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河,萤烛末之光增辉日月。为了让世界听见非遗、看见非遗、感知非遗,让人们爱上非遗,从而为非遗传承传播贡献力量。洛阳市特创建“洛阳非遗会客厅”,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推广,助推洛阳国际文化交往中心的建设。2023年7月10日,团队成员特前往陶湾镇的非遗会客厅展开实践调查,探究非遗文化项目如何通过传承拥抱互联网,增加非遗文化传播的互动性。
探·洛阳非遗亮相非遗会客厅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迎着丝丝细雨,走在通往洛阳栾川陶湾镇非遗会客厅的路上,远处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上午九时,团队成员便到达了落户于奇境栾川康养小镇陶湾镇的元居自在民宿。据负责人介绍,早在几年前栾川本地的非遗传承人与来自洛阳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欢聚一堂,就非遗传承与文旅融合结合发展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座谈。元居自在民宿是由村集体资产的老旧小学改造而来的,民宿一楼是非物质文化遗传的展览,二楼则是为提供游客休息场所,其非遗会客厅的落地,聚焦传统村落中的丰富非遗资源,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恰巧今日有非遗会客厅的节目演出,只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张宏伟一人扮演两名古代士兵,“他们”一高一低,忽而摔倒在地,忽而腾空而起,将战场上士兵的搏斗场面展现的生动形象。曾被央视网报道的“扎染技艺”“河洛大鼓”“唐三彩微雕”等也将非遗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团队成员的阵阵掌声,让团队成员们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非遗传承人作为许多精湛技艺的掌握者技艺传统文化的传递者,对于非遗文化的长远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非遗会客厅”以非遗传承人为核心,通过对非遗项目的探究、挖掘、整理,让非遗火起来,从而使非遗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施以实践沃土,方成芝兰玉树。通过大家的表演展示,团队成员也体会到了非遗文化和时代的融合之美。
纳·洛阳非遗广纳非遗人才
纳多元英才,铸时代强音。“洛阳非遗会客厅”发起人、民建洛阳市委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秦爱花表示,“洛阳非遗会客厅”将以传承人为核心,通过对非遗传承人故事挖掘,从而让非遗传承项目活起来,做好“传承”文章,把历史文脉延续下去,做好“弘扬”文章,把时代价值发挥出来,做好“创新”文章,把文旅业态丰富起来。据了解,自从洛阳非遗绝活和农家乐结合后,生意一天比一天火爆,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乡村民宿,这样的组合并不多见,也为非遗传承人创新创业提供助力空间。非遗人才的培养的非遗保护传承的重中之重。为应对非遗传承人“有艺可传,无人可教”的情况,洛阳会客厅将非遗技艺的职业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相结合,与非遗物质的开发相协调,重构教育体系,重振人才荣光。非遗的传承和保护重在人才的培养,用好非遗人才赋能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以专项基金组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队,开展非遗项目的研究、非遗文献资料的征集以及非遗传承人带头授艺。
扬·洛阳非遗扬帆传承运河
承遗风古训,传文化薪火。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大上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理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善哉!新时代考题已拟定,新时代画卷已展开,非遗传承人应把握当下,不断完善和修葺自我的“茅草屋”,要有朝益暮习的耐心,要有功不唐捐的信心,更要有相忍为非遗的责任心!非遗文化的认同、线上线下相结合、适度的商业化,这些都是在碎片化时代下的传播传承策略。只有唤起大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认同,才会使更多人加入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去。
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正是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映照。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旧征途虽历历在目,而新征程已然奏响。人人都可为非遗贡献力量,授古人之德,开今人之风。《“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所明确了加强非遗调查、记录和研究,加强非遗项目保护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推动非遗文化和乡村振兴聚势共赢。让我们共同描绘伟大非遗新章程,高举非遗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3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