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7月,来自徐州工程学院的大学生暑期“探访红色故土,赓续红色记忆”社会实践队,怀揣着对革命历史的敬仰与好奇,踏上了前往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许家洼的征程。他们的目的地是著名的许世友将军故里,一个承载着深厚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的地方。
七月初,徐州工程学院“探访红色故土,赓续红色记忆”实践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抵达了许世友将军故里。一踏入这片神圣的土地,团队成员们便被古朴的荷花池和长亭所吸引,荷花池里的荷花为观赏荷花,都移自革命老区——白洋淀。古代有诗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见对荷花的赞誉之高。长廊墙上罗列的许世友将军生平事迹更是让人肃然起敬。浮雕墙长25米,高4米,通体为花岗岩防锈石材质,浮雕墙记载了许世友由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共和国上将的经历,让他们深切感受将军传奇的一生。沿着公路,他们走进了忠孝园,忠孝园建筑风格主要是以徽派建筑为主,整体布局合理,绿树成荫,亭台轩榭,四时有花朵,处处有景观,古朴的建筑和庄严的氛围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生于大别山,死后魂归大别山。”这句话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回响在团队成员们的耳边。绕过浮雕墙,拾阶而上,背靠大山的将军像映入眼帘,朴素甚至简陋的屋舍让人深刻感受到许世友将军“朴实节俭,至忠至孝”的高尚品质。“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廉政警句、名言典故、古今廉政故事等宣传内容映入过往行人的眼帘,潜移默化中就接受到廉政文化教育。在许世友将军纪念馆内,团队成员们认真观看着记载将军传奇一生的风采墙,被将军为国为民的忠、勇、孝、义所深深震撼。
走进将军故居,五间简单的土木结构房屋,约2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织布机、纺车、草鞋、风车等老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物件无声地诉说着将军生前的简朴生活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们都深刻感受到了许世友将军的赫赫战功和忠国孝母的情怀。将军生前的战功和他对革命的忠诚,不仅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也激励着后来的青年学子们不断前行。在纪念广场上,将军的雕像背靠着大山,目视前方,寓意着从大别山走出的将军最终回归到了这片养育他的土地,生于大别山,死后魂归大别山。
“青山有幸埋忠骨,碧水悠悠伴孝魂。”团队成员们在许世友将军雕塑前合影留念,纷纷表示会永远铭记将军的“忠国孝母”情怀,学习“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并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
除了参观故居和纪念馆,实践队还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他们走访了周边住户,了解当地人对许世友将军及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情况。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数据,他们希望用更加科学的方法发现并分析问题,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聆听了讲解员讲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许世友将军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他们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文化的决心。此外,他们还参与了与当地革命老区人民的互动活动,共唱红色歌曲,用歌声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和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队的成员们不仅深入了解了许世友将军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精神,还亲身体验了基层的民情和风貌。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担当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展望未来,徐州工程学院将继续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联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探访许世友将军故里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红色历史的追寻与缅怀,更是一次对新时代青年使命与担当的深刻思考与实践。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青年学子们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红色记忆与革命精神,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通讯员 梁雨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27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