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学子下三乡(感悟稿)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何雨洁

安徽学子下三乡:访红色旧址,传革命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到地方调研考察,都要瞻仰革命圣地,红色遗址遗迹,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为响应主席的号召,学习历史,缅怀先烈,同时深入学习红色文化,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赴红色地点实践队”于7月19日前往六安市独山红军街六霍起义纪念馆展开实践调研。

在本次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们为了取得更好的实践结果,在网上查阅资料和走访调查对本次活动要去的纪念馆进行一次调查,了解到关于这个纪念馆更多的信息与资料。六霍起义纪念馆位于苏维埃城东大门北侧,为徽式四合院内走廊仿古建筑,分为暗夜曙光、六霍风雷、星火闪耀三个展厅。六霍起义纪念塔于2000年在独山拦山头兴建,由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字。塔体汉白玉宝剑部分高19.29米,象征着独山暴动发生于1929年,纪念塔总高度为21米,寓意光荣的老区人民胜利迈入21世纪。

图为独山红军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雨洁 摄

当我们站在那些庄严而肃穆的革命遗址前,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敬仰。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延安的宝塔山下,再到西柏坡的指挥所前,每一处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雄故事。这些红色地点,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

踏入纪念馆的那一刻,庄严肃穆的氛围立刻包围了我们。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革命文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我们驻足凝视,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解说,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我们边看边思考,不时驻足学习,追忆抗战时期英勇先烈的艰苦卓绝,体会中华儿女的艰辛不易,与历史进行一场“心灵对话”。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讲解,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他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英勇的斗争,让我们深受震撼!

图为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欣 摄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立志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感慨与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决心要传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我个人的感受尤为深刻。站在那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我仿佛看到了先烈们英勇奋斗的身影,听到了他们坚定的誓言。我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并时刻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同时,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随着夕阳西下,我们的实践之旅也圆满结束。这次红色之旅让我们收获颇丰、感悟良多。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在;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我们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不断砥砺前行、追求卓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但这份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将永远镌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通讯员 何雨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1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旗迹行动,记忆留徐闻

  大学生网报7月17日电(通讯员刘亚青杨肖立)7月17日,旗迹志愿服务队在徐闻三中的三下乡迎来了尾声,最后一天为结营仪式,也是义教组和学生相处的最后一天。经过紧张的排练与走位安排…… 杨肖立 刘亚青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地震消防演练在校园,安全在心中

大学生网报7月15日电(通讯员杨肖立刘亚青)7月15日下午,广东医科大学旗迹志愿服务队在湛江徐闻第三中学为同学们举行了地震和消防演练。  三点钟时,班级负责人对学生们强调安全和纪律…… 杨肖立 刘亚青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旗迹三下乡之消防地震逃生演习:逃生于拟震,防患于未“燃”

大学生网报7月15日电(通讯员陈秋虹杨肖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广东医科大学旗迹志愿服务队赴湛江市徐闻县第三中学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5日下午,为了进一步…… 杨肖立 陈秋虹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高校学子下乡行,义诊馈居民

 大学生网报湛江7月14日电(通讯员邹旭媚杨肖立)“三下乡”即“科技、文化、卫生”下乡,将这方面的内容知识带进农村,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的发展。大力开展文化、科技…… 杨肖立 邹旭媚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和风清凉送,旗迹义诊忙

大学生网报7月14日电(通讯员杨肖立陈秋虹)广东医科大学旗迹志愿服务队义诊组14日于湛江市徐闻县第三中学路口为居民提供全天义诊服务。  据悉,本次义诊活动为旗迹志愿服务队暑期三下乡…… 杨肖立 陈秋虹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趣味课堂,你我共成长

 大学生网报7月14日电(通讯员邹旭媚杨肖立)“一学一做·学习主席说话做优秀共青团员”明确的提出了对新时期学生的要求。团的活动的主体需要保持和增强团的政治性、先进性、群…… 杨肖立 邹旭媚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热心义诊现社区,高校学子下乡馈居民

 大学生网报湛江7月13日电(通讯员杨肖立)今日,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在徐闻县第三中学门口摆摊义诊。经志愿者介绍,他们是来自广东医科大学的旗迹三下乡服务队,今天是义诊出摊第二天,本…… 杨肖立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炎炎烈日照操场,勤勤服务在义诊

 大学生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杨肖立陈秋虹)为了响应团中央关于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东医科大学旗…… 杨肖立 陈秋虹 大学生网报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考研大满贯宿舍413——夜灯长明照题海 青春共赴研梦来

以知识为舟以互助为桨在漫漫长夜里砥砺前行于浩瀚学海中并肩奋进用坚持书写青春答卷以协作铸就上岸奇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五四薪火 聊传新篇-传媒技术学院主题朗诵献礼表彰盛典

为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4月25日,聊城大学于西校区大礼堂举办…

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益计划系列讲座

为拓宽我校学子学术视野,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山东大学学生唐仲英爱心社于4月22日在中心校区董明珠楼213d成功举办“仲英学者助…

湖南科技学院走进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本网讯(记者丁紫涵)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月13日下午,湖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

新乡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2025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宣讲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国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引导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服务社会、扎根…

最新发布

大学生社会实践:用行动诠释担当
2024年8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菌行天下,共筑未来”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们积极开展了一场丰富多彩且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关注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主题,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
校园文学:他
在那片被知识光芒照耀的大学校园里,奋斗是一首永不落幕的青春赞歌,它激荡在每一个追梦人的心田,绘就了一幅幅关于成长与突破的壮丽画卷。他,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大学生,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踏入了这…
走进村民身边,调研实际情况
在对村庄有了一定了解过后,实践队员深入村民身边了解情况,在村民的口中实践队员得知,小岭村是远近闻名的“猪头肉加工专业村”,其主要特色是售卖加工制作的“猪头肉冻”,猪头肉的来源大多是靠附近的县城…
南师大外院“青言青语 阅智阅心”实践团队七月活动:红领巾心向党 养正气淬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少年儿童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及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精神,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师大外院团课淬思想…
咸宁三下乡|走进黄鹤楼,感悟匠心之道
在2024年7月7日这个盛夏时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志愿服务团队的成员们趁着夏日余韵,莅临咸宁黄鹤楼酒业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独具特色的考察学习活动。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志愿者们走出校门,深度挖掘传统…
佛大三下乡队伍携手石潭镇,共绘“研学小镇”新画卷
在夏日的热烈阳光下,来自佛山大学的三下乡队伍“探夏沁闻”实践团怀揣着梦想与激情,于7月8日至7月21日间深入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白湾基层,助力当地打造“研学小镇”特色品牌,用知识和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青…
感革命精神,传红色之光
感革命精神,传红色之光为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2024年8月1日,在这个建军97周年的日子里,皖江工学院红“飘带”实践队到达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参观寻访红色遗址的过程中,我…
安徽学子三下乡:捍卫英烈荣光 传承民族精神
安徽学子三下乡:捍卫英烈荣光传承民族精神中国青年网舒城7月15日电(通讯员胡迎春)202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75个生日。这75年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如今已踏上以…
投身基层治理,绽放青春风采
临沂市莒南县,2024年8月6日电,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夏日,一群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大学生积极投身基层治理,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为深入了解基层治理现状,提高自身社会实…
临沭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新经济
中国青年网遵义7月29日电(通讯员冉思媛)临沭县素来有柳编之都的说法,柳编是当地赖以生存的特色产业。它历史悠久,传承千年:临沭柳编有着近1400年的传承历史,其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初年。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