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汇聚时代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周如意

汇聚时代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关于“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的研究

□周如意(文学院2202班)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兴趣和不同才能,分析出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的意义与问题,探索出能够有效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基因网络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一、调查背景

红色基因是对革命精神的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是红色基因的精髓所在,是激励人们奋勇拼搏的强大精神支柱。作为一种强大精神力量,“红色基因”的内涵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奋斗史中有着极为生动的演绎,改革开放四十年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是从红色基因中汲取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红色基因必然要引入思政课堂,播撒团结奋斗的种子,激发奋进的青春力量。

红色基因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无论是塑造正确三观的育人价值,还是红色基因能为思政课堂提供丰富材料的教学价值,善用大学思政课堂对传承红色基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步渗透进教育领域,在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线上网络教学、线下课堂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这种混合教学模式是与时俱进地结合当今实际教学情况而形成的,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兴趣、不同才能,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培育时代新人。那么红色基因作为思政课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充满着无限可能,需要进一步探究,使其更广阔地发展。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一)调查目的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一定要把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好、传承好。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栉风沐雨,在革命中汲取激情,在改革中补足营养,红色基因是他们在实践中坚韧不拔地锤炼出先进品质,应是我们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矢志报国的精神导向,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借网络思政教育使青年学子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根本目的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主要目的是播撒信仰之火,以一抹充满激情与热望的中国红,点燃青年的理想与希望,努力成为家之骄傲、国之栋梁。直接目的是用红色文化的自我革命精神激励青年进行自我革命,实现成长之蜕变,选对且走好人生之路。

目前新媒体时代,信息资源良莠不齐,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开创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失控现象,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方式需要拓展,教学内容仍需丰富,教学效果有待提高,收取大学生反馈不够及时。通过此次问卷调查,深入探究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现状,解决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优化网络思政教育,提高大学生学习效果,满足大学生的期待。

(二)调查意义

1.传承红色基因,塑造时代价值

通过网络宣传和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大学生和当地居民介绍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现状,增强人们传承红色基因的意识和责任感,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的了解,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有利于人们接受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趋势,发掘当地红色基因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库,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创新性发展。

2.分析融合路径,完善网络思政教育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到大学生与当地居民对“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真实感受。网络思政教育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结合问卷数据,探究融合路径,改善传统思政教育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以此增强人们对红色基因的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共同营造良好的红色基因传承环境,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主要概念

(一)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是指看待任何一件事或物,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同兴趣、不同才能,把学生的发展看作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

(二)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的内涵是一种信仰,含义是指红色基因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能够凝聚力量,是对未来的展望。红色基因象征着崇高、顽强、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都是红色基因的精髓所在,是激励人们奋勇拼搏的强大精神支柱。红色基因支撑着一代又一代人自立自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书写辉煌篇章,绽放生命之花。

(三)网络思政教育

网络思政教育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的思想教育工作,目的是利用网络更加方便、快捷地传播思想理念、政策观念、政治时事,帮助人们形成对当下政治形势的把握,对思想政治的普及,对道德素养的塑造。网络思政教育正是抓住了互联网发展的潮流,利用信息技术,无论是打造思政教育互动平台还是红色基因电子资源库,都是用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调查方法

(一)地域选取问题

执梦实践队于黄石市黄石港区开展调查问卷的活动,对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进行研究。因此,调查地域即为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

(二)对象选取问题

执梦实践队在黄石市黄石港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段分布较为广泛,将其分为18岁以下、18—30岁、31—45岁和45岁以上。对象身份也各有不同,采取以区分政治面貌的方式来划分对象身份,分为群众、共青团员、中共预备党员或党员。由于课题为《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所以,调查对象多为18—30岁的年轻人。

(三)问卷回收情况

此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1766份,有效问卷达1766份,问卷有效率高达100%,问卷回收情况较好。

(四)数据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线下问卷由各队员发放至黄石市黄石港区居民与校内大学生手中,居民和校内大学生填写后及时回收,根据问卷填写内容,线上导入问卷星进行数据整合、分析。在整合数据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并及时整理成数据分析表格保存。此次报告数据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以及科学性。

五、基本信息

)年 龄

此次调查问卷填写对象的年龄不同,各年龄层皆占有比例,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比10.42%,18—30岁人群占比72.37%,31—45岁人群占比10.53%,45岁以上人群占比6.68%。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调查人群多集中在18—30岁,18岁以下和31—45岁也有所占比,45岁以上占比最少。

由于此次课题是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展开,尤其是大学生对红色基因的传承,问卷收集主要集中于大学生这一类群体,而且大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更加熟悉。如今中小学也在逐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但主要还是通过线下课堂的形式,由老师为学生传授思政知识,说明大学生作为成年人,相较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拥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筛选能力,有利于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而45岁以上的人群,一部分人对目前的网络信息技术不太了解,对大学生网络思政学习现状无过多体会,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更重要的是使其了解当前大学生正致力于红色基因传承,学习并弘扬先烈的崇高品格。

)政治面貌

此次问卷填写对象中共预备党员或党员占比10.65%,共青团员占比56.63%,群众占比32.73%,无其他民主党派,共青团员占比最高。政治面貌反映了个人的意识形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精神食粮,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精神内核。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红色激情、赤子之心换来的,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瑰宝,是青年成才之路上必须学习和领悟的思想。共青团员占比最高,一是由于调查对象中18—30岁群体占比最高,二是由于红色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新时代青年有责任有义务加入中国共青团并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青年学子时代价值的体现,能够与时俱进,将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三)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

此次问卷填写中通过调查对象真实体验来反馈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传承的现状,由此总结出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趋势,便于后期探究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选择涉及较多占比46.55%,选择涉及较少占比37.32%,选择没有涉及占比10.48%,选择不了解占比5.66%。根据数据分析,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传承的主要趋势是涉及较多,说明各大高校能够有意识地利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有利于进一步对网络思政教育加以完善和优化。但不可忽视的是仍有占比37.32%的调查对象认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中涉及红色基因传承内容较少,说明网络思政教育在运用中仍然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可能是高校信息技术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际运用效率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仍需升级,红色资源库内容稀缺,供不应求。或者是学校对网络思政教育宣传不到位,以至于仍有许多学生不了解网络思政教育是否涉及红色基因,同时,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是教育一大难题。

六、存在问题

(一)平台内容单调

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当今世界呈现出越来越多元化的景象,大学生所接触到的文化内容也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受到这些许多不同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个性化特点越来越突出,更愿意接受新知识,那么用传统线下课堂教学是难以满足现在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的。网络思政教育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大学生进行思政学习,从而传承红色基因。但当前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学习内容较少,关于红色基因内容大多数是PPT教案、word文档形式的教案、相关资料及视频,学习内容较为单调,信息内容小,内容更新较缓慢。由调查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参与思政课的意愿大多数是比较愿意,非常愿意学习的学生占比也较高,因此学生参与思政课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那么学校应该更加重视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内容的丰富,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有哪些阻力的问题中,65.23%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这也充分说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内容匮乏,难以满足大学生线上的学习需求。

互动性较弱

教师与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两大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他们互动的灵活度、专业度会影响到在交流中产生的信息量、投入时间以及投入程度,思政课教学效果和反馈情况也是在交流沟通中产生的,最后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教学质量。因此,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提高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互动中,教师的教学安排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呈现出怎样的内容是由教师决定的,那么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为同学们筛选出能够传承红色基因、适合传承红色基因的内容,整合各种各样的红色资源,形成红色数据库,以供大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上设置问答,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客观的评价,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保证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具有时效性。但是从学生中心论视角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能过多,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只是处于引导地位,不可过多干预。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可以只体现在学习思政课前期和后期,适当干预,不然很容易变成跟线下课堂模式相同,那么网络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就失去了意义。教师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无形中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网络思政教育成效与否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由此可见,促进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非常高。

通过问卷调查,在认为下列措施能够让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思政教育、学习红色文化的过程中更好的传承红色基因中,提供自由的思政学习平台占比54.98%,由此表明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互动功能仍需进一步开发,合理利用,让大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传统思政课教育模式只是由教师讲解,学生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网络思政教育一方面由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材料,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主搜寻话题,查阅资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互相探讨交流相关问题,不是由人将知识灌输进学生的大脑,而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真正对学习产生兴趣。目前网络思政教育平台互动性较弱主要表现有互动频率较低、互动范围受限、互动效果不理想。

(三)表现形式受限

传承红色基因是培养时代新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仅仅依靠线上网路思政教育是不够的,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而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表现形式,优化传统教育模式,融合新型网络教育模式。正如“熵增定律”,在一个孤立系统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其总混乱度(熵)会不断增大。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占比65.23%的调查对象认为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形式缺乏新意是一大阻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出现到后来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采取很多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现代多媒体技术,上传学习资料,以供大学生学习,这种方式一开始必然是效果良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喜欢新奇的事物,这种固定的方式,必然会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审美疲劳,逐渐失去思政课学习的兴趣,没有充分关注大学生所喜爱的表现形式,新型技术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要创新才有进步,固守一套模式是无法长久进行下去的。

七、分析问题

(一)问题出现的原因

1.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滞后

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高校重视度、红色资源库、师资力量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但是能够熟练地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不多,复杂的操作流程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和学生的使用,容易降低教师和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使用率,平台建设难免会滞后。高校如果要发展网络思政教育,还必须具备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不要消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资源稀缺

资源的数量决定了学生对平台的使用率和认可度,平台建设起来如果没有人使用,那它的建立意义便不复存在,红色基因传承又将大大受阻。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大学思政课所具备的应是平台资源丰富且内容具有权威性,资源能够实时更新。一个资源匮乏,更新速度慢的教育平台必将被淘汰,无法吸引学生去浏览,学生的兴趣会越降越低。如果学校建立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无法搜寻到学生想看的内容时,他们会利用其他的浏览器搜寻,这样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3.发展路径不全面

在调查期间,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当地居民,对于红色基因传承,老一辈的调查对象对这件事才显得尤为重视,虽然年纪大的人不太明白网络思政教育,但是他们懂得红色基因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校大学生大多数仍然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真正有意识学习并传承红色基因的人少之又少。学校是青年聚集地,网络思政教育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上课,组织观看红色纪录片或者影片,组织校内宣传活动,甚至家校合力并举,深入家庭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问题发展的趋势

网络思政教育与线下传统思政课教育这两种模式的融合适应了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推进了学校数字化教学、管理平台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网络思政教育融合越来越紧密,大学生目前已经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对于网络思政学习有较强的兴趣。

八、问题解决的对策

(一)改变学生自身观念,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

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这是极具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对传承红色基因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融合的认知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到进行网络思政教育学习的必要性。

把握融合尺度,净化教育平台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虽已成年,但是由于未出社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线课程开课学校、学院要提高网络安全与信息防范的底线思维意识,严守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立健全在线课程审查机制,加大监督监察力度,确保授课内容不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可以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学习平台各功能的用法,建立红色舆情监督,使平台保持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牢记意识形态,把握正确思想观念,坚定理想信念,不要一味迎合学生需求,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

深化交流互动,强化主题讨论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要有检验才知道有没有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发布相关问题的讨论,在看到同学们的解答后,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在网络教育平台设置交流论坛,给学生与学生互动的空间,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视野,锻炼独立思考能力,让网络思政教育平台“活”起来,而不是冷冰冰的学习工具。

加强平台建设,优化软件硬件

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要注重研发新功能,优化软件硬件,改善教学设备。根据大学生的需求,更新学习系统,设置定期检测功能,看大学生是否认真学习,而不是挂着课打发时间,更有甚者会恶意刷屏,做好学习监测,还可以定期发布作业或者测试,最好采取自愿原则,不要加重大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免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倡导大学生劳逸结合地学习。

九、小 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思政课对此肩负有重要使命。思政课程的核心在于铸魂,思政课一直以来都是青少年人的第一堂课,品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追求成绩优秀无可厚非,但品德美好尤为重要。本次调研的课题“学生中心论视域下大学生红色基因传承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本着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人的根本目的,使大家了解到教育领域的新型教育方式。单纯的线下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是逆于时代潮流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单纯的线上网络学习也是无法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需要教师引导,自由是约束下的自由。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则汲取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点,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了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因此我们一再强调融合路径,融合路径不是一味的空想,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时序轮替,始终不变的是青年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青年的步伐。在学生中心论视域下,接过时代的火炬,汇聚时代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理想与希望。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去传承红色基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红色基因的精神内核,借网络思政教育使青年学子们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红色基因为基,融合网络思政教育,紧跟时代步伐,因时而进步,因势而创新,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和青年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学与教相结合,深入推进新时代科学技术与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倾听学生的诉求,让大学生对思政课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愿意主动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有求必应,有需必帮,以德为先,争做新时代榜样。

家校并举,线上线下相融合,改变学生自身观念,引导其传承红色基因,把握融合尺度,净化教育平台,深化交流互动,强化主题讨论,加强平台建设,优化软件硬件,打造优良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实现学生在受教育、长知识、学本领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成长,展现个性特点,绽放生命之花,汇聚时代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4-18.

[2]周金堂.把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利用好发扬好传承好.党建研究,2017,5:46-48.

[3]王守兰.高校思政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赵聃.红色文化为思政教育注入深厚力量.人民论坛,2021(11):104-106.

[5]程智龙,胡世怡,郝晓红.善用“大思政课”传承红色基因:要素、价值、路径.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4(1).

[6]马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行动研究——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融合创新.教育学术月刊,2020:97-105.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86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组织召开新闻学、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会议

为贯彻落实学校入学教育政策,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文法学院于9月18日在文渊楼阶梯教室召开新闻学、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介绍会议。此次会议由申琳老师主讲,全……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声韵华夏”经典诵读比赛圆满结束

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用语用字文明规范,营造文明和谐的语言环境,由新乡工程学院教务处、语言文字办公室主办,文法学院承办的“声韵华夏”经典诵读比赛决赛于9月19日下…… 郝晓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资助政策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学校各项资助政策,切实做好文法学院2024级新生资助宣传工作,强化资助育人成效,文法学院于9月14日在北校区报告厅举办了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资助政策宣讲会。此次宣讲会由李……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喜报!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学生团队在2024年“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

在近日落幕的2024年“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文法学院三个参赛团队表现出色,凭借创新思维和卓越执行力,其参赛项目均荣获铜奖。《“豫”见非遗——新媒体矩阵助力豫剧传承…… 胡玲会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共青团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委员会委员选举大会顺利召开

为选举产生新一届共青团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委员会委员,进一步推动学院共青团事业的发展,文法学院于9月12日下午在学院楼报告厅隆重召开共青团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委员会委员选举大会…… 户煜阳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引领铸就新课堂 共寻教学新航道 ——陈红芝老师应邀来我院开展课程建设分享

为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加快促进教师成长,推动课堂教学改革,9月12日下午,文法学院特别邀请生物工程学院实验中心负责人陈红芝老师于学院楼B319书法实验室为文法学院教师开展课程建设分……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举办24级专升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为帮助文法学院24级专升本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缓解心理压力,文法学院于9月13日在学院楼B101举办专升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此次讲座由李娜老师主讲,文法学院24级专升本全体新生参加。在讲……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新乡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召开中秋安全教育会议

中秋假期来临之际,为切实做好中秋假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文法学院各专业组织召开中秋假期安全教育会议。本次会议由文法学院各专业辅导员主持,全体学生参…… 苏一飞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法律系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举行教师节感恩活动

9月10日,晨曦初照,第四十个教师节的序幕缓缓拉开。这是一个属于我们全体师生共庆的节日,在此之际,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

湘潭大学三院联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

2024年9月14日,湘潭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学院及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于南山八阶梯教室举办2024年第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旨在强…

军训特辑|迷彩青春,热血铸魂 ——2024级人文学子军训进行时!

骄阳似火,青春如歌。9月9日,人文学院2024级新生正式开始军训生活。军训场上,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坚定的步伐,构成了一…

卓越人文|叶诚楷: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全面发展

叶诚楷,中共党员,人文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曾任福州大学学生社会调查协会会长、人文学院视觉传媒部副部长、2020级社…

卓越人文|黄媛婷:披荆斩棘,前景可期

黄媛婷,2020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生,曾任班级团支书、心理学系学生助教、人文学院团委办公室副主任、心理服务部副部长,协助学…

最新发布

探寻沧州历史,感怀革命先烈
“不忘初心”能源实践队今天来到了沧州市运河区,在这里团队成员一起前往了沧州市博物馆进行参观,探寻沧州文化,随后又去到了沧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感受沧州文化所蕴含的红色底蕴,最后团队成员一起…
传承红色文化,凝聚奋进力量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红色,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坚定信仰、无私奉献,构成了红色血脉。新时代,新征程,红色精神仍需继承和发扬,凝聚起奋进的力量。1月13日,曲阜…
关注农村养老,创新养老模式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李世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2%。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保障水平的滞后,社会转型背…
穿越百年沧州,领略文武魅力
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兴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愈发凸显。“不忘初心”实践队利用寒假时间来到河北省沧州市,深入发掘家乡文化。沧州市作为河北省地级市,是国务院确…
秉持核心价值观,彰显新时代担当
中国大学生网讯(通讯员王小溪)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写入,且给予“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的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春节:当代发展及创新传承
春节:当代发展及创新传承为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春节,2024年2月9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古韵新声,格物致‘知’”实践队队员贾宣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商场中进行了街头调查,探究春节的发展与当…
“中国梦我的梦”一一学习技能丰富自身,引领发展
“中国梦我的梦”一一学习技能丰富自身,引领发展一、前言寒假期间,为了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我选择了一份兼职工作,学习墙体浮雕和雕刻技能。在这段时间里,我充分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
寒假社会实践|闽台溯缘队:探访三坊七巷里的闽台情缘
在历史的长河中,闽台两地如同璀璨的明珠,相互辉映,共同演绎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篇章。2024年1月18日上午,闽台交流溯缘小队踏上了这段历史探寻之旅,带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对交流的期待,走进了台湾会馆和闽台历…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以实践倡导垃圾分类,以行动实现低碳生活
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垃圾分类和绿色低碳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然而,当今社会对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生活…
参观宋代建筑,感受传统魅力
参观宋代建筑,感受传统魅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同时深入挖掘其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2024年2月8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古韵新声,格物致‘知’”社会实践队队员饶子恒深入考察中国传统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