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25日电(通讯员 刘佳辉)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人类的生命记忆”。为响应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助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与活力,1月24日,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追风拾野”实践队前往青岛市即墨区即墨古城,与“黄氏烙画”传承人进行面对面对话,了解黄氏烙画的发展与继承现状。
根据前期的会议安排,团队成员先来到即墨古城的黄氏烙画的非遗工作室,对黄氏烙画的材料选择,雕刻制作等特殊技艺方面展开研究。烙画古称“火针刺绣”,又叫火笔画、烫画。黄氏烙画的制作工艺在即墨世代流传,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形成了相当深厚的民间艺术创作氛围。黄氏烙画是山东省著名的绘画艺术,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烙铁为笔,“火”为丹青在葫芦、木板上画出了灵巧的线条和点化,绘出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等栩栩如生的形象,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被赋予了艺术气息和吉祥的寓意的画面,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随后,在黄氏烙画的非遗工作室,实践队向黄氏烙画工作室人员请教了关于黄氏烙画的创作缘起和文化特色,工作人员提到现在的黄氏烙画传承人黄旭,幼年便耳濡目染爷爷和叔父的烙画制作过程,因黄旭在少年时期便掌握了烙画的基本工艺,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还谈到了烙画葫芦的特殊之处,这些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葫芦,有的需要自己栽苗培育,品种有八宝葫芦、酒葫芦、鸡蛋葫芦、蚂蚁肚葫芦等。烙画和绘画一样,首先要确立主题、精心构思,然后寻找合适的葫芦,并对葫芦表面进行处理,然后画草稿,继而进行烙画工序。烙铁勾画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需要按层次一次一次地加深烙制,才会有丰富的层次。整个过程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困难。黄氏烙画承载了葫芦谐音“福禄”的美好寓意和对生活的期望。并且随之近几年黄氏烙画传承工作室的设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烙画制作的过程中来,越来越多喜爱烙画的人投入到黄氏烙画的传承和发扬工作中来。
对于黄氏烙画的传承以及创新发展上,实践队队员与黄氏烙画工作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探讨。工作人员表示:“所有的非遗都一样,贵在坚持。但在之前的疫情背景下,非遗的传承遇到了困难,为了摆脱传承发展的困境,将会将这个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接轨,将更多的艺术形式融入到黄氏烙画的设计和制作中,将更多现代的人物和故事搬到黄氏烙画作品上,接轨文化旅游产业,让黄氏烙画走上一条非遗传承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另外,将更多的依托学校进行传播,多方路径打造非遗向心力。对于非遗来说,保护只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而非目的,如何培育非遗生存的土壤,使其能够自身在艺术的舞台上成长,才是非遗传承的真正目的。在采访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感受到非遗传承中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改革与创新,才能让现在的非遗传承走出困境,焕发新的光彩,让更多的人了解黄氏烙画艺术,学习黄氏烙画艺术,让非遗走的更远。
通过在青岛即墨古城黄氏烙画工作室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队的队员不仅对黄氏烙画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对黄氏烙画传承人的匠心精神深有感触。实践队员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对于非遗的传承与创新,一方面需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体系的体系,要基于现实需要而主动创新,内容上不弃传统、 技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需要建立非遗手工艺传承和创新路径的运行机制,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转型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8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