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党中央号召“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西安外国语大学红凤同心社组织开展了主题为“非遗‘老曲艺’,乡村‘新动能’——以陕北说书之火,燃旺地区发展建设”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曲颈琵琶是陕北说书最古老的一种乐器,陕北说书起源于曲颈琵琶,曲颈琵琶本是盲人的一碗饭,盲人难以做其他事情,只能说一些故事,故靠陕北说书来维持生计。而在陕北高原这片土地上,有一位坚守着这份文化遗产的艺术家,他就是刘忠元,一位将生命融入曲颈琵琶的传承人。7月中下旬,红凤暑期实践团来到延长县文化馆,与陕北说书省级传承人刘忠元老师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深度访谈,听他讲述曲颈琵琶与陕北说书的发展故事。
【根植于心的热爱】
“我的世界虽然被一层薄纱遮挡,但曲颈琵琶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触摸到世界的脉络。” ——刘忠元
刘忠元,生于1971年的延长县黑家堡镇贤村洼村,自幼因先天性眼疾,他的世界被蒙上了一层薄纱。然而,命运的挑战并没有阻挡他追寻光明的脚步,正是这份命运的挑战,让他与曲颈琵琶结下了不解之缘。1988年7月23日,17岁的刘忠元正式拜白旭章为师,勤学苦练,谨记师傅的教诲磨炼技艺。1989年5月,他顺利出师,获得了县文化局颁发的说书证书,从此走上了说书与演奏曲颈琵琶的职业道路。起初,这是为了谋生,后来则是更深沉的热爱与责任。他深知:“这是我们老一辈留下来的,是我们文化的根本。”多年来,他从未懈怠,并对这份非遗事业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技艺的传承与革新】
“每一次演奏,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对新元素的探索。我想让这传统的乐器焕发新的生机。” ——刘忠元
刘忠元的技艺,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平衡的艺术。从乡村庙会到城市舞台,刘忠元用他的琴弦拨动着听众的心弦,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广泛赞誉。他不仅精通《双头马》、《金刀入鞘》等经典书目,还结合新现代元素,宣传了延长特色,宣传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宣传禁毒、乡村振兴等主题,让古老的曲颈琵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他还去了山西、大荔县等地方宣传了相关知识。曲颈琵琶目前传到刘忠元这里,在他手里一直保留。曲颈琵琶是最原汁原味的,是老年人传流下来的做法,弦也是传留下来的牛皮弦。他说其实曲颈琵琶这个音色和其他一些艺术有些不好融合,现在的乐器都是经过现代艺术的精心打造的,而曲颈琵琶以传承老一辈艺术为主,弦是演奏的时候自己和的,在打调方面存在一些困境,难度比较高一些。曲颈琵琶和陕北说书的书差别不大,都是古书。现在的陕北说书有点像高台雀楼,陕北说书需要有劝导人的意义,而我们传统的曲颈琵琶,需要传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据刘忠元老师说:“传统的曲颈琵琶主要是宣传历史故事,因为现代的方针政策是变化的,但是历史故事是永恒不变的,正所谓我们不忘文化的根本。”
【非遗的守护者】
面对曲颈琵琶技艺的传承困境,刘忠元从未言弃。他开设传习班,无论寒暑,不计回报,只为将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递给下一代。在他的传习班中,不仅有本地的学子,更有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好者,共同编织着传统文化的未来。刘忠元坚信,非遗的传承不应局限于技艺,更应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曲颈琵琶和陕北说书在陕北地区常常相伴出现,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域独特的艺术风貌。在刘忠元的故事中,他不仅是一名曲颈琵琶的演奏家,同时也是一位陕北说书的传承人。刘忠元深知,无论是曲颈琵琶的演奏还是陕北说书的演绎,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深切领悟与尊重。他坚信,唯有在坚守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历久弥新,跨越时空的界限,继续滋养着后世的心灵。
刘忠元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与官方的认可。自2000年起,他频繁受邀参加重大节日和文化活动,展示其精湛技艺。2011年至2018年间,他连续在延安市和西安市的说书大赛中获奖,包括优秀奖和三等奖,展现了他在曲颈琵琶艺术上的深厚功底。2012年,因长期致力于陕北说书的演绎,刘忠元被评为“优秀民间艺人”。2013年,他不仅再度获得“优秀民间艺人”称号,还被正式认定为县级曲颈琵琶传承人,此后又相继被评为市级和省级传承人,担任延长曲颈琵琶协会会长,成为该艺术领域的重要领军人物。2017年,陕西省文化厅授予刘忠元“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长曲颈琵琶代表性传承人”称号,这是对他多年以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所做贡献的最高肯定。同年,他参与的《春暖延长》活动,深受观众喜爱,再次印证了其艺术魅力。2018年,刘忠元的作品《点兵》在延安市首届“韩起祥”杯陕北说书大赛中荣获三等奖,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业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政府的支持与鼓励,让曲颈琵琶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成为展现陕北文化魅力的重要载体。
“这些奖项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延长曲颈琵琶这一非遗项目社会价值的肯定。” ——刘忠元
刘忠元,这位延长曲颈琵琶的守望者,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更是一名坚定的非遗文化守护者。在刘忠元的带领下,延长曲颈琵琶正以崭新的姿态,跨越时空,走向未来。他的艺术实践,是对传统文化生命力的有力证明,亦是对未来世代的一种深情呼唤,鼓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之中,让这份民族的记忆与智慧得以薪火相传。
【展望未来】
对于未来,刘忠元有着清晰的愿景。他希望曲颈琵琶能走进更多的年轻人视野,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爱上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少年不知读书好,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些都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就像老一辈的时候,吃饭长幼有序,如果没有这些文化的话,现在的孩子可能难以传承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优良美德。”——刘忠元
他相信,通过非遗进校园等形式,能够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这份珍贵的遗产得以世代相传。他觉得大学生可以多与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与交流,选取非遗文化中的经典片段进行传承和深化,讲好非遗故事,做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如果这项非遗遗失的话,下一代年轻人就更不了解我们的生活以及这一时期的非遗文化。就像现在有些孩子,知道什么是白馍,但是不知道白馍是什么做成的。创新固然是好的,但是根本是不能忘记的。”
在刘忠元看来,教育是传承的起点,是激发兴趣的火种。他梦想着,有一天,曲颈琵琶的旋律能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回响,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他们的手指轻抚过琴弦,体验着与先辈相同的创作冲动。他相信,当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遇,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能增强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结语】
刘忠元,一位在黄土地上深耕的艺术家,一位曲颈琵琶的守望者,他以延长曲颈琵琶为伴,弹奏对文化传承的颂歌,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呵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它不断焕发生机。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位艺术家的故事,与我们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进行沟通与交流,讲好非遗故事,做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6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