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青年一代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探寻古溯文脉,感受非遗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寻访团队。实践第一天,团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寻访活动。
图为非遗寻访团队于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合照。
寻访团队走访了多个非遗项目,与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其中京剧脸谱,中国结,扬州毛笔和南通面塑给寻访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9年,彩塑京剧脸谱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它是京剧舞台人物脸谱的再现,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靓丽名片。通过与南京市级第四代京剧脸谱传承人的交流中得知,在传承中,最为传统的载体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面具,但在大众的认知中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将京剧脸谱和川剧变脸混为一谈以及许多人认为京剧脸谱传递着一种恐怖的元素。寻访团队在了解后得知每个脸谱都有对应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制作好的脸谱放在屋舍中有镇宅,辟邪的作用。现如今流行、时尚等元素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了解京剧舞台脸谱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对京剧脸谱的传承构成挑战,应大力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宣传教育,以及创新发展等,以期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为传承人向寻访团队展示脸谱制作技巧与其脸谱成品。
在中国结展区,传承人向寻访团队介绍了中国结最先起源于周朝,是古人用来记时的工具,其外观对称精致,反映汉族悠久的历史,符合中国传统装饰的习俗和审美观念。随后传承人展示了中国结的编法以及各类编制样式所包含的寓意,寻访团队亲身体验了中国结的制作过程并拍摄了相关影像,以作学习和分享。经过采访得知一些商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改变了中国结的原本特色,造成了非遗的失真和混淆。为了传承与保护这一非遗工艺,应提高传承人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加强非遗认证和监管、以及改善传承环境等。
图为传承人向寻访团队员讲解中国结编法。
2009年,扬州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扬州毛笔以其麻胎作衬而独树一帜。传承人向寻访团队讲述具悠久历史的扬州毛笔有着唯一的国家注册商标,它由狼毫和兔尖等原料扎成笔头,再黏结在管状的笔杆上而制成。传承人着重展示了毛笔的细节与触感,学生们亲手体验毛笔书写的乐趣,参与了制作简易笔头的过程,感受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现代书写方式的变化导致毛笔的市场需求减少,尤其是在数字化写作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毛笔的实用性减弱。为走出这一困境,应加强传承教育,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热情。
图为传承人向寻访团队员展示毛笔细节。
2010年南通面塑被列入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向寻访团队展示了制作方法:将面粉和糯米粉按比例和好,加进适量甘油和防腐剂,然后蒸熟,使用时按需要揉进各种颜料,制作时全凭手工捏制而成,学生们此后也进行了切身体验。传承人指出:人物的举手投足间都要能体现作品里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出形神兼备的立体造型。寻访团队认为面塑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手工技艺,它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保护和推广南通面塑的过程中,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努力推动南通面塑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再上新台阶。
图为传承人向寻访团队员讲述面塑制作技巧。
在非遗寻访活动的尾声,寻访团队员不仅亲历了传统技艺的制作,更深刻体会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是时间的见证者和文化的守护者,他们的故事如同历史长河中的明珠熠熠生辉。寻访团队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所见所闻传播给更多的人,助力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63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