼资源、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处在低增长、低水平、低效益发展阶段。
4、乡村农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
乡村人员为外出务工居多,外来人才供应不足,导致乡村农业技术人才储备量少,农业技术发展速度降低,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相对低下。
(二)乡村人才振兴
1、人才“招不来”
薪资待遇低:经济压力由于农业收入相对较低,农村居民往往会面临生活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大部分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无非就是想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样可以改善当前的生活状况。农村地区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很多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低薪工作。社会保障不完善: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不完善,很多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风险较大的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农村地区的创新意识相对较弱,很多有能力的人才不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创新工作。
2、人才“留不住”
乡村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导致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受到限制。就业机会少: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很多有能力的人才被迫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与培训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与培训资源相对比较匮乏,这就使得年轻人在农村的知识水平与技能方面会落后于城市的居民。在现代农业中,需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吸引力的缺失。
3、人才“上不去”
农村教育水平低,部分地区无法自主培养出人才,无法将人才更好的留下。
(三)乡村文化振兴
1、本土文化融入乡村振兴深度不足
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许多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缓慢。无法将传统文化加入生活学习中培养本土感情提升文化信仰,从而更多的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2、乡村公共文化阵地使用频率不高
乡村文化活动开展多是依托传统的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场所,在一些基础比较好的美丽乡村示范点,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配建有老年文化中心、残疾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书画活动室等,但没有固定的管理人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造成资源闲置,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3、民间文化团体经营管理方法不当
民间文化组织的规模扩大带来的挑战,随着民间文化组织的规模扩大,管理难度不断增加。组织规模、管理内容、管理人员等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样的增加在没有有效的管理方法和体系的情况下会带来更多挑战和问题。
缺乏管理人员、资源,民间组织管理人员的储备相对不足,同时还缺少足够的财务和物资支持。组织创立者或者管理人员来自不同的界别,他们的经验也不一样,因此缺乏需要的专业团队和技术手段来解决所面临的管理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不当民间组织的志愿者为组织带来活力和资源,而管理不当、缺少对志愿者的积极引导和管理,会使志愿者的参与度和贡献率下降,同时走了不少有才华的志愿者
4、乡村特色品牌文化打造力度不够
乡村特色品牌队伍技能素养较低。由于乡村人才外流,导致文化建设和维持人员基本为年龄较大的村干部,而由于其理解和认知水平较低,导致其不能更加透彻、更加系统地贯彻特色文化资源经济建设管理等措施。
(四)乡村生态振兴
1、生态机制建设落后
灌阳县目前还没有覆盖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没有重视建设好农村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层次与多角度的农村生态管理体系。
2、绿色产业发展缓慢
目前灌阳县对于加强水土保持和野生动物的保护、减少污染源、实施节水抗旱工程以及植被整治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但速度较为缓慢。
3、农民环境意识淡薄
乡民们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政府对于环境治理的政策还不太了解,需要更加大力度地宣传教育,实施农民生态科技培训,既可以增强农民的环境意识,又可以推动生态农业的顺利发展。
(五)乡村组织振兴
1、组织人才储备不足
灌阳县的组织负责人对于党中央提出的“要加强对专家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最大限度地把各方面人才凝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工作重点不清晰,且组织活动的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吸引力,从而缺乏对人才储备的重视。
2、党员榜样作用不够
党员的教育有待加强,部分党员对自身应当无私为人民奉献的责任观念不强。
3、组织管理机制不全
组织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充分,考核激励等机制不完善。
五、灌阳县乡村振兴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1、产业发展起步晚
以永富村为例,永富村地处偏远,且与周边城市距离较远,离县城大约5公里,道路崎岖,大多是凹凸不平的泥路,交通不便,影响村民出行,影响村民把生产工具及物资运输到永富村;乡村建设及各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规划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无法有效地引导政策和推动发展。
2、生产要素投入少
以永富村为例,永富村可用来生产加工的资源匮乏,且没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和物质资源,以便充分利用永富村的资源来发展经济,促进经济的增长。
3、生产方式竞争弱
由于村民贫穷,技术含量较低,只能从事低技术的简单劳动,如普通耕作和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设备仪器,且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高技术人才,难以为永富村发展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持。且发展产业基本为蔬果加工类,竞争压力较大。
4、资金支持幅度小
财政资金匮乏,乡村里获得的财政资助不足以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人才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导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村里的青壮年较少,大多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大多数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较高的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发展,青年人中年人外出打工,基本上把老人和孩子都留在了农村,导致 “空巢”现象严重。由于农业效率偏低、农业生产强度偏高、生产风险偏大等因素导致了一定程度上农村的人才流失。
1、人才培养制度不健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2、乡村人才发展资源匹配不足,村内青壮年更向往到城市寻求发展机会。
3、人才引进制度不完善,乡村基层工作繁杂,基层工作人员往往一个人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而且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
(三)文化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中必然建设的一项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和基石。
1、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原有的健身器材设施闲置,村内建设的图书角也少有人进入。
2、乡村文化人才的匮乏,文化队伍基本是村内委员兼职,由于农村各项工作繁杂,他们往往无暇钻研文化专业知识,更少有精力参加外面的进修培训。
3、文化活动形式单调,文化惠民活动涉及面不够广,内容不够丰富,尚未符合村民的需求,村民们仍停留在单一的文化娱乐上,单调的的公共文化与现实中村民的生活匹配程度不够。
(四)生态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乡村规划引领不足,建造房屋引起的生态破坏,没有规划的随意建、到处建,这就必然造成了对土地耕地、植被、水系的破坏。
2、环境整治力度不强,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导致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大规模畜禽养殖引起的水体污染和废弃物处理问题。
3、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乡村居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政府对乡村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
(五)组织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资金投入力度不足
资金的有效投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很多村庄使用到的资金基本为上级的专项补助资金和各类奖补资金,有的是第一书记协调资金;各类资金的投入比较分散,投入力度不足,使用效益低。 发展“三农”产业项目融资难、贷款难,“三农”工程发展不均衡,导致有的村能积极投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就业路子较广,致富门路较宽;而有的村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项目上,没有较完整、交涉面较广的产业链。资金短缺还导致了许多村级工程半途而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受到严重制约。
2、干部管理理念落后
在实际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部分村“两委”干部思想不统一、对村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认识不足,缺乏敢闯敢干的担当精神和创业激情,影响着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进程和实效。畏难情绪普遍偏重。表现在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思维,依赖上级的政策性补助,把有限的集体资源通过一次性承包,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短期来看集体的收入大幅增加,但长期来看,这种饮鸠止渴的做法,没有长远思想,只顾眼前利益,这样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3、党员年龄跨度较大
党员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的带头羊。从本次调研走访中了解到,灌阳县各村的党员年龄跨度普遍偏大,这就导致了老一辈与年轻一辈的乡村振兴发展概念不统一的情况。一些老党员受年龄、教育程度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新政策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此不能做到及时正确全面的了解;一些年轻党员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容易不依据村里实际情况,一股脑向前冲,实施不适宜的发展策略。
六、灌阳县乡村振兴的建议与策略
(一)乡村产业振兴
1、补齐基础短板,延长产业链条
补齐基础短板,根据当地实情,制定好农村产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建设传统农产品加工工厂,打造农产品品牌等,从而来实现产业链条的延长。
2、应用前沿技术,拓展新兴业态
步入现代社会,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涌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基于此,地方政府要加大先进科技的引进程度,借助现代新型农业发展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拓展新兴业态。
3、促进多方融合,共享发展红利
灌阳县可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需要多与高校、工厂、企业等进行多方融合,改善农村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技术互补,在当地成立相关的工厂、打造知名品牌等,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共享发展红利。
4、优化才智引进,助推发展实效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要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结合当地实际,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优化才智引进,着力推动各类人才统筹使用,助力推动乡村振兴新实效。
(二)乡村人才振兴
1、在“引”上做文章,完善人才引进机制
拓宽视野,解放思想,打破地域与职业的限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宣传好人才引进基层的福利,多渠道广泛招聘人才,以充实基层组织。
2、在“留”上下功夫,搭建人才创新模式
创建适合人才返乡创业,进基层工作的服务环境。搭建人才创新模式,可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吸引有着专业技能的人才下乡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制度,以及配套的公共基础措施;发展各村的交通建设、网络建设等,缩小城乡差距。
3、在“育”上求突破,落实人才培养制度
依据乡村现有村民的素质水平,分层次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落实好人才培养制度,联合高校、企业,开展分批次、分内容的技术培训,重点培养可发展人才,培养出乡村振兴的发展带头人。
4、在“用”上见实效,强化用好人才导向
用好一切人才资源,创建一个能够让其施展拳脚、干事创业的大环境,强化用好人才导向,让下乡发展基础工作的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发挥好人才的专业技能,尽其所学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发展好各村乡村振兴工作。
(三)乡村文化振兴
1、深挖农耕文化资源
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乡村振兴要做好“文化”这篇文章,用好文化阵地,培育文化人才,做优文化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活力和精神力量。此次实践团队深入永福村,江塘村调研。水车镇江塘村村民大多为瑶族,村中文化底蕴深厚。但因地势原因村中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只得以村民小组为管理单位。振兴乡村应当考虑多方位因素,将文化底蕴注入于乡村振兴。
2、注重乡土文化人才培养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发现,乡村振兴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人才流失。尽管政府有了相应的政策,但乡村人才不足所导致振兴力量薄弱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村中外出务工人员,大多数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但村中却面临劳动力不足,人才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所以为了更好的完成乡村振兴,留住人才,引进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新动力。
3、健全公共文化服务
为健全村里的公共文化服务,实践团特向江塘村捐赠红色书角,也调研了村中的小学的具体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本质要求,彰显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精神文明和精神力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村中的小学基础设备完善,可以承担教学任务。但是因村中劳动力多数在外务工,所以孩子大多在外面上学,学校的资源没有很好的被利用,村中在落实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4、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
为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实践团成员积极准备,在调研同时也为村民准备晚会。在村委的协助下为丰富乡村精神文化生活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通过调研也发现,随着脱贫工作的胜利,乡村振兴离不开丰富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只有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四)乡村生态振兴
1、农村生态系统健康
从《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十五”计划》要求“加快农村环境保护步伐”,到《“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加快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充分说明我国的农村环保工作正在加速推进,治理政策工具逐渐多元,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通过实践团的走访可以发现,新时代新农村在生态问题上下足了功夫。由村支书的介绍得知村道路两旁的环境相比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和生态。
2、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两山”理念将被赋予更多时代内涵,其蕴含的绿色辩证法有着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是前提,生态宜居是关键;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要一并设计、一体推进。走访的农村以水稻,玉米,李子为主,与城市不同,农村居民的住宅和庭院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更高效的利用从而创造经济效益,不仅保证了生态环境也保证了农民的生存问题。
3、农民居住环境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乡村建设重点开始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转变。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简单追求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平均化,而是通过推动优质公共资源下沉到农村。同时村委也就本村的具体情况实施针对的帮扶方法。通过政府的帮扶和村委的协助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五)乡村组织振兴
1、锤炼“主力军”,示范带动促振兴
各村委成为作为新时代新农村的带头人,更是肩负乡村振兴的重任。也不得松懈自己的学习与进步,通过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好的带领乡村走上幸福生活的道路。同时也作为向上学习,向下带领的“中间人”,如何结合本村情况更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2、锻炼“钢铁身”,筑牢堡垒促振兴
打铁还需自身硬,随着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以及各种政策的帮扶,乡村振兴有了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但如何完成本村的振兴更是乡村组织需要考虑的问题。发展本村的核心振兴力量,解决问题,才能带领本村更好的走振兴发展的道路。3
3、填满“能量仓”,党建赋能促振兴
基层党建是引领乡村振兴的政治保障,永福江塘以党建为引领,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紧抓产业发展以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发挥党建引领功能,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桃李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村中的党员后备充足,深抓党员的思想和行动,促进乡村组织振兴。
4、优化“服务网”,牢记宗旨促振兴
随着乡村基础建设的完善,村民的选择从“有没有”逐渐改变为“好不好”,所以为乡村振兴,乡村服务也是不可舍弃的一部分。着力提升农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覆盖面和服务度,使农民从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中享受到乡村建设行动带来的实惠。
七、三下乡实践风采
(一)座谈会与访谈过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与永富村村委展开座谈。
(二)走访实地与实践过程
图为实践队员在向小朋友开展科学趣味活动。
(三)红色教育与学习
图为指导老师唐丹婷在为队员们讲述灌阳县的红色故事。
(四)开展文艺汇演
图为实践队员在永富村群众活动中心开展的主题文艺汇演活动。
(五)支教与科普
图为实践队员在江塘村村委开展的推广普通话活动。
八、参考文献
[1]宗成峰.中国共产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理路[J/OL].社会科学家,2023(06):7-13[2023-08-16].
[2]何静,祖彤,巩书行.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及发展研究[J].智慧农业导刊,2023,3(12):133-136.
[3]刘贵振,张金峰,李健.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路径研究[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02):44-48.
[4]吴桂翎,余厚石,时伟等.大学生服务乡村振兴的意涵与路向[J].江苏高教,2023(06):66-71.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7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