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人们对教育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意识。2024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溯历史之源,寻非遗经典”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曲阜市常乐中街的希晓古今教育博物馆,开展了一次探索中国教育历史的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参观博物馆各个展厅,深入了解了中国教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感受到教育在国家和民族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曲阜市希晓古今教育博物馆位于孔子故乡,拥有8千套共4万件教育文物。这些文物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细致地呈现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展馆分为“庠序千年”“救亡图存”“兼容并蓄”和“教育复兴”四个展区,每个展区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物,讲述着中国教育的变迁史。整个参观过程中,博物馆讲解员亲自为实践队员们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如清代状元卷和中国最早的大学招生报告,不仅在国内难得一见,更是教育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收集和展示这些文物,不仅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更是希望通过这些实物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和思考中国教育的历史与未来。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教育文物的展示能够激发人们对教育历史的关注和兴趣,从而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次实践从博物馆的“庠序千年”展厅开始。这个展厅主要展示古代教育的演变过程和特点。实践队员们在这里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国最早的大学招生报告、古代的教科书、儒学典籍,以及清朝状元赵文凯的状元卷。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教育制度的丰富内容和复杂结构,还让队员们感受到古代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些文物的存在,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
队员们跟随讲解老师的步伐走进了“救亡图存”展厅。在这里,他们看到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中国教育界的变革与努力。展厅内展示了大量近代教育的文献资料、历史图片和教育工具,生动展现了那个时期教育改革的艰辛历程。通过这些资料,队员们了解到,当时的教育家们如何在战乱和社会动荡中,为振兴民族而不懈努力。他们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技术,为培养新一代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兼容并蓄”展厅,实践队员们继续探访民国时期的教育变革。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逐渐形成了兼收并蓄的特色。展厅内展示的民国教科书、学生制服、课堂工具等文物,勾勒出那个时代独特的教育风貌。通过这些展品,队员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教育如何在吸收西方教育优点的同时,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实践队员们来到“教育复兴”展厅,感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快速发展。展厅展示了包括各类奖状、毕业证书、校服、教学器材等在内的丰富展品,记录了从解放初期到现代,中国教育在体制改革、教育普及和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中国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展厅中的一张张照片和一件件实物生动地呈现了这一发展历程。
通过此次参观,实践队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还深刻体会到教育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他们表示,这次博物馆之行,不仅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教育的悠久历史,也让他们意识到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来之不易。特别是看到古代学子们在艰苦条件下对知识的渴求,以及近现代教育家们为国家强盛所做的努力,队员们深受感动。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激励着他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机会,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之才。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教育文物对于教育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博物馆通过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物,使更多人能够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其背后的故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队员们也表示,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将更加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积极传播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让队员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教育的历史,更激发了他们对教育和文化传承的热情。通过对希晓古今教育博物馆的参观学习,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在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作为青年一代肩负的历史责任。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的学习,努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难得的教育之旅,更是一场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21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