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走进中国非遗,体验文化之美
中国共产党已诞生100年,响应这一重大历史节点的召唤,安徽工业大学“红浪”党史学习教育团队,在2024年的夏天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之旅。我将目的地选在了承载着红色记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这次我们小组参观了位于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次活动通过直接接触文化遗产,了解了历史背景和文化变迁,激发了我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
中国工艺美术馆成立于1990年,原址位于北京西城区复兴门桥东北角复兴门内大街101号(现百盛商场)。2022年2月5日,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同时经批准同意加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馆名。开馆首展为“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好评如潮,反响热烈。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红浪”党史学习团的我首先参观了“多元一体”展厅,本单元从礼仪角度诠释中华服饰的人文之美,从工艺角度彰显中华服饰的装饰之美,从材质角度展示中华服饰的自然之美。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中华各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播交流、融合发展持续而广泛,共同谱写兼容并蓄,美美与共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员与贵州平银凤冠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方钰 摄
我看到了这些精美的手工艺品,每一件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这些作品,不仅仅是物质的财富,更是精神的宝藏,让人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中华传统服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方钰 摄随后,我还去参观了许多展厅。
图为实践队员与漆画《月映徽州》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方钰 摄漆画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代表着中华文化里低调涵养和超然洒脱的品质。
图为玉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梅方钰 摄
在非遗文化馆的参观之旅,仿佛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我深深地被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所吸引,每一个展品都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这里的展示内容丰富多彩,有各种传统手工艺品,如刺绣、剪纸、陶艺等,每件作品都凝聚了无数心血与匠心。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这些珍贵的遗产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数千年的重要基石。此外,馆内还有各种民间表演艺术,如京剧、豫剧、木偶戏等,使人们更近距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参观过程中,我深感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更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最让我惊叹的还要数各种民间传统手艺了。这些手艺人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元素,是的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保存技艺,更是传递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他们所传达的不仅仅是艺术,还有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他们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底蕴的见证。这次参观还让我认识到了年轻一代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该怀着敬畏之心,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非遗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他们不仅是过去的历史象征,更是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非遗文化馆的参观之旅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我们要珍惜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用心地保护和传承它们,让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更加熠熠生辉。
(通讯员 梅方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73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