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7日,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四进永和服务队开设了一堂名为“神奇的气球”的课程。课程围绕“为什么气球缠上电胶布之后可以弹得更高”展开,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小朋友们的知识面以及培养小朋友们的动手创造能力。
课程开设前,授课队员结合气球的科学原理,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四进永和服务队也通过公众号对此进行广泛宣传,吸引了众多家长和小朋友们的关注。
正式上课之时,授课队员首先向小朋友们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和目标,并展示事先准备好的普通气球和缠上电胶布的气球。授课队员向小朋友们提问:“你们觉得缠上电胶布的气球与普通气球相比神奇在哪里?”小朋友们积极举手,争相说出自己的猜测。授课队员针对小朋友们的回答,用实践证明缠上电胶布的气球更重以及能弹得更高的特点。
在课程的第一部分,授课队员揭示神奇气球能弹得更高的奥秘,讲解相关理论。首先,授课队员带领小朋友们了解“刚性”一词的定义。当授课队员用气球和乒乓球的例子直观地将其解释为对物体软硬程度的描述后,小朋友们脸上的表情由原先的疑惑不解转为恍然大悟。接着,授课队员用气球道具形象地解释了电胶布会让气球收紧,进而增加表面刚性,受到撞击时形变减少的理论知识,为下面的课程内容做铺垫。
接着,授课队员引进“动能”的基本概念和介绍其决定因素,并通过小溪流和大喷泉的对比,让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动能。授课队员说:“你在感受到水流冲击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感受到了动能。”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对动能有了初步了解。
授课队员进而引进了“热能”的概念。为了让小朋友们可以理解气球表面也可以摩擦生热的知识,授课队员请小朋友们上台配合老师进行模拟实验。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回应。授课队员让小朋友们围成两圈以模拟成气球表面,并往里收缩以模拟气球表面形变。在实验结束后,授课队员根据小朋友们的具体体验解释其中蕴含的物理原理。本环节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让小朋友们直观地感受到气球形变时热能的来源,也增强了课堂互动性和参与感。于此同时,授课队员引导小朋友们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理解当气球掉在地面时,动能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剩下的作用于反弹的知识。
最后,授课队员用两个等式“没用的能量+有用的能量=总的能量”“热能+用于反弹的能量=总的动能”向小朋友们提问电胶布能使气球弹得更高的原理。其中一个小朋友很快地回答出了关键点。授课队员也引导其他同学回答出正确答案。
课程的理论部分结束后,进入到实践操作部分。为了巩固小朋友们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服务队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气球、电胶布、打气筒和剪刀。在授课队员强调完安全和纪律的问题后,同学们两两合作开始制作神奇的气球。虽然制作过程曲折,但是小朋友们最终都能在互帮互助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气球的制作。每个人在制作过程中都感受到了缠上电胶布的气球的神奇。
课堂的结尾,授课队员向小朋友们揭示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善于发现和感受,尝试用科学原理联系生活,就能创造无限可能的道理。
此次“神奇的气球”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小朋友们的学习内容,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还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服务队在未来将继续优化课程内容,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质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547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