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38年,坚守在农村小学教育阵地。在学生眼里,他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好老师;而在他的心里,传承吕剧艺术,是他毕生的责任,他就是滨州市博兴县吕艺镇京博希望小学退休教师周景孟。
“马大保喝醉了酒忙把家还, 只觉得的天也转来那个地也转……”
吕源实践队队员见到周景孟的时候,他正在教授学生排练吕剧《马大宝喝醉了酒》片段,准备参加镇上将要举办的文艺晚会。
今年70岁的周景孟,2005年正式退休,年逾花甲的他却退而不休,主动要求担任京博希望小学义务辅导员,开展吕剧进课堂以及教学二胡、竖笛等工作,把全部的爱心融入到教育这片热土。
周景孟说,“现在他的身体状况很好,学校里的吕剧教学工作也很需要他,自己很愿意在学校里面干,不愿意走。”
就这样,一干就是10年。现在,他担任着14个班的“吕剧进课堂”教学工作。课堂上,他亲自示范,反反复复演示每个动作,让每一个学生尽快的熟悉掌握动作要领。他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也时刻影响和鼓励着学生们学好这门艺术。30多年来,周景孟凭着执着和热爱,为家乡培养了200多名艺术人才,其中有60多人考入国内戏曲学校,真是穷乡僻壤里飞出了金凤凰。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十年来,周景孟在音乐教育事业上勤勤肯肯,兢兢业业,一心把自己所掌握的音乐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的学生。现在,周景孟已接近古稀之年,仍然扎根于农村教育,工作在教学一线,用自己的执着和爱心演绎着一首荡气回肠的田园赞歌。
周景孟告诉队员,他的希望就是盼望着自己的身体健康一点、好一点,多教几年,多培养几个艺术人才、吕剧人才或者是音乐人才。现在,虽然是年龄大了,但是自己对音乐、艺术教育事业的热心还仍然保持着,他要把自己的余热充分发挥出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祖国的后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0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通讯员:王瞳瑶)抬首回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宛如昭昭明星,而方言相伴其旁,散发着不可磨灭的光晕。方言稳固文化脉络,非遗延续传承之路。为深入探究方言与……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1月13日至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踏上山西、河北、山东多地多地之旅,深入探寻方言与非遗的交融脉络。成员深入乡村,记录下老艺人口中的方言歌谣,参与用方言传承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雅韵焕彩,成果昭显实践团成员在山东省的一所中学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践团成员发现,尽管学生们对方言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使用环境和学习资源,他们对方言的……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音溯源,深度探寻在社会实践开始之前,实践团成员一起商讨了前期准备工作。实践团成员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在各自家乡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方言资源丰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王瞳瑶)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其中最为灵动且珍贵的部分,它彰显着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与文化基因。方言,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关……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在实践过程中,成员还聆听了多位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方言讲述。这些故事不仅内容丰富、情节生动,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通过这些方言故事,成员深刻体会到方言在民间文化传承……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通讯员:王瞳瑶)1月11日至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成员踏上了一段特殊的旅程。他们奔赴山西、河北、山东多地,深入探寻非遗与方言的紧密联系。在这段时间里,成……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在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民众对方言的热爱与尊重在逐渐被激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方言,学习方言,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方言和非遗文化……
王瞳瑶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