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青年与乡村振兴撞个满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建德乾潭

来源:浙江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作者:亲潭小队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火热实践中“自找苦吃”,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勇当先行者 谱写新篇章,浙江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第二年组建“亲潭小队”奔赴建德市乾潭镇开展7月2日-7月9日为期八天的“’趣’乾潭”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活动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学前教育、艺术设计、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建筑设计等不同专业共11名学生共同参与,以红色建设、支教、非遗文化传承、共富调研为切入口,共同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趣”乾潭,开讲啦。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大学生支教队伍走进了乾潭镇,本次支教更深入地走进乡村基层,在幸福村、胥江村、安仁村、邵家村、马鞍岭社区5个乡村基层开展支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火种,更是非遗文化与乡村教育的创新融合。支教特色是设计了一系列非遗文化与基础学科相结合的课程。课程融合当地和特色非遗文化,当地非遗文化方面教授孩子们共画当地浙江省级非遗文化伍子胥传说表情包,从小学习、传承、融入本土非遗文化,让本土非遗文化在新一代中“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特色非遗文化方面设计扎染、吹塑纸版画、漆扇、盘子画、水拓画等系列非遗文化课程。此外,还设置了唱歌、舞蹈、手工、绘画、科学实验、游戏等支教课程。并且,在支教内容中穿插浙里青廉教育学习与文化宣传,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亲潭小队相信,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发光发热,成为未来的希望。

“趣”乾潭,访党员红色事迹。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亲潭小队拜访了平凡英雄网格员吴根良党员,“人民至上”的理念始终贯穿在吴根良同志职业生涯的全程,吴根良同志在突发事件和危机面前,迅速反应,优先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党建“执笔”绘乡村振兴“新图景”,亲潭小队还拜访了下包村党员群体,下包村的发展故事,是一部凝聚着智慧、勇气与奉献的奋斗篇章。张金忠、谢光通、陶家威等同志坚守初心,不断探索创新,展现出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他们的事迹激励了亲潭小队,青年学生要踏踏实实做事,开开心心奉献,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起带头作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

“趣”乾潭,话共富。亲潭小队实地走访了盛燕农业杜鹃花基地共富工坊,从山间野花到共富之花,杜鹃花见证了前陵村的乡村振兴;走访了胥岭空心村,“没有一个人居住的话,这个村庄就是失败的”村书记坚守这一理念已二十年,如何留住人口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走访了三生谷生态村,调研中国首个国际生态村和中国自然物候生活体验基地是如何以生态、生活和生命为理念,促进新老村民共同发展,实现共富共生,推动文化振兴、经济振兴,助力建设和美乡村;拜访了新农人宋昀熹,探析新农人如何成为“兴农人”,在问到做茶行业的初衷时,宋昀熹回答道:“我们做的都是优质的茶叶,这些优质茶叶都被外国人买走了,而我们国人却未能品尝到,我希望能够把这些好茶带回国内,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都能有所认识我们的茶文化,尽管自身力量微薄,但这也是我坚持的民族自信。”

“趣”乾潭,传承浙江省级非遗文化伍子胥传说和杭州市级非遗文化铜制技艺。

亲潭小队通过拜访伍子胥纪念馆全面深入了解伍子胥传说的背景、经历、内容等信息,结合草莓、家纺、五金等乾潭镇当地特色产业元素,原创设计伍子胥系列表情包,取名“小乾乾”,幽默诙谐的卡通表情包增加乾潭镇当地居民日常非遗表情包使用频率,当地产业元素强化表情包本土特征,真正让非遗文化走近生活,使本土非遗文化“流动”起来。同时,将伍子胥表情包在支教课程中进行教授,让孩子们从小学习、传承、融入当地非遗文化,帮助本土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亲潭小队以“传承”为关键词,学习研究“身在”乾潭的杭州市级非遗文化“铜制技艺”。其传承共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非遗传承人刘华、家族传承刘华儿子—优秀传承接班人刘文星、技艺传承刘华徒弟—优秀传承接班人邱莉敏、亲潭小队实践体验非遗铜制技艺。铜制技艺非遗传承人刘华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不断自学钻研,还曾拜师建德铜匠胡兴华,将铜与木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曾获得杭州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建德市铜制技艺非遗传承人等诸多荣誉。虽然铜制技艺的传承曾面临挑战,曾经一段时间招徒困难,但在非遗文化的保护宣传与刘华的精心培养下,具备匠人精神且专注技艺钻研的年轻一代数量增加,刘华的儿子刘文星与徒弟邱莉敏是典型的优秀传承接班人。“类似于像是家族那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谈到如何看待自己作为铜制技艺传承人家族成员的问题时,刘文星腼腆地回答着。在父亲的倾囊相授、耐心指导下,他不仅熟练掌握了诸如雕刻、蚀刻、锻造、铸造等核心技艺,还对铜艺文化的内涵与精髓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刘华的优秀徒弟之一邱莉敏,十余年学习传承经历让她从青涩走向成熟,获得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仍在传承与创新铜艺的道路上坚守前行。邱莉敏深知,铜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她表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铜艺,让这项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非遗与年轻人,传承文化的新力量,感受铜制技艺的家族与技艺传承后,亲潭小队成员也希望作为青年大学生实践感受这一传统工艺。亲潭小队成员们亲身实践,体验了一把手工锻打铜锤纹錾子的乐趣,他们手持錾子和锤子,在一块块铜片上敲打,敲打出美丽的锤纹,以此提升工艺品的整体美观度。这一过程新奇且有趣,看到自己敲打出的美丽锤纹,倍感成就,亲潭小队在研学实操过程中体会铜制技艺的魅力,并将这一非遗工艺带给身边人,非遗不能“冻”起来,只有“动”起来,才能“活”起来。青年不仅是文化的继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他们能以独特的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将情感与传承交汇,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出一个更加多元、充实的非遗文化世界。

今年是浙江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乾潭镇人民政府校地合作协议暨暑期社会实践基地签约授牌第二年,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圆满结束也标志着校地合作的顺利进行与实践基地的有益建设。“亲潭小队”暑期社会实践团深感自己作为青年人肩负着对乡镇和社会的责任,将所学所得转化为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将继续努力,在“小我融入大我”中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暑期社会实践为载体,为乡村振兴尽青年之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53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红色基因赋能精神文明代代相传赓续百年薪火

1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踔厉奋发实践队来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乌兰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史、追忆峥嵘岁月,学习党的精神伟力,弘扬红色精神。走进乌兰夫…… 踔厉奋发实践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赓续红色基因传承红色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 踔厉奋发实践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助销亳州花茶,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亳州作为药都之乡,中药材产业的良好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花茶作为中药材的重要产品,其发展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为了解亳州花茶的制作流程以及……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亳韵花茶队线下实地走访调研圆满结束

品味花茶文化,感受中药魅力。2023年1月16日,亳韵花茶队队员齐聚安徽省亳州市,线下走访参观了“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亳州康美药业交易厅”和“安徽培力药业有限公司”。当天上午……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展亳韵花茶之香,促中药发展之新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中医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高期望。为此亳韵花茶队来到素有“中华药都”美称的亳州市,针对花草茶展开实地调……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亳州“配角”逆袭,中华药都添芬芳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其蕴含着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传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亳州,是汉代著名医…… 亳韵花茶队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红心向阳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

安徽财经大学“红心向阳”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19日至20日来到了安徽凤阳小岗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状况,感受在红色赋能和政策倾向下乡村振兴发展…… 李晴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安徽财经大学学子社会实践活动 ——探究医疗垃圾分类处理,践行绿色中国环

安徽财经大学“环保医疗小分队”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于1月10号和11号来到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围绕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到医疗垃圾分类与处理不仅是控制疾病传染的重要…… 黄家欣 安徽财经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织就多彩贵州,传承千年文化
大学生网报贵州9月11日电(通讯员曾雨昕顾洁)为进一步了解贵州苗绣,2024年8月2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实践团队来到贵州“凯里市绣里淘非遗集市”,进行相关非遗苗绣调查。(图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主题宣讲
2024年7月16日,淮安的校园里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想宣讲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一场宣讲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次活动由南京…
桑梓情雏鹰梦——坦克手工课
桑梓情雏鹰梦——坦克手工课7月13日上午,小花老师(黄子懿)带着小朋友们走进了坦克的世界,教室里仿佛变成了一片充满战争与勇气的战场。小花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拿着一个手工制作的坦克模型,眼睛里闪烁着…
桑梓情雏鹰梦——日晷,昼夜演示手工课
桑梓情雏鹰梦——日晷,昼夜演示手工课7月12日下午,多多老师走进了充满好奇与期待的教室。她的手中拿着一个昼夜演示的装置,“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天空有时候会亮堂堂的,有时候又会变得黑漆漆…
第11期桑梓情雏鹰梦活动正式闭幕
2024年7月6日,南京工程学院桑梓情雏鹰梦志愿支教队如期在徐州市丰县王沟镇中心小学展开暑期科普支教活动,通过多样的课堂让孩子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元课堂开眼界在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准备,旨在通过多…
缅怀先烈,传承英雄精神
兰州大学赴辽宁省沈阳市探索抗日精神和抗美援朝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于7月16日至8月13日之间前往“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以及张氏帅府进行了参观以及采访。缅怀抗日英烈7月16日实践团前往九一八…
桑梓情雏鹰梦--与小朋友们制作风谷机
近日,南京工程学院第十一期桑梓情雏鹰梦支教团队走进王沟镇中心小学,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关于风谷机的手工制作课。课堂上,凯凯老师(袁许凯)详细讲解了风谷机的原理和制作步骤。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讲,随…
传承文化 启迪未来 —— 张沟桥社区三下乡支教活动圆满落幕
8月30日,在张沟桥社区的热烈掌声中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本次支教活动旨在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非遗技艺传授给社区的小朋友们,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团队成员与小朋友们共同合影活动伊始…
桑梓情雏鹰梦——小小升旗手手工课,南京大屠杀
桑梓情雏鹰梦——小小升旗手手工课,南京大屠杀7月11日上午,小高老师(高瞻)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首短的诗歌叫做奉献,小朋友们都认真的听小高老师讲解,并且大声的朗读着这首诗歌。随后园园老师(刘思园icon…
桑梓情雏鹰梦——火星车手工课
桑梓情雏鹰梦——火星车手工课7月12日上午月亮老师(黄悦)为大家讲述了火星车的课程,月亮老师以她柔和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引领小朋友们踏上一场奇妙的火星之旅。“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离我们地球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