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山东建筑大学生态乡村调研团完成寒假社会实践

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作者:生态乡村调研团队

在碳中和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基于资源循环利用理念的乡村资源高效利用方式及空间优化设计方法,是实现乡村人居环境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系统梳理低碳乡村概念内涵、资源循环相关理论、国内外相关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山东典型低碳乡村建设及生态基础设施发展运行状况,通过实地考察、入户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山东低碳乡村生态基础设施运行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一手数据信息,利用物质流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量化解析。基于村民对生态基础设施资源利用的差异化认知和需求分析,总结山东低碳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的技术特点、应用特征及其现实困境,从空间、技术、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强化“资源—空间”互动整合、贯通不同尺度的资源循环利用、优化上下联动的公众参与机制的低碳乡村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及空间优化提升策略,以达到乡村节能降碳的目的并为中国低碳乡村人居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自1985年开展生态农业试点建设开始,山东省先后经历了研究试验、试点建设和生态农业县建设三个阶段。在各层面相关政策的有效推动下,山东省在道路、水利设施、垃圾资源化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为省内农业资源生态化利用和人居环境改善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结合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和标杆村、国家级生态乡村、山东省生态乡镇建设试点等相关名单,团队从典型性(包含乡村典型空间形态要素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设施要素,反映山东低碳乡村资源利用的一般情况)、差异性(乡村生态空间规模差异化和城乡位置差异化)、可操作性(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差异化、生态农业分区)三个方面,选择和确定典型低碳村庄作为调研对象。

调研内容分别从资源利用模式、组织运行方式(两个方面,对案例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便为后续的提升策略和优化路径的制定提供有效借鉴。

调研方式采用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的形式。考虑到电子设备在农村地区的应用也较为普及,除纸质调研表之外,利用微信技术平台制作简便易读的电子调研表格,以有效提高调研样本的数量和多样性。共发放纸质调查问卷、电子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问卷1400份。问卷填写人群包括村镇居民、当地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相关设计施工单位人员。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居民对于资源利用设施的投入使用大体呈现出正向的反馈,对于乡村内部资源利用设施认为尚有改进之处。

(一)资源利用特征

低碳乡村以实现不同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目标,因此选取的调研案例资源利用模式主要分析包括水、能量/有机废弃物、生态农业的资源流动状况,及其关联的生态基础设施运行状况,调研结果发现具备两种生态基础设施的村庄较多,其中以能量/废物利用设施和水资源利用设施最为普遍。

1.水资源利用设施

在调研案例中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所占比例为36%,可见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较为缺乏。乡村水资源高效利用主要发生在生活生产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垂直种养三种方式。污水处理则主要为“输出端——输配段——处理端”三个过程阶段,调研案例中仅少数村庄在村域尺度构建了生态化污水处理系统。污水输出端主要是村民生活污水排放,缺乏有效组织和空间支持;传统乡村街巷空间中作为污水输配段的排水明沟,则逐渐被地埋式污水管道取代;村庄尺度的生产生活污水污染较轻且排量有限,人工湿地、化粪池、生态氧化塘等都是实现污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景观化整合的有效选择。雨水收集方面发现绝大多数为废弃的沼气池作为雨水收集平台。水资源利用下的垂直种养方式也逐步推广,不仅可以提高产量,同时使得固定空间发挥更大的作用。

2.能量/废弃物利用设施

调研发现,能量/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约占半数,所有案例村庄都具有生活生产垃圾处理环节,但半数以上村庄依然实行“不分类、村收集、镇处理(或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建设集中式沼气站来实现生产生活垃圾的在地收集和资源化利用及实现农村家畜粪便返田的村庄较少。由于远离市政供暖管网、空间布局分散等条件限制,90%案例采用分户燃煤或电力取暖。此外,曾经常见的太阳房等被动式取暖措施未在案例中出现。电能方面,除个别农业产业园采用热电联产系统产电,64%村庄安装屋顶光伏电板来利用电能,其余村庄通过连接国家电网实现电力自用和余电外销,总体占比较低。

3.生态农业设施

生态农业设施占比不高,调研案例除传统大田种植和温室种植外,反映出的基于农业生产的资源生态化利用设施主要包含两类:一是通过立体种养实现资源高效循环的稻田养鱼、鱼菜共生、藕池养鱼等,如沐风兰桂农业合作社的“上花下鱼”立体混养和洪门村依托宅基地实施“葡萄种植+养殖+沼气”的立体庭院种养;二是有机废弃物的就地资源化再利用和返田,包括生态秸秆养藕和传统的粪便沤肥返田等。

(二)组织运行特征

低碳乡村的组织管理及村民参与模式,不仅涉及资源处理技术设施的运行效率,并且影响生产生活空间整合的村庄整体风貌效果。实地调研反映的生态村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农户独用、村合作社、企业统管、村企联合四种形式,其中以村企联合或村合作社主导的组织形式,是低碳乡村建设运营的主要模式。

(三)村庄低碳效应评价特征

根据低碳乡村调研数据,整合后从生态基础设施利用模式、社会组织模式两方面,对村庄案例的生态基础设施检视及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在生态基础设施利用模式方面,从关键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三生关联性、物质循环三个分项进行评价,关键基础设施运行效率高、三生关联性强、物质村内就地循环的案例,其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效果优于三生空间互动弱、物质外运输出为主且难以实现村内就地利用的案例。在社会组织方式方面,以村企联合或村合作社为主的有组织模式优于农户自组织模式,例如村民合作社对于保障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发展要优于无组织的独户模式,可以更好的发挥不同设施的联合协作效应,利于村内外资源的高效调配和循环利用。

(四)问题梳理

山东低碳乡村在全国范围内起步较早,发展较迅速,作为低碳乡村建设发展较好的省份,典型案例数量大,且在设施建设、资源利用、组织运行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但结合案例调研反馈,发现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存在诸多需改进之处。

1.资源利用复合度不足

低碳乡村在实现资源的就地循环利用和有机代谢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山东省曾经高度普及的庭院经济模式逐渐凋敝,微观尺度的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系统被瓦解,其实用性让位于景观性需求,生态基础设施呈现出集中式大型化趋势,改变了传统小农模式下生活污水、有机垃圾就地循环利用和梯级利用的代谢路径。大多数传统村庄案例受限于狭窄街巷空间或老旧配套基础设施等因素,表现出资源循环代谢系统独立设置、生产与生活空间相对隔离的状况。

2.管理运行模式同质

调研中约60%的村庄以村合作社或企业为主体,引入和管理运营各类生产项目和技术设施,但设施的后续运行管理依然是以农户个体为主。部分村企联合或企业统管模式的调研案例,由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导致效仿城市化的资源处理设施与空间结合方式,而忽略乡村风貌特色性及与生活空间的有机结合。

在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宜居乡村的背景下,乡村人居空间建设、资源高效利用的生态意义及相关技术问题得到较多关注,并结合低碳乡村建设开展了广泛的实践探索。然而相关理论方法,在具体实操过程中,还未能针对乡村就地资源利用特征和三生一体空间组织特点,进行有效的适配和优化,结合技术和经济等因素制约,难以有效指导和应用于低碳乡村人居空间的可持续更新和稳定运行管理。在传统乡村的资源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下,相关职能部门通常将“水、能量/废弃物、食物”视为独立的资源管理议题,难以形成集成化解决方案。而以资源为目标导向的村庄营建发展策略,可有效整合不同利益主体的观点和诉求,将不同类型的资源利用状况纳入乡村人居空间建设过程进行协同考虑,以期改善和优化资源利用状况,提升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度,是实现低碳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路径。

开展山东低碳乡村实地调研,通过获取一手数据资料,从技术、空间、社会多个维度探索和发现当前山东低碳乡村生态化营建的问题和潜力,梳理和总结乡村中村居庭院、组团邻里、村域空间等不同尺度所具有的低碳效应的“适宜性生态技术与空间一体化模式语言”,以强化低碳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及管理运行方式的协同整合和高效互动。以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各类资源要素在乡村空间中的流动过程特征为切入点,分析山东典型低碳乡村的资源循环利用方式、生态技术运行方式、生态空间营建模式,有助于揭示和认知乡村适宜资源循环技术系统与三生空间的互动规律,为规范和系统地指导我国低碳乡村资源利用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27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心心相传,让爱遍布星空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或璀璨,或微弱,却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存在意义。而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特殊儿童就如同那些别样的星星,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生命……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查看全文 >>

关爱特殊儿童,用爱温暖心灵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着独特光芒的星星,却又似乎与周围的璀璨有些许距离,他们就是特殊儿童。他们或许有着听力障碍,无法聆听这世间的欢声笑语…… 心语汇梦志愿服务 湖南理工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红色岁月映初心,烽火征途铸忠诚|湘科院成功举办红色剧本杀活动

本网讯(记者李嘉瑶丁紫涵)为传承革命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发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推动作用,11月17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

红情逸趣扭乾坤,棒影承辉颂党恩 ——土木工程学院举办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

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意识,以红色文化为纽带,连接过去和现在,并让红色精神内涵深入人心,土木工程学院于2024年11月18日…

青春映廉风,视频传洁韵——土木工程学院举办廉洁教育活动

为建设一个优良学风、校风,锻炼同学们的视频制作能力,提高廉洁教育的普及,土木工程学院传媒部于2024年11月18日在敬本楼举办…

卓越人文|创新艺术形式,传承先辈精神 ——《马兰花魂》舞蹈团队专访

近期,由人文学院舞蹈团指导教师张晓梅携团干部及部分团员共同排演的舞蹈作品《马兰花魂》连续亮相大型舞台,在舞台之上诠释…

人文学院顺利举办第272期博学论坛暨四、六级经验分享会

11月14日,第272期博学论坛暨人文学院四、六级经验分享会于铜盘校区B112教室顺利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帮助同学们充分备考,在202…

最新发布

【传媒】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于抑郁和解 于热爱通行”朋辈心理辅导活动
为增强学生对抑郁症的科学认识,普及应对抑郁症的干预措施,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3月7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C407举办“与抑郁和解,与热爱通行”朋辈心理辅导活动,传媒技术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
人文科学系开展“学雷锋”诵写讲系列活动
人文科学系开展“学雷锋”诵写讲系列活动作者/曾晓菁肖哲文蔡宇鹏指导老师/林梦媛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薪火传。正值全国第61个学雷锋纪念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的重要指示…
报道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传动平安”一站式学生社区举办《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
为帮助学生们快速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调整好学习状态,树立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月7日,传媒技术学院“传动平安”一站式学生社区于学苑一二楼活动室举办了《开学第一课》观影活动。传媒…
【传媒】传媒技术学院举办“国殇永志 历史铭记”观影活动
为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珍惜和平地意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3月7日,传媒技术学院于11#A407和A404举办“国殇永志,历史铭记”观影活动,传媒技术学院全体学生参加了…
践雷锋精神,扬青春风采
践雷锋精神,扬青春风采——人文学院师生志愿服务徐州公交3月6日下午,徐州公交雷锋平安志愿者服务队和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志愿者,在徐州市公交集团新城巴士公司丽水路公交首末站和91路青年文明号工作室开…
寒假“返家乡”| 探寻红色印记,厚植家国情怀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好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纪实中国青年网哈尔滨3月6日电(通讯员刘怡斐)为教育引导青年人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东北林…
落实社区计划,践行青年使命
在华兴社区,一场以“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此次活动旨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社区凝聚力,改善社区环境。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积极筹备和精心实施,该社区的居民们纷纷…
惓惓思非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彰显着民间的集体记忆、生活智慧和礼俗信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关乎文化血脉的赓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
春水盈盈明暗花
铜锣敲响,身着浅色戏服,脚踏绣花鞋,手拿精巧竹篮,小旦粉墨登场。彩蝶头饰随着小旦的碎步飞舞。灯光的映射,让人只觉演员眼中有着漾漾春水,直叫人心暖。这次的实践活动让我对采茶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
华夏百年堂,传承千古之方
山东,作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的发源地,在岁月的变迁中流传下了众多古老技艺。“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浪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魏家场里打个滚,至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