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好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纪实
中国青年网哈尔滨3月6日电(通讯员 刘怡斐 )为教育引导青年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来自辽宁省的学子开展了2024“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
红色文物记录着革命历史,诉说着红色故事,传承着红色精神,是我们透物见史、感悟精神的重要载体。今年寒假,来自辽宁的东林生命学子,返回家乡,走进红色纪念馆,品读红色文物背后的革命记忆,重温革命岁月,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对于韩昕彤同学这位沈阳人来说,深深烙刻进骨脉里的,应该就是每年上空鸣笛纪念的“九一八事变”了。
在寒假期间,因为内心对九一八事件的敬畏与尊重,韩昕彤同学前往了当地的九一八博物馆。在那里,通过文物资源,深刻了解那段红色故事。该博物馆在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安排了专业的讲解员。韩同学跟随讲解员的脚步,走进了那段历史中......800余幅观览照片,300余件实物,将近100件文献档案资料,都仿佛诉说着这段历史的辛酸与泪水。通过一个多小时的讲解,韩同学仿佛看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同时她也在馆内分布的历史印章打卡机上,用明信片印章留念。这次参观让韩昕彤同学更加深刻认识到,作为赓续红色血脉的中国新青年,我们更应该牢记这段历史,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努力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韩昕彤拍摄的《马关条约》部分正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韩昕彤 供图
体验红色文化 厚植爱国情怀
为响应“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李婷于1月30日前往位于辽宁省锦州市的辽沈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此期间,李婷分别参观了英烈馆、战史馆、全景画馆三个部分。李婷跟随着讲解员的步伐,认真聆听每一件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刻感受在战役中共产党人所体现出的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此外,李婷也担当着文化的传播者。在观赏不同的红色文物中,她积极与他人探讨文物背后所承载的精神,并为老人与小孩耐心解说。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李婷学习和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她认识到,在这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时代中,吾辈青年应厚植爱国情怀,以家国情怀为本心,思和平来之不易,为盛世锦上添花;以宏图大志为方向,悟前进奋斗之方向,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道路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李婷在观察红色文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婷 供图
观红色地标 缅伟大先烈
刘沂杭作为共青团的一员,积极参加“用好文物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活动。在一月末,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参观了辽西二次大捷纪念馆。
辽西二次大捷纪念馆占地30000平方米。该馆修建在我军发起总攻的旧战场上,依山势呈甬道式拾阶而上为烈士陵园山门。纪念碑高19.47米,寓意战役发生的时间为1947年9月。纪念碑三面体,寓意辽西三战三捷。创造了当时东北战场上我军一次战斗消灭敌人最多的纪录,确保了整个秋季攻势战役的胜利,史称辽西二次大捷。目前,辽西二次大捷纪念馆已经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刘沂杭更深刻地认识到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她被革命先烈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革命精神所鼓舞。这次实践使她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下定决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加倍努力,争取早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图为刘沂杭拍摄的辽西二次大捷纪念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沂杭 供图
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寒假期间,聂婉先利用家乡丹东市丰富的红色文物资源,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社会活动。聂婉先参观了丹东市河口断桥红色历史遗迹,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既通过讲解员实地讲解及实地参观游览回顾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保家卫国,艰苦奋斗的红色历史,领略了战斗英雄艰苦奋战的英雄事迹,了解了河口断桥的历史由来,同时对其进行了沉浸式参观游览并进行拍照纪念,又通过线上相关红色博物馆网站及相关资料查阅完善了对抗美援朝红色历史的背景及历史意义的了解,同时加深了对其精神内核的体会。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聂婉先拓宽了对新中国史的了解,加深了对先烈们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坚定了继承及发扬抗美援朝不畏艰难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决心。
图为聂婉拍摄的河口断桥历史遗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聂婉 供图
勿忘国耻,永葆红心
寒假期间,温家茗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来到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它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元宝房,是世界上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在第三国连续修建、连续使用的一座监狱,是帝国主义列强侵华和反人类的铁证,其野蛮和残忍程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日寇在狱中杀害了无数中国革命者和国际进步人士。令温家茗印象最深的是绞刑室和尸桶,参观过程,温家茗感觉到震撼和愤懑不平,她说:“我们在为祖国而自豪在为历史而悲痛的时刻,更要拥有爱国的热情,作为大学生我们可以在宣传方面贡献出一部分力量,让更多国人了解到这个历史事件。并且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不能忘记历史,要继承先辈遗愿,继承先辈的奋斗精神,在大学四年中专注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争取能为国效力,而且要好好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
图为温家茗拍摄的绞刑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温家茗 供图
游观旅顺 铭记先烈历史
张子城在寒假积极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了位于辽宁大连的旅顺博物馆,并了解到了近代在旅顺监狱的种种悲惨。这个曾经是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的残酷象征,如今已经转型为一个纪念馆,用来纪念那些在那段黑暗时期遭受折磨和苦难的人们。当他走进这座充满历史沉重感的建筑,仿佛能够感受到那些被囚禁者的绝望和无力。昏暗潮湿的地下室,狭小的牢房,冰冷的地面,这一切都让人难以想象人们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让人触目惊心。想到当时的中华同胞和烈士们在狱中饱受凌虐,张子城的心不由得凝重起来。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爱国烈士每天惨遭日本法西斯暴徒的摧残,他们仍然保持着内心对牢狱中奴化教育的抵抗,他们是有志气的中国人。让张子城看到中国人的精神是不屈的,是坚决的,他们有着坚定的不灭的爱国之心。敌对法西斯用鞭子抽打他们,用镣铐拴住他们,用烫红的烙铁逼问他们,用严森的制度压迫他们,可这也无法磨灭他们对与信仰的追求,无法驱使他们对于生存的麻木,无法动摇他们对于祖国的热爱。张子城深深感到了中华独立之艰难,抗日战争之严峻,先人烈士之伟大。而这一段历史不应该被遗忘,不应该被消解,我们应当牢记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祖国的伟大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不负先烈所托,传承烈士爱国情怀!
图为张子城拍摄的旅顺严苛的管理机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子城 供图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坦平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在对红色印记的探寻中,东林学子用脚步丈量大地,在红色实践中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峥嵘,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追寻红色印记,指引人生航向,让革命精神永流传。
一审编辑 刘怡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71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