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及外省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三彩小镇开展妇女非遗调研活动
为进一步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发挥非遗产业在促进妇女就业方面的作用,同时通过深入调查中国妇女就业与非遗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妇女非遗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建议。实践团于8月13日前往河南洛阳的中国三彩小镇开展妇女非遗调研活动。
实践团进入中国三彩小镇的一家唐三彩传承基地——张家彩窑进行实地调研。基地负责人张晓欢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唐三彩文化园,园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唐三彩器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发源于两汉,兴盛于唐代,其瑰丽交融的釉色和栩栩如生的造型生动反映了盛唐气象,新中国成立后,唐三彩作为观赏品、收藏品被大众所知晓。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紧接着对张晓欢进行采访,她表示,该基地作为集唐三彩制作、出售与制作体验为一体的综合非遗传承基地,已经吸纳了该村即周边村落将近30名妇女就业,曾被授予“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妇女参与到了唐三彩泥胚制作、素烧、施釉、二次烧制等多个唐三彩制作环节。在被问到基地未来发展存在的瓶颈时,她答道,希望能在更多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进一步扩大基地规模,并且增加相关非遗技能培训,让更多妇女可以掌握扎实技能,为就业提供更坚实的保障。此次采访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非遗产业在拉动妇女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实践团在非遗传承人张老师的细心讲解下,体验唐三彩的施釉环节。张老师讲解到,目前施的釉均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红色,但放入窑中经过高达800度的烧制后,素胚上的釉将在高温中发生化学反应,不同釉色之间相互交融,最终将呈现出斑驳瑰丽的色彩。这正是唐三彩的迷人之处,似瓷非瓷,似陶非陶,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古人无穷智慧与创新精神的体现。实践团在唐三彩的制作与传承人的讲述中进一步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传承意义与价值所在。
随后,实践团来到基地的泥胚制作工坊,数十位非遗从业者正在工作。实践团在负责人的引荐下,对部分从业者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实践团了解到大部分从业者均为附近的村镇中的妇女,她们从事这项行业的时间大都为十年以上。在问及从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部分受访者表示,陪伴孩子的时间仍然较少,尤其是孩子放暑假其间,家中无人看管,只能带到工作的地方来。实践团根据采访过程中收集到的一些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并向负责人提出了团队的想法与建议。
最后,实践团在唐三彩文化园中对非遗产品的消费者进行采访与问卷分发。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大部分消费者对园区中售卖的唐三彩以及园区提供的唐三彩制作体验服务表示满意,此外,部分消费者提出,唐三彩文化的宣传和推广仍有待提高,未来期望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能体验到这一文化。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实践团进一步了解到非遗产业和妇女就业之间的良好促进关系,对妇女非遗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瓶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实践团将对本次调研中收集到的问题和信息进行进一步整理与分析,并将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未来,实践团将持续关注妇女非遗发展情况,为推动乡村振兴、非遗文化传承贡献青春之力。
撰稿人:张琳薷
图片来源:张琳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57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