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国春秋文物陈列馆(龙口市博物馆)成立于1985年,于2009年开展,并对外免费开放,展馆通过五大部分综合展示了龙口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五大专题分别为:(一)莱国起源,华夏文明(二)青铜时代,铸就辉煌(三)风流人物,文韬武略(四)鲁商文化,鎏金岁月(五)乡风民俗,古韵华章。2015年,又新增加龙口“红色”文化展带。《莱国春秋》文物陈列展馆,用专题的形式全面展示龙口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历程,让观众以史为鉴,深入探寻莱国文化所蕴藏的民族智慧,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 为深入了解和传承地区优秀传统文化,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寻历史足迹,探风韵雅俗”社会实践队队员于1月19日探访烟台市龙口市莱国春秋文物陈列馆,开展传统文化学习教育。
图为莱国春秋展馆门口
走进莱国春秋 龙口,古莱国故地,远古即有先民居住,时至殷商,莱夷族群凭借渔盐之利渐强,始建“莱国”雄踞一方;秦定天下,封隶黄县,乃华夏最早县邑之一,因地狭人稠,邑人多事贸易,逐利四方,明清商贾胜极,百业兴旺,近代建港开埠,商通四海,遂获“金黄县”美誉。
莱国起源,华夏文明
龙口境内曾出土古菱齿象门齿、臼齿,古菱齿象生活于距今1万-20万年的更新世晚期的大型哺乳动物,主要在华北、华东地区活动,早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龙口便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馆内陈列有先民生活场景的塑像,生动诠释了“钻木取火”的生活场景。徐福镇唐家遗址、诸由观镇东羔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不少为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期文物遗存。
图为北马镇员外刘家村出土的完整的古菱齿象门齿
图为当地出土的陶器
青铜时代,铸就辉煌
夏代,禹划天下为九州,境域属青州。商代初期,隶属营州。商末周初,属莱国。周朝初年,莱国由于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和鱼、盐,经济发达,民殷盛,国富强,堪与姜子牙建立的齐国抗衡。莱国故地孕育着灿烂的青铜文明,出土了大量青铜文物,铜鬲、能奚壶、编钟、叔索簋等精美的青铜器在展台内沉睡,安静地诉说灿烂的华夏文明,时光流转,但灿烂的文明永远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图为古莱国遗址
图为当地出土的铜器
风流人物,文韬武略
莱国土地上养育出了无数风流人物,从战国时期的徐福、淳于髡到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李子初、抗日英雄任常伦,莱国故土上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独领风骚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在这片土地上广为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龙口人。
图为部分风流人物生平
鲁商文化,鎏金岁月
龙口地处胶东半岛,清光绪年间,黄县城内有钱庄、杂货店300余家,1914年,龙口辟为商埠,1917年设有中日合办银行,1922年进出口贸易总值为597.77万关平两。商业的发展,促进了饮食业、旅店业等产业的发展,店铺林立,吝间云集。到1937年,黄县计有商号2211家,县城内仅西关一条街就有157家,且规模名气较大。他们经营范围甚广,“上自绫、罗、绸、缎,下至葱、韭、姜、蒜,一应俱全,时有“小上海”之称。受传统齐鲁文化影响,尤其是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影响,龙口走出了一代又一代商人巨贾,成为“鲁商”的典型代表。历史上,这里被誉为“商业之乡”。
图为旧时店铺的“幌子”
乡风民俗,古韵华章
古老的土地上民俗文化熠熠生辉,传统的婚俗保留至今,黄县龙凤花轿习俗起源于宋代,传承已久,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龙凤花轿娶亲含组轿、起轿、行轿、落轿、回返等过程,普通人娶亲用的一般是二人抬的花轿,家境富贵之户常用四人、八人抬的大花轿,表演吹拉弹唱等节目。吹拉弹唱营造出喜庆热烈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良好愿望,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 龙口这片土地养育了心灵手巧的黄县人民,精湛的非遗技艺凝聚了无数心灵手巧的人民的心血,黄县窗染花剪纸、胶东黄县面塑、龙口粉丝制作技艺、黄县大糖制作技艺、黄线布老虎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发展,时至今日,仍然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图为部分非遗手工制品
经过本次实践,队员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在队员们心中焕发新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78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