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耳熟能详的诗描绘了南京自古而来的温婉与细腻,时光荏苒,数百年的历史让这种气质更加内敛沉静。东南大学“故城新颜”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南京南湖及朝天宫街道进行调研,在炎炎夏日中寻找昔日城市的遗留,窥见往日的盛景。
在南京,南湖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城市人文的缩影。走进南湖街巷,浓厚生活气息随即扑面而来,烟火气、人情味交织铺就亲切、温暖的城市底色。如果说莫愁湖的特征是六朝烟水气,那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南湖这里则是人间烟火气的代表。
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南湖片区,市井热闹、烟火弥漫。作为数万人共同的居所,南湖发展出了丰富的小商业和独特的市井小吃,直到现在,提起南湖,仍是市井美食、“吃货”天堂的代名词。团队走在南湖东路的街巷上,偶然看见了在南湖的一个广场上正在举行活动,有不少南湖的居民在此乘凉,观看节目,还有当地的党群服务中心为中老年人提供的免费量血压,普法教育等活动。凉风习习,人们的欢声笑语与夏天的蝉鸣荫凉结合在一起,人间烟火的气息让我们感觉到亲切熟悉。我们开始采访人们,想知道他们对南湖的看法,记忆。
看到一位大爷坐在公园长椅上,看着节目怡然自乐,我们便走过去与他攀谈起来。得知我们是东南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后,大爷很热情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您觉得南湖记忆城市改造得怎样?”
“什么改造?
“就是他那边有做的那些广告牌,还有那些老照片之类的,您觉得跟当年像不像?”
“现在那个南湖广场那边做的那个……蛮像的,那不是有什么台球桌子啊,有一个大电视机啊,有个什么经常放的,放的以前的,以前南湖有一个小百花,那都蛮好的,现在都变样啦。这次改造过后南湖好像好多了。”
“大隐于闹市,藏匿城南一隅。”朝天宫街道便是如此。有人说:南京是一座很特别的旅游城市,景区与居民生活的边界似乎总是模糊不清。而城南地区,坐落着一处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道观,却是极为低调的。而今天,我们就走入这里,走入朝天宫周遭的街道小巷,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
走在街上,你很容易忽略这样一家小门面:朴素的招牌,平凡的布局,似乎并不起眼。尽管门店装潢朴实,却实实在在地是当地的美食标签。走入内部,我们看到各种年代的报纸都刊登的辉煌历史。但这里的食客却不如报纸日期一样年迈,除了附近的老顾客,从小红书等网络媒体浏览过而慕名而来的年轻食客也有不少,似乎也在彰显着老店在新时代的发展契机。
店主也与我们不吝分享,从他的言语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普通小店如何踏踏实实走向百年历程,也似乎看到老城区风风雨雨的青春与成长。
我们在一家门口堆积着玩具与旧物件的房子前驻足,并与一位老奶奶很投机地攀谈起来。她的口中,她的一生似乎充满着突入其来的灾难和长久的心酸泪水。然而,她整齐的发型,明朗的深情和偶尔可以引经据典的谈吐,都让我们看到一个如此高贵的灵魂。
奶奶说,门口的物件等等都是她路边拾来的,不为换钱,仅仅觉得丢掉可惜。奶奶说,她每天都要清扫门口空地,她认为这是应该做的。奶奶说,有时间就会看电视,电视就像一本大书,她曾经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一名老师……
团队在南京的探访之行中,不仅细致地寻找到了隐藏在微小角落中的昔日盛景,还深刻体会到了平凡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我们走访了古老的街巷,观察了传统的手工艺,感受到了那些流淌在时间长河中的文化遗韵。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们还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日常琐事,从中体会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和人情温暖。这次探访让我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印记,也感受到了现代市民的真实生活,使我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7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