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海学子三下乡:聚焦海平面上升,探究城市规划方案

来源: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作者:朱宇煊

2024年7月,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河海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绿动上海,规划先行”上海市城市规划调研团,围绕社会实践中发现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踏上了一场为期七天的城市规划专题探索之旅。此次调研,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建设现代化城市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战略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未来城市规划蓝图的实践学习与深刻思考。调研期间,实践团队先后走访了复旦大学、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上海市惠南镇四墩村等地,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学习上海市的城市规划总体思想,并整合调研结果,为城市建设提出创新建议,以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海平面上升问题与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带来的复合影响,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案例。

1.学府论道,共绘未来蓝图

在复旦大学,实践团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系列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活动,广泛征集了校内师生对于海平面上升及地面沉降等环境挑战的认知与见解。受访群体普遍展现出对这些问题的高度关切,他们不仅分享了个人层面的体会与感受,还积极贡献智慧,从多角度出发,为上海市应对相关风险提出了独到且宝贵的建议。通过本次活动,团队成员对上海市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基本的认识,为后续开展调研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访谈复旦大学学生尚婉玉供图

2.工匠精神,铸就城市之魂

在上海工人文化宫,调研团队在讲解员的引领下,踏入了上海工匠展览馆,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展览与互动体验,成员们深刻领略了上海城市发展的辉煌历程与工匠精神的璀璨光芒。从泛黄的老照片到生动的影像资料,再到栩栩如生的实物模型,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上海这座城市的变迁与成就,让团队成员对上海有了更加直观且深刻的认知。在随后的座谈会上,调研团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了上海在城市规划、应急防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为调研团提供了丰富调研材料。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上海工匠展览馆尚婉玉供图

3. 智慧规划,建筑未来之城

在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高科技展示手段与详实的规划资料交相辉映,生动呈现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未来蓝图。实践团成员们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身体验了未来城市的便捷与绿色,对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成员深刻体会到,城市规划不仅是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的问题,更是关乎民生福祉、文化传承与生态平衡的综合性课题。此次参观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上海的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成员未来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灵感。同时,团队成员也更加坚定了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与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在参观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尚婉玉供图

4.乡野深耕,汇聚民生之声

在充分分析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问题的基础上,调研团队深入踏访了上海市惠南镇四墩村及其周边地带,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研与广泛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团队成员与社区负责人及居民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从社区情况、生活质量等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团队精心设计的问卷,成员成功收集到了当地居民的真实感受与亲身体验。这些宝贵的反馈不仅揭示了居民们对于环境变化的关注,也为成员了解他们对于未来的期望与建议提供了重要窗口。此次实地走访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惠南镇四墩村及周边地区情况的了解,更为我们探索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图为团队成员在采访社区居民尚婉玉供图

5.绿动未来,打造生态之魂

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最后一站的南汇嘴观海公园与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为本次考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行程旨在深度挖掘生态与城市共生共荣的规划智慧,探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之法。在南汇嘴观海公园,实践团成员通过对海边建筑物布局与海水涨落的观察,更深刻体会到了海平面上升这一全球性问题对沿海城市构成的潜在威胁,也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紧迫性的认识,意识到城市规划中必须融入更多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随后,实践团转赴复旦红树林科普驿站,成员们在驿站中学习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独特结构与功能,了解到红树林在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红树林的坚韧与生命力,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生态平衡的微妙与重要,进一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满怀热情与责任感,通过细致的实地走访与深入的调查研究,紧密围绕实践主题,全面深入地探索了调研地的真实面貌与现状需求。团队旨在将青春的智慧与力量倾注于这片热土,为建设一个更加宜居、绿色、智慧的上海贡献出科学的思考与建议。实践不仅让团队成员对城市规划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认识到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也促使成员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成长。同时,本次实践经历也进一步坚定了团队成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理想信念。成员深刻体会到,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团队成员将继续秉承这一信念,结合调研收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并最终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3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践调研,焕乡村新颜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实践对于深化认知的重要性——唯有脚踏实地、勤勉实践,方能拨云见日,使认识更加清晰透彻。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乡域筑梦实践团深知此理……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赴家乡实地调研,探索乡村治理奥秘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与亲身实践,方能真正领悟事物的本质与真谛。在探索乡村治理这一复杂而多维的领域时,单纯的理论学习与间接经验远远不…… 牟桐慧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协同共治,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与繁荣的关键性步骤。它要求我们在传统乡村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提升治理效率与质……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振兴,协同共治

乡村治理不仅是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蓝图的关键一环,更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稳固实施的基石。它关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以及亿万农民的福祉提升。在这一背…… 李鹏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乡村治理启新程,实践行动绘繁荣

2023年5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治理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所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面……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村容村貌换新装,治理实践谱华章

202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致力于构建一个既符合新时代要求又贴近农村实际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与模式。这一战略部署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 华逢钰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治理乡村展宏图,振兴家园谱新篇

既然已经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乡域筑梦实践的征途,那么无论前方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不能回头。这虽然是一件看似无比渺小的事情,但它所承载的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为了深入且全面地了解…… 王俊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和谐美丽新农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之际,为深入洞察乡村治理中的组织协同实效与困境,曲阜师范大学乡域筑梦实践团于1月20日赴山东日照乡村调研。当地乡村景色宁静质朴,但…… 钟文粟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守正创新共度春节

中国青年网滨州1月19日电(通讯员牟璟瑶)“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

知识收纳,书海“整”行

随着社会对知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图书馆作为知识的宝库,承载着传播文化、服务大众的重要使命。为了深入了解图书馆的日常…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

以普通话为帆,推动社会发展之舟(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东…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

以普通话为翼,助力乡村振翅高飞(通讯员:姜戈翠)1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言启星芒”实践队满怀热忱地踏入了山东省聊城市临…

寒假社会实践 |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学谷公风范,启奋斗

1月18日,由闽南科技学院校团委与闽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指导的“青马工程”学员实践队赴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谷文昌纪…

最新发布

发掘桂林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2024年7月11日,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期望,传承红色精神,一支调研小组来到桂林市,实地探访了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这里曾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的重要活动场所,周恩来、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
急救知识润童心,青春担当映未来
2024年7月6日,阳光明媚,周丽急救志愿服务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丁家营镇小学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活动,向当地学生普及急救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救互救能力。当天…
2024年大学生暑期“情暖童心 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2024年大学生暑期“情暖童心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帮扶乡村教育事业——以锦石乡中心小学为例报告人:刘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203班学号:2022010303…
t用心用情。返乡实践
用心用情,返乡实践(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国青年网8月8日新疆伊宁电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院校时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曲园学子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开展党史教育为目的的暑期社会实践也…
红旗渠精神在安阳市CBD公园薪火相传:宣讲与体验共筑精神高地
近日,在安阳市繁华的CBD公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活动于近日温情上演,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聆听,更通过一系列互动体验,让红旗渠的坚韧与智慧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申家泊支教:爱与成长的奏鸣
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在申家泊小学度过了一段既漫长又快乐的时光。7月15日,我们满怀憧憬与期待来到申家泊小学,由此开启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支教之旅。时至今日,我从中获得的益处难以言表。在这里,我结识了众多…
人科学子在行动:携手童真润龙潭,傩戏艺术绽华年
中国青年网酉阳7月19号电(通讯员李雨晨何曼)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024年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童印酉绘,陶韵筑梦”实践团成员们为当地的小朋友们带去…
支教日常:耕耘与收获
支教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温馨的旅程。清晨,我满怀热情地踏入教室,与六年级的孩子们共赴英语的课堂。新知识的种子,在我耐心的讲解下,逐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每当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那份成就感便…
安徽学子三下乡:聆听津浦桃乌之声,探索铁路红色基因
中国青年网安徽8月10日电(通讯员杨钰鲜)蚌埠是一座被人们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1912年,连接我国南北地区的第一条津浦铁路正式通车,蚌埠是其中重要的中转车站。津浦铁路的竣工和通车标志着安徽省进入了…
2024年大学生暑期“学生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振
2024年大学生暑期“学生资助政策下乡行”志愿服务活动调查报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湘潭市锦石乡中心小学为例报告人:李小溪学院专业班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号:202303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