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弘扬社区文化,迎贺新春到来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者:刘清华

为了解新年习俗,进一步学习社区文化,2024年1月21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进社区,春暖生不息”社会实践队队员王卓妍居家进行了承载着节日文化底蕴活动的学习,提高文化自信。

“来年早归喜几多,吃饺话团圆。”

冬至。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而因地域不同,又形成各式各样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实践队员在这一天,也参与到包饺子这一环节中。包饺子最能体现一家人的温馨与亲昵的氛围,剁肉的、和面的、择菜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烧火的、各有分工,人人能帮上忙,个个能露一手。包出的饺子大小不一,但却都有“玲珑褶“。全家人围成一圈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图为实践队员在包饺子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后渐渐发展为春联。对联与书法两个艺术瑰宝有机结合,成为中国人民新春必不可少的元素。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实践队员向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多次举办过“义务送春联“活动的霍老师请教。霍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现如今市面上卖的春联有的不够标准,没有讲究平仄。随即霍老师从如何裁剪使用红纸讲起,如何写成一幅较好的春联。然后实践队员进行练习,把学习到的春联知识讲解给邻居,把写成的春联送出。继往开来,将春联文化传承下去。

“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

实践队员在网上跟随上海市非遗剪纸的传承人史萍老师学习剪纸,通过视频了解到中国剪纸起源于公元六世纪,有着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瑰宝。在疫情的冲击下,人们几乎过着从工作地或学校到家这样两点一线的生活,很少从线下接触这种非遗文化,那么将非遗文化与新媒体有机结合无疑将传统文化推向大众最便捷、最易接受的方式。视频下方的评论区有着不少“好想学习这个手艺啊”,可见通过网络教程人们开始接触并想深入了解学习这项非遗文化。然而,也有不少人说“太难了,没学会”。非遗传承人史萍老师的桌子上摆放了很多样式的剪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剪纸手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不断地尝试与练习,才能让剪刀在手间游刃有余,剪成流畅的线条,剪出想要的图案。

春节这一文化盛典既是中华民族追忆历史、弘扬民族精神、接受传统文化和道德理念熏陶普及的大课堂,也是传承中华文明和民族品性的大培训。当时代跨入21世纪,在中国由富起来迈向强起来,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时候,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春节又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与风情的“活化石”。据《环球时报》统计,在当前世界,全球华人华裔加上各国友人,每年大约有20亿左右的人在欢度和参与春节,且数量还每年都在增加。这些习俗正在被世界效仿和接受。

中国春节在漫长历史中所形成的吃饺子、贴春联、挂福字、剪纸等民俗,无一不是在表达着当下的喜悦以及对美好未来的祈盼。春节承载的文化自古至今广为流传,成为我国文化自信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这让实践队员更加懂得: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须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代代流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582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字辛追”——科技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

2025年2月7日,河海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实地探访了湖南省博物馆,深入了解了融合前沿科技与深厚历史文化的辛追夫人数字人项目。据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终端,深度集成导览终端、计费系统和语音系统。为深入贯彻党……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人“小可“助阵古埃及文明展 河海大学学子调研AI赋能文创新模式

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近日迎来特殊参访者——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调研团。他们在数字人AI导览员“小可”全程引导下,完成了一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开展多地实践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河海大学“数智弘文”调研团多地实践总结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数智弘文”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 河海大学数智弘文 河海大学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曲院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探寻革命历史,铭刻红色精神
老革命根据地大马峪流淌着红色基因,蕴藏着革命故事。为深入了解大马峪的革命历史和传承红色文化,2021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韵寻踪实践队深入大马峪。团队成员踏足红色党史革命路,聆听…
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和谐环境
开展普法教育,营造和谐环境法律是社会习俗和思想的结晶。为传播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发挥法治效力,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烛梦,为爱起航”寒假社会实践队在山东省各地开展…
感悟儒家文化,传承儒家之风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溯鲁韵儒风,育青衿雅志”实践调研团在曲阜市儒源文化集团积极进行交流并组织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和访谈,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等方法,探寻儒家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在本次实践调研…
拾光记录荏苒,致敬环卫工人
拾光记录荏苒,致敬环卫工人——拾光实践队寒假调研活动正式开始为了增进社区居民对环卫工人职业的认识与了解,湖北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拾光实践队在寒假展开以“扫除浮华添生态,洒扫卫士保芳华”…
发扬时代光芒,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为进一步加强遵义会议精神的宣传教育。23年12月21日,长江师范学院青语理论宣讲团在涪陵区马鞍街道盘龙社区开展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小课堂,活动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小课堂内宣讲遵义会议故事、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弘扬中医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为弘扬中医文化,了解中医文化的精髓,进而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2022年12月23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继承五千传统、壮大中华文化实践队队队员刘盛丹学习中医传统习俗,探索中医文化中的奥秘,为疫情防…
学法用法,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2020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提出,要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聚焦蓝色食物消费,解决沿海饮食疑问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魏语涛)脱贫致富食物丰,蓝色食物助体行。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食物观备受关注,蓝色食物作为其中重要部分,那么,如何理解并让蓝色食物正确消费深入人心呢?为此,耕海牧渔…
青语理论宣讲团组织开展口腔健康小课堂
为进一步加强口腔健康宣传教育。12月21日,长江师范学院青语理论宣讲团在涪陵区马鞍街道盘龙社区开展口腔健康科普主题小课堂。活动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小课堂内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引导社区小朋友们形成良好的…
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一苇以航”母校回访社会实践队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宣讲活
2024年1月20日晚,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一苇以航”母校回访社会实践队成员在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山东大学宣讲活动,活动反响热烈,参与宣讲的同学普遍反映收获颇丰。为对山东大学进行招生宣传,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