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韵悠长,文脉传承: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学子宣讲队暑期社会实践走入沂南汉墓博物馆
7月18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话齐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子宣讲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临沂市沂南汉墓博物馆,开展参观调研与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新生,党委副书记鲁法军,团委书记董欣,辅导员于一凡一行,与沂南县文化与旅游局局长董守胜,沂南县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沂南县交通运输事业服务中心主任尹永来,共同出席共建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千年汉墓底蕴长,共建基地谱新章
图为学院领导与沂南文旅局领导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 赵倩琳 摄
董守胜表达了对历史文化学院师生一行的欢迎,感谢学院对沂南汉墓历史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研究。他介绍道,沂南汉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学术研究价值最高的汉代画像石墓群之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希望通过本次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机会,为广大历史专业师生提供更详实的汉代第一手史料。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更好地推动沂南汉墓历史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
刘新生对沂南县文旅局和汉墓博物馆给予学院实践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高校历史文化学院有幸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建实践基地,一定能够将学院的教学、科研、人才优势与沂南汉墓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度融合,推动沂南汉墓的深入研究及其文化旅游价值的挖掘开发。希望全体师生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潜心研学、积极实践,用最认真求实的学术态度去发掘、保护和宣传珍贵文化遗产,用最真挚的学子声音讲好沂南汉墓的历史故事。
泱泱汉风在齐鲁,文脉传承勇担当
北寨汉墓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经科学发掘的汉代石墓,约营造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2001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保存的汉画图像以及室内的建筑艺术是目前已发掘的汉墓中最精美的,是古老齐鲁大地上汉文化的杰出代表,北寨汉墓展示着汉代先民的高超艺术水平,记录着先民的社会经济状况、阶级矛盾、典章制度、风俗人情、建筑发展、绘画风格、宗教哲学思想等,在我国考古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师生一行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走进了北寨汉墓的一号墓室,实地考察了北寨汉墓的汉画像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纷繁复杂的汉代石刻。层岩累叠汇聚成石像底座,斧锤钉凿打造出绝美风范,从线条的粗旷雄丽到画像的磅礴气势,充分展现着汉代先民的昂扬气质。师生一行在参观过程中不时为精美的石刻艺术而赞叹。如果说雕刻带来的是视觉上的欢快,那么石刻的内容带来的将是心灵上的震撼。从古老传说中的仓颉造字、尧舜禅让,到后来的孔子问礼、战国纵横,人文历史的演绎讲述着先秦时期的文化传承;从村落起居到勇士跃马,汉代先民的生活与战斗景象诉说着两汉王朝的传奇历史。
图为师生一行和沂南县文旅局有关领导共同参观博物馆 赵倩琳 摄
图为师生一行和沂南县文旅局有关领导共同参观一号墓室 赵倩琳 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北寨汉墓保存的汉画像石十分精美,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许多插图均来自于此,这充分肯定了其学术与观赏的双重价值。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院徽设计上也参考了其中的形象。师生在汉墓中找寻到了与院徽上相似的图案,在无形之中为北寨汉墓与历史文化学院构建起了联系,这为双方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共同致力于相关学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情感呼应。
图为师生领导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下一步,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推动开展北寨汉墓相关专题研究和专业实践活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为优质的调研、实践平台。不仅成为沂南县文化与旅游建设的有力支持,也为汉代历史文化研究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加专业的学术和人才支撑,为齐鲁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应有的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884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