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炎炎夏日撕开城市的喧嚣,渝气东来实践团队满怀着期待与热情来到竹贤乡下庄村,参观下庄村人事迹陈列馆、愚公讲堂、下庄村村史馆、扎染坊等地,并对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进行采访,了解学习下庄村的发展历程,贯彻发扬“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
参观下庄事迹陈列馆
上午九点,我们来到下庄村人事迹陈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馆内留存的文字、图片、实物等珍贵资料。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了村民们腰系长绳、悬空钻炮眼的惊险瞬间;那些斑驳的农具,见证了他们在峭壁悬崖上艰难开拓的坚韧不拔。
渝气东来实践团在下庄陈列馆前合照
馆内还展示了近年来下庄村在产业发展上的新成就——从曲尺乡柑橘种植的成功经验,到双龙镇西瓜种植的引进与复制,再到村民外出务工的勤劳身影,以及纽荷尔等特色农产品的广泛种植,下庄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的朴素真理。
从“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的深山,到如今一条蜿蜒八公里通往外界的康庄大道,每一项藏品都记载着下庄村人用血汗凿出通天路艰苦历史,也书写着他们用农旅融合开辟致富路的辉煌历程。
探访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基地
我们的下一个探访地点是下庄大学生返乡创业实践基地——下庄布谷小院扎染坊。根据门口的介绍及屋内陈设,我们了解到院子主人袁孝鑫是土生土长的下庄村人,大学毕业后,2022年初回到下庄,从多名老者的口中了解到了下庄染坊的历史,遂对染布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为传承这一传统技艺贡献力量。经过多次实地学习考察与实践,她利用自家老屋创办了这间工作室,年底,获评巫山县第六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袁孝鑫的扎染坊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作为“90后”村主任的她,正在用扎染讲好下庄故事。
然后,我们实地参观了扎染制作间和作品展示坊,在古色古香、琳琅满目的染布间,亲身体验了下庄扎染之美。同时,我们也深刻感悟到作为从山里出去的大学生,袁孝鑫这样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心系家乡发展的精神,值得我们铭记并传承。
对话村民,共诉乡村振兴佳话
随后,我们来到了三合农家乐,这里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每一处都透露出村民的用心与热情。
我们采访了农家乐的主人杨奶奶,询问她关于曾经那段修路的历史。在问及当初毛书记开会动员修路时,杨奶奶回忆当初几乎从未离开过下庄的全家人都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认为只有把路修通了,生活质量才能有改变。
团队成员采访村民杨奶奶
“那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后,您觉得生活有什么变化吗?”“现在生活可比以前好多了。”杨奶奶抱着孙女笑得很慈祥,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与满足。“政府扶持,游客多了、收入高了,那就幸福了嘛。”
拜访毛相林书记,了解殷殷下庄情
接着,毛相林书记接待了我们,带领我们参观了愚公讲堂、下庄村村史馆、数字农家书屋等特色文旅馆,并在工作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团队成员采访毛相林书记
今年65岁的毛书记,回想起1997年带领下庄村人在绝壁上修路的场景,依然眼眶湿润。他开了七次动员大会,所有村民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终于筹借了3960元的启动资金。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他们铆足了劲,没有炮眼便放绳凿,没有挖掘机就用双手挖,用大锤簸箕等简单的农用工具,开凿希望。“虽然死了两个兄弟了,但是这条路还是得修呀!”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公路的修通,终于让下庄人的梦想不再是梦。然而彼时已经是的毛相林依然闲不下来:“当时修好了路,我就决心,还要带大家致富。”说到后来带领下庄村成功脱贫攻坚的时候,他的脸上又挂着满足的笑。从曲尺乡引进的柑橘种植技术,让村民们尝到了科学种植的甜头,那些曾经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也纷纷响应号召,带着新知识和新理念回到家乡,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西瓜、纽荷尔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不仅丰富了村民的钱袋子,更让下庄的名字开始在外界传扬开来。
“三色”经济的成功实践,让昔日的贫困山村,如今已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
采访的最后,毛书记也给予了我们深切勉励与嘱托:“希望通过这次实践,你们看到了一个贫穷的地方如何发展后,能对你们有触动。也希望你们以后读了更高的学历,也能回到中国,为我们的国家争取更多的发展。”
团队与毛相林书记在愚公讲堂前合照
下庄村人民在毛相林等村干部的带领下,从闭塞贫困的山里中凿出一条通往外界的“抗争之路”,不仅解决了世代村民的出行难题,更开启了通往全面小康与致富的新篇章。这段历程,是勇气与智慧的结晶,是坚韧不拔与无私奉献的生动写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通过这次的实地探访与学习,我们更加应该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无论是投身乡村振兴,还是参与科技强国,我们都要以“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下庄精神”,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4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