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巧分类,“东南”更青翠——“三下乡”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报告
项目简介:
指导老师:唐晓峰
成员:王思淇 吴浩 朱鹏达 李萌 陈夏楠 李志慧 韩一鸣 杨雯婷
实践时间:2023年6月27日
成果形式:实践报告
摘要:为了积极响应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6月27日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实践团队深入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进行有关垃圾分类的走访实践活动。常州作为国家级中国创新环境十优城市,聚焦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推动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省级全域垃圾分类试点乡镇和常州市垃圾分类示范行政村打造,不断完善垃圾分类体系、提升垃圾分类实效。而垃圾分类的成效,需要靠城市中更多的民众共同实行,秉持着这种信念,团队成员开了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三下乡 垃圾分类 环境治理 社会实践
1 活动背景
1.1实践团队
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垃圾巧分类,“东南”更青翠实践团队
1.2活动目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总结了七个方面的碳达峰十大行动进展,其中绿色低碳全民行动成效明显,全国共46个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示范,引导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垃圾围城”的现象愈演愈烈,旧垃圾尚未处理,新垃圾便在路上,如此垃圾越堆越多,使土地受到严重侵占和污染,环境状况每况愈下。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还很有限,垃圾分类收运和处置设施依然存在短板,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思想认识仍有不足,全面做到垃圾分类回收,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企业和群众需要增强责任意识,形成保护观念,自觉主动践行只有所有人同参加共同努力,才能让群众期盼的良好生活环境从蓝图落为现实。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垃圾分类的思想宣传到更多地方,让大众了解到垃圾分类的意义与重要性,让更多群众加入到垃圾分类绿色践行的团队中来。
为积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取得新突破,光电工程学院组织及指导老师,认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真正树立起大学生对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让青年学子抱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其中,做出具有大学生特色的公益环保创意活动。
2 活动安排以及前期准备
2.1确定地点,组建团队
2.1.1确定“三下乡”地点
在事先查找资料准备资料的基础上,积极了解周围村庄情况,确定了“三下乡”活动的地点—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了解村庄发展情况,与当地负责人进行沟通了解,确定出行计划。
2.1.2组建“三下乡”团队
团队成员主要由各专业同学组成,不同专业的组队方式有益于探讨出不同的调研方向。在文章撰写和视频剪辑等方面成员们也各有所擅长,这使得我们团队优势明显。团队成员分工明确,脚踏实地。
2.2确定“三下乡”实践方案
实践目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垃圾产生量快速增长,垃圾处理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有效的处理方法,能够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认知度较低,导致分类效果不佳。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学院积极组织团队开展垃圾分类的走访实践活动,宣传垃圾分类的方法知识,并倡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通过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垃圾分类的行列。增强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文化,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团队队员的社会责任感,锻炼了队员们团结合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引起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和对环保活动的参与。
2.3购买实践物资
2.3.1购买保险
2.3.2领取队服、队旗
2.3.3制作垃圾分类的宣传手册
3 活动内容
3.1实地走访调研东南村垃圾分类现状
3.1.1实地观察东南村环境治理状况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东南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稻田,道路平整干净,空气清新,田间地头少见垃圾的踪影,村里道路两旁设有多处垃圾分类集中点。走近垃圾分类集中点,我们发现虽然设置了分类垃圾桶,但是大多数生活垃圾并没有进行分类投放,可见当地虽然执行了垃圾分类,但是对村民的监督并不到位,导致村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整体不高。
图为东南村党群服务中心
3.1.2采访村委会工作人员
据村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原先村里的垃圾大多堆放在村边角落,没有专人定期处理,长期以来垃圾腐烂臭气熏天,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火灾隐患。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江苏省关于建设“美丽江苏”的重大战略任务,村里新建了许多垃圾分类点,除了放置分类垃圾箱外还制作宣传栏张贴出农村常见垃圾的分类方法,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让村民了解正确的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对垃圾进行定点存放,配备专职保洁员和清运车辆,确保村民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同时村里还聘用贫困户作为保洁员,在治理环境的同时改善贫困户生活水平。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村委会工作人员
但是目前村里大多为老年人,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弱,且大多不识字,获得信息的方式主要靠口耳相传和村庄中的广播,因此即便设置了分类垃圾桶及宣传栏,他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仍旧较为薄弱,垃圾分类的正确度偏低,在村里普及垃圾分类的困难较大。
3.1.3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村民知晓垃圾分类的概念,但是对于垃圾种类的分类原则以及垃圾回收利用的途径了解较少;大多数村民表示接受过村委会的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大多数村民知晓村里的垃圾分类集中点,但是在丢垃圾时做不到准确分类;大多数村民家中没有分类垃圾桶;相对老年人村里的青少年对垃圾分类有更深刻的认识;大多数村民表示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为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
3.2垃圾分类宣传
团队成员走进村民家中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向他们介绍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组织村里小朋友通过游戏互动、情景教学等方式了解垃圾种类的分类原则,让他们在玩乐中体会垃圾分类的重要性,通过儿童将垃圾分类传播至家家户户;团队成员随手捡起被丢弃在路边的垃圾,通过团队成员的实际行动影响当地村民。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3.3对当地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整体来看,目前东南村的垃圾分类治理尚处于初级阶段,村民垃圾分类意识较低,垃圾分类不规范,正确投放率低。团队结合前期调研对东南村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开展入户宣传,由村委会工作人员带头确保每户村民了解垃圾分类相关知识;通过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让村民互相督促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落实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监督体系,可以设置奖惩机制激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为每户村民发放小分类垃圾桶,实现垃圾分类从户做起,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加强垃圾分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真正做好垃圾分类的投放、清运和处置。
4实践总结
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争当美丽中国建设的播种机,城镇和农村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有了大幅提高,但仍有不少问题存在。实践团队围绕“垃圾巧分类,‘东南’更青翠”的实践主题,走进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东南村,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调研,真实地了解到了农村地区垃圾分类的现状;并且通过宣传科普、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向当地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将其他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优秀经验转递到东南村,为当地人居环境改善贡献一份力量。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知识,调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以青春之名为祖国美丽乡村建设奉献力量。
2023年8月23日
报告作者:王思淇 李志慧 陈夏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051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