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瑶族文化自信,传承发扬瑶族文化,牢筑根基,在2024年7月4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医心医意”三下乡实践活动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水口镇如意楼一楼举行。此次活动由团队派出志愿组前往学习,旨在通过非遗文化传承的方式,为乡村地区带来文化的关怀。
志愿组成员学习集体照
活动伊始,由贝江村副支书盘山福老师给我们介绍瑶族非遗文化,中国瑶族聚居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长鼓舞”,瑶语叫“挨汪都”,又称“打横鼓”“调花鼓”,瑶族长鼓舞以击打长鼓、边击边舞而得名,具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除了长鼓舞,打糍粑也是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糍粑有着团圆、甜蜜之意,打糍粑寄托着村民们希望全家团圆、邻里和睦、生活幸福的心愿。
蒸糯米
瑶族长鼓舞也是瑶族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观众。所以,在氛围的催促下志愿组成员们与老师一同学习长鼓舞的基本动作和节奏,感受着瑶族文化的魅力。这次学习不仅增进了对瑶族文化的了解,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学习长鼓舞
随后,志愿组成员们与村民一起动手制作糍粑,感受着传统手艺的魅力和劳动的快乐。 打糍粑,过程看着不难,但是个力气活儿、精细活儿,打糍粑需要提前一晚将糯米浸好,然后把糯米用柴禾烧旺火上蒸笼蒸熟——用柴火蒸出来的糯米饭有一股特殊的香气。村民把熟糯米饭趁热舀出,再倒入特制的石臼中捶打。捶打糍粑十分讲究,由两至三人手拿木槌,在石臼边站好,先是用力捣糯米饭,直至捣得看不见饭粒便可以开始捶打,锤头对锤头,一上一下,交错用力,喊着号子用力捶,捣成后用木槌将其转移到做糍粑的台板上,其他人便开始分工合作。
打糍粑
在欢声笑语中,大家不仅品尝到了美味的糍粑,更收获了深厚的友谊,传承了非遗的传统文化。
裹料
未来,我们将会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同时,我们也将继续探索非遗的传统文化,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此次“医心医意”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地区带来了非遗传承和旅游交流的双重关怀,更促进了非遗文化的交流。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坚定了我们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图片来源|向煦婷
文字来源|韩汝婷、刘云飞 、廖雯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973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