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莲花池,是元代汝南王张柔重建保州城时所开创。八百年前,保定是一座“水之占城者十之四”的山水城市。一亩泉的泉水沿着开凿的新渠流入雪香园,从此之后,这座园林以水为胜,处处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的古莲花池依旧山水相依,清幽古朴,如诗如画,这每年盛夏的荷香便由此串联着祖祖辈辈保定人对古城的记忆。曲阜师范大学古韵悠扬蕴文明,薪火相传续雅弦社会实践队来到古莲花池进行调研,以更好的了解、宣传保定文化,提高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实践队员按照顺序买票进入古莲花池场内。园内有直隶图书馆、君子长生馆、水东楼、藻泳楼、观澜亭、濯锦亭、响琴榭、碑刻长廊等众多古迹。实践队员想了解更多有关于古莲花池的相关信息,于是向一名游客询问采访。
这名游客热情耐心的回答了实践队员的许多问题,也介绍了许多关于古莲花池的历史故事。据采访游客讲述,“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慈禧挟光绪连夜外逃,这种行径引起了百姓的不满。于是在修古莲花池宛红亭顶端的时候,一位工匠将亭子的顶端修成了莲叶的模样,上面加装一个蟠桃形状的石刻,称为‘莲叶托桃’,用谐音讽刺慈禧的‘连夜脱逃’”。在采访游客的细心讲述下,增加了实践队员对古莲花池的了解。
实践队员还了解到,古莲花池的藏石刻种类丰富。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清嘉庆十八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莲池的东碑廊和西碑廊中保存了7块清代皇帝御制诗碑,包括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的御笔。在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为祝贺保定莲池行宫的建成,将其祖父康熙的“圣迹”——“龙飞”二字带到莲池供奉,当时的直隶总督那苏图命人将此二字摹刻于石。可以说,在莲池众多的碑石中,“龙飞”二字是最雅俗共赏的书法艺术作品。
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名声大震。清雍正十一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
本次的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实践队员充分的认识到了古莲花池对于保定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历经百年,古莲花池经历了元代的私人园林、明代的官府园林、清代的书院园林、家行宫到如今的公众园林,每一步都与古城保定在历史舞台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称得上是古城发展的时代缩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09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