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学子三下乡:探寻非遗木雕,共赏技艺之美
为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力度,响应国家传承非遗文化的号召,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与生活的融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探寻民族木雕,传承非遗文化”暑期三下乡团队来到了阿克苏市依干其村,拜访了木雕非遗传承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老师,团队成员通过亲身感受非遗制作,与非遗传承人进行深度交流,了解传承背后的故事。了解非遗文化,初步认识木雕时间掺杂着木屑诉说岁月未逝,繁华永存的韵味每一件木雕成品的静谧感诠释着木雕匠人“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木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期的木雕主要用于影像宗教和祖先崇拜等方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民间艺术。通过抖音的详细讲解,团队成员对于木雕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采访非遗传承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师傅了解到,在政府的帮助以及老艺人自己的努力下木雕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老艺人表示: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了非遗雕刻学习机构。以阿克苏为中心,南疆就有3个。
(图为实践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老先生进行采访。 通讯员 保家林 供图)
(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木扎帕尔 •艾斯卡尔老先生作品。通讯员 保家林供图)
在作品的展示过程中,老艺人表示:每个作品的图案都有意义,如这个葫芦上的图案是我们维吾尔族的传统图案,大概的意思是团结,每个小图案也都有意义。
(图为老艺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向实践团队员讲解木雕图案的意义及葫芦木雕的制作过程。通讯员 保家林 供图)
在老艺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的介绍下得知:作品木雕原料大多是塔里木河两侧的果树、白杨树、核桃树、桑树等木料,有的甚至要30年以上的优质木龄,在木料去水后再日晒5个月,成型后再用专门的雕刻工具刻上花或油彩绘画。而后观察半个月,再进行进一步处理。木碗、木勺同理。木雕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常要经历材料准备、设计、雕刻、打磨等多个过程,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要。
(图为手工艺人向我们展示雕刻技艺。通讯员 朱梅婷 供图)
(图为老艺人木扎帕尔•艾斯卡尔向实践团展示并讲解雕刻作品。通讯员 保家林 供图)
在调研中老艺人表示:从一开始免费指导学生和手工艺爱好者学习木雕,到现在开设学校和工作间,永远不变的是热爱木雕的初心,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让木扎帕尔老人对木雕技术的传京更加有信心和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49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