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西外青年三下乡:专访曲颈琵琶传承人——刘忠元

来源: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同心社暑期三下乡团队 作者:陈娟娟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中央号召“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同心社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非遗‘老曲艺’,乡村‘新动能’——以陕北说书之火,燃旺地区发展建设”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曲颈琵琶是陕北说书最古老的一种乐器,陕北说书起源于曲颈琵琶,曲颈琵琶本是盲人的一碗饭,盲人难以做其他事情,只能说一些故事,故靠陕北说书来维持生计。而在陕北高原这片土地上,有一位坚守着这份文化遗产的艺术家,他就是刘忠元,一位将生命融入曲颈琵琶的传承人。7月中下旬,红凤暑期实践团来到延长县文化馆,与陕北说书省级传承人刘忠元老师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度访谈,听他讲述曲颈琵琶与陕北说书的发展故事。

【根植于心的热爱】

“我的世界虽然被一层薄纱遮挡,但曲颈琵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触摸到世界的脉络。” ——刘忠元

刘忠元,生于1971年的延长县黑家堡镇贤村洼村,自幼因先天性眼疾,他的世界被蒙上了一层薄纱。然而,命运的挑战并没有阻挡他追寻光明的脚步,正是这份命运的挑战,让他与曲颈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1988年7月23日,17岁的刘忠元正式拜白旭章为师,勤学苦练,谨记师傅的教诲磨炼技艺。1989年5月,他顺利出师,获得了县文化局颁发的说书证书,从此走上了说书与演奏曲颈琵琶的职业道路。起初,这是为了谋生,后来则是更深沉的热爱与责任。他深知:“这是我们老一辈留下来的,是我们文化的根本。”多年来,他从未懈怠,并对这份非遗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技艺的传承与革新】

“每一次演奏,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新元素的探索。我想让这传统的乐器焕发新的生机。” ——刘忠元

刘忠元的技艺,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乡村庙会到城市舞台,刘忠元用他的琴弦拨动着听众的心弦,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广泛赞誉。他不仅精通《双头马》、《金刀入鞘》等经典书目,还结合新现代元素,宣传了延长特色,宣传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宣传禁毒、乡村振兴等主题,让古老的曲颈琵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他还去了山西、大荔县等地方宣传了相关知识。曲颈琵琶目前传到刘忠元这里,在他手里一直保留。曲颈琵琶是最原汁原味的,是老年人传流下来的做法,弦也是传留下来的牛皮弦。他说其实曲颈琵琶这个音色和其他一些艺术有些不好融合,现在的乐器都是经过现代艺术的精心打造的,而曲颈琵琶以传承老一辈艺术为主,弦是演奏的时候自己和的,在打调方面存在一些困境,难度比较高一些。曲颈琵琶和陕北说书的书差别不大,都是古书。现在的陕北说书有点像高台雀楼,陕北说书需要有劝导人的意义,而我们传统的曲颈琵琶,需要传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据刘忠元老师说:“传统的曲颈琵琶主要是宣传历史故事,因为现代的方针政策是变化的,但是历史故事是永恒不变的,正所谓我们不忘文化的根本。”

【非遗的守护者】

面对曲颈琵琶技艺的传承困境,刘忠元从未言弃。他开设传习班,无论寒暑,不计回报,只为将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在他的传习班中,不仅有本地的学子,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好者,共同编织着传统文化的未来。刘忠元坚信,非遗的传承不应局限于技艺,更应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曲颈琵琶和陕北说书在陕北地区常常相伴出现,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域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刘忠元的故事中,他不仅是一名曲颈琵琶的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陕北说书的传承人。刘忠元深知,无论是曲颈琵琶的演奏还是陕北说书的演绎,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切领悟与尊重。他坚信,唯有在坚守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历久弥新,跨越时空的界限,继续滋养着后世的心灵。

刘忠元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与官方的认可。自2000年起,他频繁受邀参加重大节日和文化活动,展示其精湛技艺。2011年至2018年间,他连续在延安市和西安市的说书大赛中获奖,包括优秀奖和三等奖,展现了他在曲颈琵琶艺术上的深厚功底。2012年,因长期致力于陕北说书的演绎,刘忠元被评为“优秀民间艺人”。2013年,他不仅再度获得“优秀民间艺人”称号,还被正式认定为县级曲颈琵琶传承人,此后又相继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传承人,担任延长曲颈琵琶协会会长,成为该艺术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2017年,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刘忠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长曲颈琵琶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是对他多年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所做贡献的最高肯定。同年,他参与的《春暖延长》活动,深受观众喜爱,再次印证了其艺术魅力。2018年,刘忠元的作品《点兵》在延安市首届“韩起祥”杯陕北说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业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与鼓励,让曲颈琵琶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成为展现陕北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延长曲颈琵琶这一非遗项目社会价值的肯定。” ——刘忠元

刘忠元,这位延长曲颈琵琶的守望者,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更是一名坚定的非遗文化守护者。在刘忠元的带领下,延长曲颈琵琶正以崭新的姿态,跨越时空,走向未来。他的艺术实践,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有力证明,亦是对未来世代的一种深情呼唤,鼓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让这份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得以薪火相传。

【展望未来】

对于未来,刘忠元有着清晰的愿景。他希望曲颈琵琶能走进更多的年轻人视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年不知读书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都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就像老一辈的时候,吃饭长幼有序,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话,现在的孩子可能难以传承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刘忠元

他相信,通过非遗进校园等形式,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这份珍贵的遗产得以世代相传。他觉得大学生可以多与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与交流,选取非遗文化中的经典片段进行传承和深化,讲好非遗故事,做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如果这项非遗遗失的话,下一代年轻人就更不了解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一时期的非遗文化。就像现在有些孩子,知道什么是白馍,但是不知道白馍是什么做成的。创新固然是好的,但是根本是不能忘记的。”

在刘忠元看来,教育是传承的起点,是激发兴趣的火种。他梦想着,有一天,曲颈琵琶的旋律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回响,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他们的手指轻抚过琴弦,体验着与先辈相同的创作冲动。他相信,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结语】

刘忠元,一位在黄土地上深耕的艺术家,一位曲颈琵琶的守望者,他以延长曲颈琵琶为伴,弹奏对文化传承的颂歌,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呵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不断焕发生机。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位艺术家的故事,与我们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讲好非遗故事,做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6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国检测试控股集团湖南华科科技有限公司莅临湖南农业大学共促校企深度合作

近日,国检测试控股集团湖南华科科技有限公司一行代表走进湖南农业大学,围绕“基于传质-反应耦合的无醇啤酒乙醇脱除与风味物质保留技术研究”项目开展深度参观交流活动,为校企合作的进…… 闵子彧 湖南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与国检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活动

2024年7月10日至2024年7月20日,“零醇π动力团队”在线上与国检测试控股集团湖南华科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10天的“基于传质—反应耦合的无醇啤酒乙醇脱除与风味物质保留技术研究”项目。经…… 闵子彧 湖南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会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12月2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志愿团举办国家公园科普精神宣讲会,系统展示了一年来在国家公园科普教育领域的创新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国家公园的生命密码“

12月20日清晨,湖南长沙大雪初霁,湖南农业大学的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在省植物园生态馆内开启了一场别具湖湘特色的“国家公园的生命密码”主题宣讲。展厅入口处,用湘绣工艺绣制的《千里……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为推动科技赋能生态保护,11月20日,在长沙生态动物园科普馆,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国家公园科技展。活动以“智慧守护绿水青山”为主题,集中展示了遥感监测……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星城连山海 共护生态家

为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城市生活,11月15日,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在长沙黄兴广场打造沉浸式国家公园科普体验空间。活动以“星城连山海共护生态家”……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开展国家公园科普宣讲

为深入普及国家公园知识,大力传播生态保护理念,筑牢生态文明根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1月13日,在湖南农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内,一场以“解码国家公园生命密码”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正……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查看全文 >>

产教融合赋能食检人才培养,校企协同共筑舌尖安全防线

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实质性突破。近日,该院2023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何昱呈在广东省食品检验所(以下简称“省食检…… 何昱呈 湖南农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清明承俗育童梦 移风启智润童心 文学院开展社区实践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儿童对清明节的认识,增强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月3日,文学院2024级1班志愿者小队…

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举办“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志

(通讯员崔子涵彭湘)4月4日中午,我院文法系团总支青工部、青发部、学发部在树达楼106教室开展“益起行•我为家乡建言献策”…

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赴粤进行专项调研

为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进程,3月18日至20日,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调研组赴广东省开展专项调研。调研组由图书馆馆长、会…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

交2301-2班团支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馆开展清明祭扫团日活动清明时节,翠柏凝春。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以萃华之声,赞曲园之歌:淄博大学 生到淄博一高中作高校宣讲

为加强本省学生对曲阜师范大学报考条件的了解,同时以往届毕业生身份与同学们分享高中三年如何度过的经验,淄博社会实践队于…

最新发布

与邮相伴,争做时代新青年
与邮相伴,争做时代新青年在这个24年的7月,我校常州工学院伴随学社与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一起举办了一次参观红色文化纪念馆的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组织社区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和常州工学院的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科技馆里探真知,知识海中启智慧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三下乡:科技馆里探真知,知识海中启智慧为了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学习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2024年7月21日,在合肥市安徽省科技馆,安徽工业大学电气…
机锋筑梦 实践有成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锋砺行”团队开展企业实习活动
机锋筑梦实践有成——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锋砺行”团队开展企业实习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深度融合,使学生深入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
安徽工业大学 电气学子三下乡:探寻历史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电气学子三下乡:探寻历史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探寻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鉴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7月18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西安开展以“探寻历史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
非遗老曲艺,乡村新动能|红凤同心社暑期三下乡调研纪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中央号召“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同心社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非遗‘老曲艺’,乡村‘新动能’—…
青春志愿燃三伏,爱心行动暖人心
青春志愿燃三伏,爱心行动暖人心(通讯员周滢滢)盛夏酷暑,骄阳似火,但扬州新城吾悦广场却洋溢着浓浓的暖意。这是因为一场由扬州中医院组织的“三伏贴免费发放活动”正在火热进行,而一群青春洋溢的志愿者…
【曲园学子三下乡】——笔尖舞动,墨色流传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中仍然扮演着多重角色,并且持续对个人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从文化传承到心理健康,再到教育和社会服务,书法展示了其多样化的社会实践价值。为弘扬优秀传统…
【曲园学子三下乡】——纸伞轻展古韵长,油香细洒雨巷深
油纸伞,承载着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其竹骨纸面的优雅身姿,涂抹着桐油的芬芳,既遮阳避雨,又绘就了一幅幅古典的诗意画卷,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朵绚烂奇葩。为了了解油纸伞的魅力,7月31日曲阜师范大学网…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秘百年品牌,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健康理念。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魅力,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薪火相传实践团于…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访滕州博物馆,探索玉文化传承之路
滕州是一个具有古老传承的地区,滕州市博物馆收藏了滕州地区出土的玉器近600余件,时代自大汶口时期、商周时期至清代,跨度5000年历史文明;其收藏种类丰富多样,从材质上来看有透闪石、玛瑙、水晶、翡翠、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