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绩溪县家朋乡为例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 作者:陈淑瑶 李苗 蔡彧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绩溪县家朋乡为例

摘要:红色文化资源,其内涵之深邃、形式之多样,承载着伟大的革命斗争精神与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明确提出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并着重强调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从乡村振兴的广阔视角审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红色文化活动形式的持续创新,如同双轮驱动,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乡村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更能够全面激发红色文化产业的活力,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红色文化亦能在这一过程中不断焕发新生,以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内涵,展现其跨越时空的魅力。

因此,立足红色文化资源特色和乡村振兴实际,在有机融合的理念下,深刻剖析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价值,探索其在多元协同机制中推动乡村振兴实践的创新路径,这既是对红色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也是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举。

关键词:红色文化;新质生产力;融合;乡村振兴

一、 选题缘起

(一)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基层党建、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需以创新驱动为引领,逐步摆脱传统的人力和资源能源驱动型增长模式,实现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变,创造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因此新时代产业转型需牢牢把握好新质生产力内涵,紧扣时代要求,为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生福祉做出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好红色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铸就的璀璨瑰宝,具有强大的铸魂育人功能,是召唤时代新人践行初心的无声战鼓,是唤醒有识之士勇担使命的冲锋号[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因此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依托新质生产力发展好红色文化资源,使其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深度赋能乡村振兴,此举具有深远的时代意义。这不仅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

红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时代价值,通过开发红色旅游、推广红色教育等方式,可以将这些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增强农村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激发乡村旅游业的潜力具有显著效果[2]。这既有助于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能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旅游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勤荣指出[3]。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通过创新性地开发红色旅游、系统性地推广红色教育,不仅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从静态保存向动态活化的转变,更能够有效转化为驱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动能,彰显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独特价值与广泛影响力。这也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要求相契合,不仅传承了红色文化,也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综上,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理念应运而生,这一策略将精准赋能乡村发展、深化红色文化传承,助力乡村焕发新活力,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双赢共进。

(二)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选点样本

在安徽宣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红色遗址如星辰般点缀其间,根据宣城市红色遗址分布地图(图1),团队整理出更为直观体现分布占比的饼状图(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县市在宣城红色遗址分布中的占比情况,其中绩溪县以其丰富的革命旧址和深刻的红色文化底蕴与另俩个地区并列占据最大比重。综合多种因素层层筛选后,团队最终选定在绩溪县家朋乡开展三下乡实践之旅,旨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增长才干、锤炼意志,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家朋乡乃至整个皖南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红色文化传承贡献青春力量。

图1 宣城红色遗址分布地图

图2 宣城红色遗址大致分布占比图

“凌空一跃正年青,身作铜墙堵敌庭。”捐躯沙场,万古流芳——许家朋,1951年5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6日夜,在朝鲜铁原以西石砚洞北山反击美军第7师战斗中,所在突击排冒大雨沿侧翼向美军主峰阵地发起攻击。接近主峰时,美军一暗堡突然开火,将部队压制在山腰间。当执行爆破任务的战友牺牲后,他不待排长命令,主动抱起炸药包,冲向敌人暗堡。前进中双腿破炸伤,他忍着伤痛,顽强爬抵暗堡,由于炸药包被雨淋湿,爆破未能成功,他拖着伤腿爬抵暗堡,寻找暗堡入口,在找不到入口的情况下,为争取时间,毅然挺身扑向暗堡射孔,用胸膛堵住正在射击的枪口,以自己的生命为为部队开辟了进攻道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他的家乡“磡头乡”改名为“家朋乡”,并在当地建立了许家朋烈士纪念碑园等纪念场所。家朋乡不仅是一个地名,也是对许家朋和其他英勇烈士们英雄事迹的纪念和传承。在这片被硝烟染红的土地上,革命先烈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书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作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发扬抗美援朝的英勇红色精神,更要深刻传承家朋乡那份独特的红色文化,让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载史册,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家朋乡地处安徽省绩溪县东北隅,地理位置优越,自然风光旖旎,同时承载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视和支持,家朋乡依托其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自然生态优势,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家朋乡相继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乡”、“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田园”、“中国摄影家创作基地”、“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红色旅游乡镇”等诸多荣誉称号。

安徽省绩溪县家朋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红色旅游乡镇,其独特的红色资源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发展路径探究,不仅关乎当地民生的改善与提升,更是对全国范围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的有益探索。然而,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家朋乡的红色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民生福祉,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调查数据分析

2024年7月,实践团队前往绩溪县家朋乡开展为期5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地点涵盖磡头村、尚村等,团队成员实地搜集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度访谈,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5]。在实践过程共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7份,有效问卷106份,有效率为88.33%。团队成员走访村落进行民意调查活动,牢牢把握好第一手资料,如图3所示。

图3 调研团队与家朋乡村民深度交流

(一) 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受访者年龄结构。受访对象覆盖了不同年龄层,其中51岁以上岁年龄段占比最高(45.45%),其次是36~50岁以上(36.36%)、18岁以下(18.18%),而青年群体18~36岁竟无一人,表明家朋乡当地红色文化传承具有跨代际的潜力。在深入分析年龄分布时,团队发现51岁年龄段的人群占据了调查样本的较大比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朋乡当前人口结构的一个特点,即老年人群占比较高。同时,结合18-36岁无一人,36-51岁以上年龄段也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参与,可以进一步推测家朋乡可能面临着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情况。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于家朋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既带来了挑战也孕育了机遇。一方面,老年群体往往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着更深的情感联结和记忆,他们是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守护者,能够通过家族传承、口述历史等方式,将红色文化代代相传。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老年群体的资源和力量,成为家朋乡红色文化传承不可忽视的一环。第二,受访者在家朋乡的居住时间。多数受访者(55.56%)在家朋乡居住超过20年,显示出长期居住者对家乡红色资源的深厚情感与了解;而新居民的加入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性

第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性。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可行性高”(67.65%),极少数受访者认为“可行性较低”(0.75%),说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理念得到绝大多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为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第二,就家朋乡而言目前互联网赋能红色文化发展的成效如何。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一般”(62.16%),还有相当一部分村民认为“较好”(25.81%),只有少数受访者认为“较差”(10.53%)和“很好”(1.5%),反映出互联网作为新兴传播媒介,在家朋乡当地其拓宽红色旅游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的作用不够突出,同时也揭示了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在助力家朋乡乡村振兴的上升空间巨大。第三,相关红色文化活动开展对基层村民文化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大多数受访村民认为“较为丰富”“丰富”(合计69.68%),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一般”和“不够丰富”(合计30.32%),说明在未来需更加注重红色文化活动的创新性与多样性,通过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容体系

第一,在红色精神的丰富宝库中,哪些核心价值内涵对于青少年研学活动、游客参观具有深远的孕育与启迪意义(多选),其中“爱国主义情怀”(100%)、“艰苦奋斗精神”(100%)被全员认可,而后依次是“勇于担当的品质”(77.77%)、“集体主义观念”(55.56%)和“革命乐观主义”(50%),而“创新求变的思维”(27.78%)相比其它选项占比较少,因此,将红色教育融入研学旅行之中,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展现出高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更寄托了社会各界对其激发社会各界爱国情怀、培养坚韧品质与创新精神的深切期望。第二,希望看到红色文化如何与当地文化、自然风光或现代科技相结合,以创造更加独特和难忘的体验(多选)。“利用VR/AR技术”(83.33%)能让大众跨越时空的距离,共聚家朋红色圣地,共同感受曾经那个时代国人的超凡勇气,因此期待最多;“在红色教育基地内设高科技互动体验区”(72.22%)、“智慧红色旅游线路规划”(66.67%)也备受青睐;“创作红色文化作品相关活动”(33.33%)、“红色故事与当地民俗节庆的结合”(27.78%)被认为开展难度较大,认同相对较少,以上数据再一次凸显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四)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第一,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路径(多选)。调研结果显示,高达88.89%的受访者对“党员的带头作用”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关键在于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坚实的民意基础,更为党员在未来协助发展创新红色旅游业上奠定了积极的预期。其后依次是“定期策划特色旅游活动并大力宣传”(83.33%)、“定期聘请技术人员为科技融入作好前期准备与过程保障”(66.67%),而由于村内青年人纷纷走出大山这一现象,受访者对“引入专业人才进行资源开发与平台运营”(27.78%)这一举措认同相对较少。这一数据显示在推动红色资源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多元化策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认同与支持。现如今如何有效引入并留住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这要求家朋乡在继续强化党建引领、优化旅游服务的同时,探索更多激励政策与培养机制,以吸引并留住青年才俊,为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与强大动力。第二,红色文化融入新质生产力背景发展的目标路径(多选)。依次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驱动地方经济的持续增长与繁荣”(94.44%)、“丰富村民日常,为村落注入更多活力”(83.33%)、“进一步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让华夏儿女增加文化自信”(72.22%)、“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61.11%),这些目标路径深刻描绘了乡村红色文化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也凝聚了村民们对美好未来的热切向往与深切期盼。

三、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家朋乡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家朋乡以其悠久的历史和革命遗址闻名,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2024年7月,实践团队深入家朋乡基层,在家朋乡磡头村、尚村等地开展深度调研,结合数据分析,梳理出家朋乡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实现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痛点问题。

(一) 老龄化与人才外流的交织困境

家朋乡,隐匿于崇山峻岭之中,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虽引人入胜,但旅游旺季的短暂性却如同一道枷锁,限制了经济活力的充分释放,尤其是对青年群体而言,难以在此觅得稳定且显著的经济收益,从而加剧了人才外流的现象,使得“空巢老人”成为乡村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线。当前,家朋乡面临着老年人力资源潜力未被充分发掘与青年才俊严重短缺的双重挑战。当前利用好中老年力量可待成为家朋乡突破红色展区服务范围、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推手;而青年一代的流失,则如同抽离了乡村发展的新鲜血液,让乡村活力的复苏与经济结构的转型之路显得尤为艰难。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家朋乡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局限,也凸显了当前农村社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平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既保留乡村的宁静与纯朴,又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吸引并留住年轻一代,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二) 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形象模糊

家朋乡在红色文化的宣传方面力度不足,红色旅游品牌形象不鲜明。其主要原因在于资金短缺,无法开展大规模、多样化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宣传人才短缺,缺乏专业的策划和推广能力;宣传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传统方式,对新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利用不够。资源和能力的双重缺失导致家朋乡的红色资源知名度低、影响力小。具体表现为,游客多以家朋乡地处皖浙天路起点,以及被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古村落建筑吸引。很多潜在游客对家朋乡的红色资源了解甚少,缺乏前来参观的动力,在旅游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家朋乡的红色旅游难以脱颖而出。而且,由于家朋乡红色旅游品牌形象模糊,游客对家朋乡的红色旅游认知度低,在众多旅游选择中容易被忽视,导致红色旅游市场份额小,发展缓慢。

(三) 缺乏创新机制,发展活力受限

基于实地调研情况,团队成员发现家朋乡在红色资源开发方面普遍存在深度不够、形式单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专业的研究团队和深入的调研,对红色资源的内涵和价值挖掘不够充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展示和讲解。另一方面,资金投入有限,创新意识薄弱,导致开发手段单一,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项目。这一问题的核心在于未能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具体来说,开发深度不足使得红色资源的丰富内涵无法充分展现,游客难以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形式单调则难以吸引不同年龄段和兴趣爱好的游客,限制了受众群体的扩大。例如,在红色旅游的设计打造上,绩溪烈士陵园、尚村党史馆等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参观、讲解,缺乏互动性和体验性项目,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等手段运用不足,未能打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线上红色文化产品,传播范围和效果有限。此外,在红色资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创新方面,缺乏大胆探索和有效尝试,无法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四) 人才短板制约,机制亟需深化

家朋乡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中,专业人才的匮乏是一个突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家朋乡当地经济落后,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发展条件差以及机制不完善,这导致家朋乡在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难以推陈出新,严重影响了家朋乡红色资源的开发效果和服务质量。例如,由于缺少专业的导游和讲解员,游客在参观红色遗址时,难以获得深入、准确且生动的讲解,从而难以深刻领会当地红色文化的内涵。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位,在红色旅游的策划和推广上难以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等手段进行有效的宣传,使得红色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颇为有限。在红色旅游的规划和运营方面,也正因专业人才的缺失而欠缺科学性和前瞻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致使红色资源开发缺乏创新活力与现代化思维。

此外,人才紧缺这一问题还侧面导致了家朋乡红色资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程度较低,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具体而言,家朋乡红色旅游线路缺乏精心设计,景点之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不足,无法给游客带来连贯而丰富的体验。并且,红色资源与家朋乡当地的自然风光、古村落和非遗文化等优势资源未能有机结合,无法形成综合性的旅游产品,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限制了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效益。总的核心问题在于缺乏科学规划和协同发展机制,各产业之间未能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这使得红色资源的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四、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发展的经验梳理

本研究聚焦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发展的经验梳理,旨在探讨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及成效评估。研究范围广泛覆盖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各类红色资源,并特别关注这些资源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新的生命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 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论基础

1. 基本概念

物质层面红色资源真实反映了时代印迹与历史风貌,其客观实在性为精神层面、制度层面红色资源奠定了载体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对我们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6]。这进一步印证了革命纪念地作为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的核心载体,构成了物质层面红色资源的主要展现形式。而依托于这些革命纪念地所精心收藏与展示的各类革命纪念物,诸如珍贵的革命文物、丰富的红色档案文献等,同样构成了物质层面红色资源不可或缺且极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层面红色资源以其价值引领性,成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红色资源的核心与灵魂,如先进事迹、红色文艺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7]。

2. 研究方法选择

(1)文献研究法

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红色文化、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新质生产力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文献、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资料,构建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框架。重点分析红色资源的内涵、分类、特征及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以及新质生产力的概念、特点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献研究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研究问题或主题2)收集文献3)筛选文献4)阅读与研究5)综述文献

(2)实地调研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红色资源地(如许家朋烈士纪念碑、绩溪烈士陵园、尚村党史馆等)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红色资源的保护现状、开发利用情况、社会影响及存在的问题,为理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持。实地调研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研究目标和问题2)归划和准备3)实施观察4)数据收集与记录5)数据分析与解释6)结果报告和总结

(3)案例研究法

选取若干成功将红色文化融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如红色旅游、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红色教育基地等。分析这些案例的成功经验、运作模式、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为其他地区的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案例研究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分析研究目标和问题2)选择适当的案例3)制定研究计划4)数据收集与记录5)数据分析与解释6)结果报告和评估总结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制定详细周密的问卷,要求被调查者根据问卷进行如实回答,从而收集资料的方法。问卷调查法具有以下步骤:1)问卷前准备2)问题设计3)问卷执行4)问卷分析5)后续研究。

(5)归纳分析法

通过整合和总结已有的研究、文献、调查数据等来获取新知识和洞见。归纳分析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2)收集研究资料3)整理和分类4)提取关键信息5)数据分析与归纳6)结果解释与报告

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研究框架

研究框架是指导研究过程的结构和流程,是对研究过程的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规划。它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确保研究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团队成员对于“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发展路径”的大致研究框架详见图4。

图4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框架

(2)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指研究者在实现研究目标过程中所规划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合理的技术路线能够保证顺利实现既定目标,并且其合理性并不在于复杂程度,而在于能否有效指导研究实践。红色文化融入新质生产力研究的大致技术路线如图5所示。

图5 红色文化融入新质生产力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 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实践案例

1. 内容体系方面

案例: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

内容体系创新点:

在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中,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文化旅游的内容体系。该展览采用3D投影技术、VR体验展示等前沿科技,将传统的石窟艺术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展览空间约1500平方米,以盛开的莲花为造型主体设计巨型数字装置,结合数字绘制、3D Mapping影像和AI算法技术,重新诠释了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风格与丰富内涵。这种数字化、沉浸式的展示方式,不仅突破了传统不可移动文物展示的基础模式,还赋予了这些古老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和观赏价值,使游客能够跨越时空,近距离感受石窟艺术的魅力。

实践效果:

此展览通过高科技手段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和文化认同感。游客在沉浸式的环境中,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到石窟艺术的细节与韵味,深刻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同时,这种创新的内容体系也为文化旅游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 平台体系方面

案例:云南省“出发趣云南”文旅元宇宙平台

平台体系创新点:

云南省“出发趣云南”文旅元宇宙平台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旅游平台体系方面的典型实践。该平台以数字赋能为核心,综合运用智能场景生成和内容生产技术、动态云渲染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将丰富的文旅IP和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体验。平台采用“1+5+N”的模块建设模式,即一个核心平台、五个重点模块(数字发布厅、数字博物馆、数字演艺厅、沉浸主题体验等)和多个衍生模块(地方特色定制、文化交流等),实现了产业链、技术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实践效果:

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吸引了大量用户在线参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了文化旅游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游客可以在平台上体验到云南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旅游体验。同时,该平台也为云南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增长点,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3. 制度建设方面

案例:山东省智慧化酒店建设现场推进会

制度建设创新点:

山东省智慧化酒店建设现场推进会是新质生产力在文化旅游制度建设方面的有力探索。该会议旨在推动全省旅游住宿业的智慧化建设和发展。会议通过现场参观智慧化样板酒店模块、分享智慧化建设经验等方式,部署了全省旅游住宿业智慧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任务,对旅游住宿酒店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践效果:

该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文化旅游制度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智慧化建设的政策措施和标准规范,山东省有效推动了旅游住宿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智慧化酒店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服务品质和顾客体验,还带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该会议也为其他地区的文化旅游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五、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家朋乡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既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代背景下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本团队在实地调研、了解民意、政府人员访谈等工作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对比,从理论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三个维度出发,探究构架新时代家朋乡红色文化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发展的可行路径,推荐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模式,如图6所示。

图6 红色文化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三位一体”模式构建

(一) 走好“理念创新”道路

1. 融合新质生产力与红色文化传承

乡村振兴视域下,红色文化资源不仅能在精神引领的基础上厚植乡村振兴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而且能在各类资源的多元化展现中推进文旅融合,在红色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新中带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8]。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新质生产力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与展示提供新的平台与方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如VR、AR技术(图7),重现历史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以此助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7 AR开发红色资源示意图

2. 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

2018年12月25日,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产品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业态。切实推进“互联网+红色”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在红色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博物馆、在线展览、虚拟导览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红色文化体验。同时,加强红色文化内容的创新,开发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红色文化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强化红色文化品牌意识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家朋乡应深入挖掘自身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价值,强化品牌意识,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感的红色文化品牌。实现“一点一品牌”、“多点开花”等效果,通过品牌化运作,提升家朋乡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促进红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二) 擦亮“模式创新”牌匾

1. 构建多元化开发与利用体系

构建多元化的红色文化开发与利用体系,创新探索“红色+党建”、“红色+研学”、“红色+体育”、“红色+康体”等多个“红色+”融合路径,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红色+”赋能乡村振兴。在红色旅游方面,注重打造精品线路和特色景区;在红色教育方面,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以皖南地区写生活动为依托,打通“写生-研学-旅游”发展产业链条;在红色文创方面,鼓励和支持创意设计人才参与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2. 红色研学旅行多产品开发

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开发红色研学旅行产品。融红色基因于自然风景,深度挖掘孕育于皖南革命老区“保家卫国、鱼水情深”的爱国情怀,与知名文创团队合作完成文创产品设计,可以推出“有‘朋’自远方来”、“跃然纸‘尚’”等爆款产品。同时在研学旺季推出红色艺术展览系列活动,打造红色文创集市,让家朋乡厚重的红色文化,通过文化创意的形式引爆。

3. 红色文化创意多产业培育

培育家朋乡红色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和支持创意设计人才参与红色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推广。通过举办红色文化创意大赛、建立创意产业园区等方式,将红色文化资源纳入乡村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建设范围,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整合利用红色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集红色文化教育、艺术创作、影视拍摄、展览展示、演艺娱乐、旅游休闲于-体的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主题旅游精品景区[9],激发创意灵感和市场活力,并且实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效果。同时,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引进先进经验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家朋乡红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

3. 智慧旅游一平台建设

在当代互联网技术的强力驱动下,“红色旅游+新质生产力融合发展模式”展现出蓬勃生机。建设家朋乡智慧旅游平台,实现旅游信息的实时监测、分析和共享。通过平台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包括在线预订、导游讲解、虚拟游览等功能,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把握游客需求和市场趋势,为红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 铺就“机制创新”康庄大道

1. 完善政策保障与市场运作机制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建立健全市场运作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红色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形成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资格局。

2. 政策扶持与规划引导

加大对红色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应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第一,设立专项基金。针对红色文化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传承与创新活动等给予直接财政补贴,减轻企业运营压力。同时,实施差别化税收政策,对红色文化相关企业减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激活市场活力。

第二,制定灵活的土地供应政策。优先保障红色文化产业用地需求,通过划拨、租赁、出让等多种方式,降低用地成本。此外,鼓励土地集约利用,支持红色景区与周边农业、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形成复合型产业链,带动村民参与。

第三,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红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产业布局、重点项目及实施步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村民的生计需求,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手工艺品制作、农家乐等业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丰富村民就业形式。

第四,加强规划引导,利用好中老年力量。中老年群体对红色历史的深厚情感和丰富经历,组织他们参与红色故事讲述、革命遗址讲解、传统技艺传承等活动,既提升红色展区的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又促进中老年群体自我价值实现,增强其社会归属感。

3. 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探索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模式,为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红色文化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引导社会资本通过设李立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参与红色文化产业的投资和发展;同时,探索利用“PPP”等模式推动红色文化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4. 村落参与与利益共享机制

建立健全村落参与和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当地村落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受益。通过加强村落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在深化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部署下,构建“党员先锋引领,村民主体共融”的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精准对接时代需求,运用智慧党建与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理念,激励党员同志率先垂范,引领村民积极参与,共同挖掘与活化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集教育性、体验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与文创产品系列,使红色资源与绿水青山、民俗文化、研学体验、旅游休闲、农副产品等元素深度融合,带动民众就业创业,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富裕提供新动能;同时,通过利益共享机制,确保当地居民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中获得合理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提升。

六、 结语

“路虽远,行则将至。”在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中,团队深探家朋振兴道,以党员为镜,共筑乡村新梦。我们走访村落,调研民情,让红色文化的光辉洒满乡土,让新质生产力的种子在希望的田野上生根发芽。每一份努力,都是对乡村振兴愿景的深情践行;每一次交流,都激荡着乡村蝶变的无限可能。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有能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我们期待这次实践成果转化为持续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的动力,愿以青春之名践行报国之志。图8为实践团队开展实地调研、学习。

图8 调研团队赴家朋乡尚村党史馆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展望未来,家朋乡应紧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将周边的资源“串”起来,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把历史建筑“用”起来,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同时,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红色文化活动形式,提升游客体验,实现红色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相信通过一系列举措,家朋乡必将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典范。

参考文献:

[1] 马军,陆攀.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人才振兴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4(17):19-21.

[2] 杜晨雨,周海源,吕琳.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南阳市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24(15):111-114.

[3]马超,王泽宇.“五千年很远,山西很近”[N].法治日报,2024-08-20.(006).

[4]李海,李志坤,李福有.基于国际化发展视角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以湘潭红色旅游国际创建区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06):124-126.

[5]方留,檀江林,徐姗姗.传承红色基因,助推乡村振兴[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23.

[6]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N].人民日报,2019-09-19.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8]谢乾丰.红色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的价值与实现路径研究[N].中国文化报,2023-03-27(003).

[9]王春燕.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探索——以四川省泸州市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2024,(15):58-60.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49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系列迎新活动

(通讯员刘剑康婕)9月9日至9月10日,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2024级新生参加学院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校开学典礼、参观校史馆等系列迎新活动。9月9日下午,公管院于桃花坪校…… 刘剑 康婕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新生在军训中展公管风采

(通讯员刘剑康婕)9月11日上午,我校各大校区同时举行升旗仪式,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2024级本科新生军训就此正式开始。军训期间,新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严谨的态度…… 刘剑 康婕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匠心筑梦,扬帆起航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在湖南师范大学桃花坪校区树达楼的113报告厅,王泽应教授以这首毛泽东诗词《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开篇,为湖南…… 夏瑞霞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院24级新生举办中秋联欢活动

(通讯员周涵韵陈政翔康婕)为庆祝中秋节的来临,营造浓厚中秋氛围,促进新生相互了解和认识,9月17日晚上,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24级新生在桃花坪校区篮球场举办了中秋联欢…… 周涵韵 陈政翔 康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公管院2024级新生参加校歌、军歌合唱比赛

(通讯员周涵韵康婕)为展示新生精神风貌,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由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2024级本科生组成的军训合唱团于9月18日在江湾体育馆参与了主题为“踔厉…… 周涵韵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开学典礼暨系列迎新活动

(通讯员刘剑康婕)9月9日至9月10日,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2024级新生参加学院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校开学典…

公共管理学院2024级新生在军训中展公管风采

(通讯员刘剑康婕)9月11日上午,我校各大校区同时举行升旗仪式,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2024级本科新生军训就此…

匠心筑梦,扬帆起航 ——公共管理学院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云开衡岳积阴止,天马凤凰春树里。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在湖南师范大学桃花坪校区树达楼的113报告厅,王泽…

探寻苏羊竹马之源,赓续河洛遗韵传承: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暑期“三

7月12日,由河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组建的“河洛遗律,寻迹苏羊”中华文化传承团、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队满怀热情与期待,走…

依靠牛鼻村民宿业搭建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和融入丹霞山发展圈的策略探索

一、导言(一)研究内容结合韶关市仁化县丹霞街道牛鼻村实际发展情况,探究现行环境下牛鼻村融入丹霞圈的发展路径,并制定基…

最新发布

计算机学院“红色攻城狮,捡拾红色碎片”实践团队深入家乡寻红色文化瑰宝
2024年8月1日,中国矿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红色攻城狮,捡拾红色碎片”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回到自己的家乡,旨在深入挖掘并传承家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团队成员们分别前往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渡江…
马院团委召开新学期第一次例会
(通讯员唐敏璇杨海祺张明阳)9月6日中午,为推进共青团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新学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明确未来一学期的工作方向,我院团委于景德楼中栋109教室召开2024-2025学年第一次例会。此次会议…
支教的故事,温暖与感动同行
传递知识之光教育照亮未来晨曦初露大手拉小手突击队的成员们开启了新一天的教学活动,为成长的花蕾招揽日光。宣讲安全知识:安全教育促成长小老师们通过安全教育主题宣讲、防溺水知识竞答等多样化的形式面向…
知识的种子,在顺德绽放——记我们的暑期支教之旅
知识的种子,在顺德绽放——记我们的暑期支教之旅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让青春赋能乡村振兴。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夏日,大手拉小手突击队的成员们来到古鉴村大良街道,扎根基层,发挥专业优势,在古鉴村暑期夏令…
舞动云岭,龙腾心田
舞动云岭,龙腾心田——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宣城市泾县开展舞龙教学“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强健儿童体魄,促进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徐州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
聚焦三农:葡萄园里绘就乡村新画卷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如何在传统种植业中寻求突破,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山东省莱西市的左先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通过创新的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成功带动了阳光葡萄产业的蓬勃发…
“青春献乡村,智慧育成长”—— 暑期支教,我们在行动!
步履不停,探索乡村小径,青春印记,铺满志愿之路。眼眸捕捉乡间温情,镜头珍藏故事与风光,心声轻诉……绕口令:“语”你同行,推普助成长在第八天的课程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青春献乡村,智慧育未来”—— 暑期支教,我们在行动!
步履不停,探索乡村小径,青春印记,铺满志愿之路。眼眸捕捉乡间温情,镜头珍藏故事与风光,心声轻诉……绕口令:“语”你同行,推普助成长在第八天的课程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推广普通话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东南大学“长征记忆寻访团”
东南大学“长征记忆寻访团”与2024年8月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四川、贵州等地,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足迹,用实际行动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跋山涉水走长征路,磨砺意志品质:在历史的记忆中…
社会实践|重踏长征征途,构建数字丰碑
青春脚步丈量长征道路,数字科技点亮红色精神|东南大学长征记忆寻访团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东南大学“长征记忆寻访团”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3日至8月3日开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