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夜市桥边火”到“千灯夜市喧”,夜间经济作为城市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彰显着城市的特色与活力。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星光经济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于2024年7月19日至7月21日、8月4日至8月6日,赴青岛市和南京市开展共为期6天的实践调研活动,探寻新媒体业态影响下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队先后赴青岛市的台东夜市、李村夜市,以及南京市的义乌小商品城夜市,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探寻夜间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在新媒体业态下的创新实践。
上图为实践队在三地实践图片正文:实践队首先深入夜市腹地并了解到,李村和台东夜市的商户总数都已超过1000家,其中餐饮类摊位的数量分别达到了634家、791家;文创手工类分别为234家、189家;服饰类分别为279家、245家。而南京义乌夜市的商户数量更多,共有餐饮类摊位823家、文创类324家、服饰类379家。通过发放上百份问卷,实践队收集到来自商贩与消费者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还进行了30余次深度访谈,涵盖了不同经营年限、类型的摊位主及广泛年龄层的消费者。
上图为实践队成员对消费者和商贩进行访谈
在台东展开的访谈中,队员们采访到了台东夜市的摊主李女士,她表示:“夜市在管理方面比较严格,会定期审查。”夜市尤其注意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处理过期食品,对游客的投诉行为开展详实审查,给出消费双方都满意的回复。“在日本排放核废水的影响下,游客对于沿海城市食品的选择更加慎重”,加之外卖行业的发展,“愿意来夜市实体消费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由此,夜间经济面临着国内外大环境的挑战,利用新媒体力量打造名片、促新转型成为夜市发展的必要之策。
上图为对台东夜市摊主进行访谈
调研发现,夜市的消费主体是青年群体,20-45岁群体占比超过65%;而且南方城市夜间消费活跃度高于北方城市,南京夜市22点之后消费占夜间消费的比重显著高于青岛夜市。
义乌夜市一位经营多年服装店的老板娘向队员们描述了夜市的夜景盛况“每晚十点多还是人声鼎沸的”。严格监督监管,“食品类商铺会有专门垃圾桶处理过期、变质的食物,即使是服装店铺也有严格的卫生要求。”在高标准的卫生保障下,夜市的人流量络绎不绝。
消费者们则表示,通过社交媒体的美食分享和精彩瞬间记录等,他们被夜市的独特魅力吸引。该现象不仅展现青年人参与夜市的热情,也凸显了新媒体促进夜间经济的巨大潜力。同时,他们期待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娱乐项目,呼吁建立更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确保夜市美食的安全与卫生。
上图为青岛台东夜市打卡点
新媒体业态为夜市名片的打造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社交媒体营销、影响者合作、内容创作等手段,夜市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同时,通过讲述夜市的故事、建立与消费者的紧密联系,夜市可以构建起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夜市应不断创新和尝试,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夜间生活体验。
实践队将持续关注夜间经济动态,深入更多城市进行调研,同时也将积极分享调研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城市夜间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094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