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科学子深入潍城探索非遗魅力 共筑文化振兴传承梦
为积极响应国家“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山东科技大学智能装备学院的9名同学,于7月12日至14日期间前往山东省潍城区,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调研活动。旨在加深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展现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活力与担当。
图1:队员们出发前记录
初遇鸢都,厚植爱国情愫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的忧国忧民情怀的真实写照。郑板桥纪念馆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十笏园文化风情街区中部,是一座集板桥文化、潍县文化、廉政文化在内的单层仿古建筑。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郑板桥的塑像以及庭院中的奇石修竹,营造出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队员们感受到了郑板桥的艺术气息与人格魅力。在“三绝奇才郑板桥”展厅,队员们近距离欣赏了郑板桥的书画作品、文学作品以及他的生平事迹,深刻地感受到了他极高的艺术成就。通过讲解员的讲解,队员们还了解到了郑板桥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以及他在文学、书画领域的杰出贡献。最后队员们在展厅中的书法体验区、绘画体验区等进行了体验,感受到体验书法、绘画的乐趣,进一步加深了对郑板桥艺术的感悟和理解。
寻觅十笏园,匠心绽辉
潍坊风筝享誉全国,潍坊十芴园亦是一座文化宝库。通过参观十芴园古建筑群据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实践队员介绍到了十芴园的悠久历史。十芴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来于光绪年间被当时的潍坊首富丁善宝重金购得,这是中国北方为数不多北方园林袖珍式建筑,被著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誉为“鲁明明珠”。它兼容并蓄的吸收了南北园林建筑的精髓,让我们实践队员们不禁感叹到古代技术匠人的高超技艺和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
图2:十笏园中景色
相比于雕梁画栋的建筑美学,队员们更惊叹凌驾美感于方寸之上的潍坊核雕,作为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它是传统与创新的有机交融。核雕艺人们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为原料,经过精心雕刻,创作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这一传统技艺不仅体现了匠人们的巧思与匠心,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实践队的采访过程中,队员们深入十笏园内核雕工坊,与艺人们面对面交流,亲身感受了核雕艺术的魅力。
图3:队员们在观赏核雕的制作过程
走进风筝馆,聆听文化韵律
7月13日,实践团走进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作为国内第一座大型风筝博物馆,馆内收藏和陈列了古今中外千余种风筝珍品及有关风筝的文物资料。从公元前5世纪的“鲁班风筝”到现代题材广泛、绘制精细的创新风筝,无不体现出中国风筝文化的深厚底蕴。馆内展品不仅有传统的中国风筝,还有造型夸张、色彩对比鲜明、注重飞翔性能的外国风筝,让队员们领略到“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风筝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二楼的文创工坊,实践团成员们看到了富有构思、制作精美的各类文创产品,感叹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同时团队成员也体验了手工制作风筝的传统技艺。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之行,让队员们对风筝文化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传承以及创新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深刻体会到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图4:队员们在了解风筝制作的历史
非遗传承文化韵,陶琉鸢影赋新诗。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不仅亲身感受到了南北结合天人合一的建筑风格,名流贤士的真迹碑刻,家风家训,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团队成员们深刻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通讯员刘培德 寻鼎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0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