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电(通信员王旋)7月8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鞍山,阜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韦寨对当地千里挺进大别山纪念馆进行追寻学习,旨在了解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相关红色历史,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
导语:
在炎炎夏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鞍山,阜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了一场以“欲行大道,必先为史”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学习千里挺进大别山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7月8日,由5名成员组成的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韦寨镇吴营村的征途,共同探寻那段光辉的革命岁月。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转折——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临泉县于2015年建成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纪念馆。该馆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后人的教育和启示。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鞍山,阜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深刻体会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奉献,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二、活动筹备与安排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鞍山,阜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提前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活动方案,并指派专人负责活动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同时,学院还邀请了具有丰富历史知识的老师作为指导,为实践团队提供专业的讲解和指导。
活动当天,实践团队清晨出发,乘坐大巴车前往临泉县。一路上,同学们满怀期待,纷纷表示要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聆听讲解,深入了解历史。抵达纪念馆后,团队首先进行了简短的集合与动员,强调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明确了参观学习的具体安排。
三、参观学习: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依次参观了“转折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精神永驻”等四大展厅。每个展厅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文字图片、珍贵的历史实物以及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生动再现了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英勇历程。在“转折前夜”展厅,我组成员首先被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所吸引,画卷展示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即将到来的内战阴云。展厅的布置仿佛带领游客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我组成员跟随历史的步伐,根据展厅的几个部分,了解国共两党在和平谈判与战争准备中的较量。在“和平谈判”展区,展出了重庆谈判期间的照片和文献资料,揭示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策略与博弈。 在“战争准备”展区,我组成员看到了国民党军队积极备战的情况,以及共产党方面为应对可能到来的内战所做的准备。展品中,包括当时的武器、军服和生活用品,让人直观感受到战争前夕的紧张气氛。 展厅中的互动体验区,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模拟了中共中央的决策过程,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指挥中心,感受到历史转折点的关键时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厅还专门设立了“人民心声”展区,展示了当时民众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恐惧。一张张历史照片,一段段真实录音,让人深刻体会到历史转折前夜的复杂情感。 在“转折前夜”展厅的出口处,我组成员看到了毛泽东主席的名言:“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句话总结了整个展厅的主题,也揭示了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此次游历,我组成员对国共内战前夕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刘邓大军千里挺近大别山纪念馆的“转折前夜”展厅,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人们在铭记历史的同时,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图为纪念馆第一展厅“转折前夜” 通讯员 曹嘉昊摄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实物展览 通讯员曹嘉昊 摄
踏入“千里跃进”展厅,我组成员立刻被一股浓厚的革命气息所包围。展厅的入口处,一幅巨大的浮雕生动展现了刘伯承、邓小平两位将领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强渡黄河的壮观场景,仿佛将游客带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随着脚步的深入,我组成员依次参观了展厅的各个部分,详细了解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艰苦历程。在“战略决策”展区,我组成员看到了当时的地图、命令文件和作战计划,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揭示了刘邓大军战略决策的智慧和勇气。
“跃进之路”展区则通过一系列照片和绘画,再现了刘邓大军在千里跃进过程中翻山越岭、攻坚克难的情景。我组成员注意到,这些展品真实记录了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展厅中央的沙盘模型吸引了我组成员的注意,它直观展示了刘邓大军的行军路线,让观众对这一历史事件有了更加立体的认识。旁边的多媒体互动区,则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我组成员体验了“跃进大别山”的模拟游戏,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坚韧。
在“根据地建设”展区,我组成员看到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开展土地改革、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珍贵资料。这些展品展示了刘邓大军不仅是一支战斗部队,更是一支深入民心、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
图为纪念馆第二展厅“千里跃进”板块 通讯员曹嘉昊 摄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参观纪念馆 通讯员曹嘉昊 摄
走进“挥师临泉”展厅,我组成员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947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展厅以刘邓大军在临泉县的历史为背景,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生动展现了革命军队的英勇风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临泉决策”展区,这里展出了刘伯承、邓小平在临泉期间的重要决策文件和指挥工具。我组成员了解到,刘邓大军选择临泉作为指挥中心和休整之地,在此运筹帷幄,指挥了长达88天的战斗。
在“战斗生活”展区,我组成员看到了战士们的生活用品、武器装备和战时衣物,这些实物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生活状态和战斗精神。展区还通过蜡像和场景复原,再现了战士们的生活场景,让人身临其境。
“战役回顾”展区则通过多媒体投影和互动屏幕,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在临泉期间的几次重要战役。我组成员在互动屏幕前,跟随战役的发展,感受到了革命军队的智慧和勇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的“军民鱼水情”部分,展示了刘邓大军与临泉百姓的深厚情谊。展出的照片和文献资料,记录了军队帮助百姓生产、生活的情景,体现了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军队人民爱的鱼水情深。
展厅出口,我组成员看到了一块刻有“挥师临泉,革命火种”字样的纪念牌匾,这不仅是对刘邓大军在临泉历史的纪念,也是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深刻缅怀。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挥师临泉”展厅 通讯员曹嘉昊 摄
最后,在踏入“精神永驻”展厅,我组成员立刻被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氛围所感染。这个展厅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感受到革命先烈的英勇与坚定。
首先,我组成员参观了“革命精神传承”展区,这里通过一系列展板、实物和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战斗中形成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依靠群众”的精神。这些展品和资料,让我组成员对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英雄永垂不朽”展区,我组成员看到了一面英雄墙,上面镌刻着无数位在大别山战役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姓名。这里成为了参观者缅怀先烈、表达敬意的场所,不少人在此驻足沉思,感慨万千。
“红色记忆”展区则通过老照片、历史文献和革命文物,展现了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地区的战斗生活和群众基础。我组成员在这里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感受到了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感情。
展厅中央的“精神火炬”互动区,吸引了我组成员的注意。这里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让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了解刘邓大军精神的内涵,并参与到传承革命精神的活动中来。
图为实践团队队员了解向守志将军事迹 通讯员 王旋
四、实地探访:感受大别山精神
参观完纪念馆后,实践团队还来到了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旧址进行实地探访。这里曾是刘邓大军在临泉县的重要指挥场所之一。走进简陋的休息室和会议室,同学们不禁肃然起敬。他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烈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作战的身影。在旧址前,实践团队还举行了简短的纪念仪式。大家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合影留念 通讯员曹嘉昊 摄
五、宣传与互动: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实践团队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行了相关的宣传与互动活动。他们向当地游客分发了附有大别山精神内涵的传单,并进行了相关问卷采访。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大别山精神和刘邓大军的英勇事迹,还激发了当地群众对革命历史的关注和思考。
此外,实践团队还利用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他们通过发布照片、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与广大网友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悟。这些宣传报道不仅增强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还进一步弘扬了大别山精神。
六、活动总结与收获
为期一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紧张而充实的氛围中圆满结束。通过此次活动,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马鞍山,阜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的大学生们不仅深刻了解了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还深刻体会到了革命精神的伟大与崇高。他们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38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