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以刀为笔,绘就非遗新画卷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作者:杨馨雨

以刀为笔,楷木雕刻绘就非遗新画卷

曲阜师范大学匠心承楷韵实践团于2024年1月16日先后奔赴隆盛堂、曲阜市德圣楷木雕刻坊‌以及当地颇具特色的楷木集市开展了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楷木雕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楷木雕刻这一传统技艺,探寻其传承与发展的现状,感受古老艺术的魅力。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紫露 供图

踏入隆盛堂,仿若穿越时空,浓厚的古朴气息裹挟而来。隆盛堂内,楷木雕刻作品星罗棋布,件件皆为艺术珍品。抚摸着那些作品,指尖轻触细腻的纹理,我不禁想象着匠人们雕琢时专注的神情。这一刻,我与这门古老技艺初次邂逅,内心被深深触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紫露 供图

颜德印先生,作为颜氏楷雕的第八代传承人,为我们徐徐揭开楷木雕刻的神秘面纱。在与他交谈中,我们知晓了楷木雕刻始于子贡以楷木雕刻孔子及师母像的传说,这让楷木雕刻在我心中瞬间有了厚重的文化根基。从选料时对质地、纹理的严苛要求,到解木、下料的精准把控,再到运用圆雕、浮雕、透雕等多样技法,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与智慧。听着先生的讲述,我越发明白,一件楷木雕刻作品,绝非简单的工艺品,而是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结晶。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看到了这门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的艰难处境。工业化浪潮下,机器生产如汹涌潮水般冲击着传统手工楷木雕刻。机器批量产出的产品,以数量多、价格低的优势占据大量市场份额。反观手工雕刻,制作周期漫长,一件普通的四十公分如意,需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耗费至少一个月时间。漫长的时间成本与有限的产量,使得手工楷木雕刻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人才培养层面,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培养一位优秀的楷木雕刻手工艺人,要历经多年的艰苦学习与实践。从基础的刀法练习,到熟练掌握各种雕刻技法,再到能够独立创作,这个过程枯燥且漫长,短期内难以收获显著成果。在当下追求快速回报的社会氛围中,愿意投身其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的火苗岌岌可危。

面对这些困境,我心中五味杂陈。身为一名参与者,我深感责任重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绝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应背负的使命。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与情感的技艺,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消逝。

离开隆盛堂,我们满怀期待地奔赴一家楷木雕刻制造工厂——德圣楷木雕刻坊。刚一踏入工厂大门,机器的轰鸣声便如雷贯耳,夹杂着淡淡的木头清香,瞬间将我们包裹其中。在这里,现代工业化生产与传统楷木雕刻技艺激烈碰撞又深度融合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工厂内部,大型机器设备井然有序地运转着,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是一曲工业时代的独特乐章。这些机器高效地承担着基础的切割和打磨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让原本耗时费力的工序变得相对轻松快捷。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一些关键的雕刻环节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经验丰富的工匠们手持刻刀,神情专注而投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和手中的那块木头。他们的眼神坚定而执着,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在木头上轻盈地游走,每一刀都精准无误、恰到好处,将木头赋予了生命与灵魂。

通过与工厂负责人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尽管机器生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楷木雕刻产品数量的需求压力,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类产品,但传统手工技艺所蕴含的独特韵味和精湛技艺,是冰冷的机器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的。同时,工厂目前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挑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类产品层出不穷,楷木雕刻产品想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产品创新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严重制约着楷木雕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系列的所见所闻,让我深刻意识到,楷木雕刻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不仅要坚定不移地保留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还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才能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临近傍晚,我们又来到了当地热闹非凡的楷木集市。集市上人头攒动,叫卖声、交谈声此起彼伏,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楷木雕刻制品,这些作品形态各异、风格多样。有小巧精致、便于携带的挂件,它们或造型可爱,或图案精美,让人爱不释手;有造型独特、极具艺术感的摆件,摆放在家中,瞬间就能提升整个空间的艺术氛围;还有实用的生活用品,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楷木雕刻的独特魅力。

摊主们热情洋溢地向顾客介绍着自己的产品,每一件作品背后似乎都有着一段动人的故事,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顾客们听得津津有味。在这里,我们与许多购买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了解到他们对楷木雕刻的不同看法和需求。有的顾客是被楷木雕刻深厚的文化内涵所深深吸引,他们希望通过购买一件作品,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仿佛能通过这件作品与历史对话;有的顾客则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希望这些作品既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又能为生活增添一份美感。这些不同的需求和看法,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楷木雕刻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不仅要在技艺传承上精益求精,还要时刻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在产品的形式和功能上进行大胆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这次实践,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成长。它让我对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以往,我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多停留在书本知识,而这次亲身接触楷木雕刻,让我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而是鲜活地存在于这些精湛技艺之中。它是民族的根脉,是我们身份认同的重要来源。

在观看雕刻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专注与坚持。拿起刻刀,每一刀的深浅、力度都关乎作品的成败。我深刻领悟到,只有全身心投入,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艺术创作乃至人生道路上有所成就。

同时,我也意识到创新对于传统技艺传承的关键意义。传统技艺若想在现代社会立足,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可以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楷木雕刻,让作品更契合当代人的审美;借助互联网平台,拓宽传播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这门技艺。

此次曲阜师范大学匠心承楷韵实践团的实践,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它让我在探寻楷木雕刻技艺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感悟与成长。我愿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颗小小火种,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关注和支持楷木雕刻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为这门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光彩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周雪晴)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194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新推广活动成功进行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2024年2月2日至2月18日,山东大学文学院“承文”赴四省八地传统文化创…… 何栩漾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循迹”赴江西新余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情况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随着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成为缩小城乡差距、盘活乡村闲置资源的新路径与新动力。2024年……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活动顺利举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深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盘活红色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支撑……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指示精神,以青年担当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以青年实践凝聚磅礴发展力量,2024年2月,我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依托各地红…… 于翘楚、钟炜焘、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山东大学文学院“爝火薪志”红色文化调研团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进行

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下,探究红色文化保护传播路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2月1日晚,山东大学文学……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谨防短视频危害,营造健康网络环境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5日,短视频群体影响调查小组通过多次腾讯会议,研究确定调查活动主题和小组成员分工,并利用知网等线上平台以及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通过问卷星等方式发放调……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文学院“寻迹文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想

这个暑假,我和来自学校各个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加入了“寻迹文化”的大家庭中,为寻迹文化少儿人文导读课程的线上推广而一起努力。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最终决定选择线…… 张潇月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寻迹社会实践心得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的实践团队也逐渐展开了我们的工作。近年来,“大语文”教育成为了热点话题,“大语文”致力于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 于翘楚 山东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追溯红色薪火 砥砺筑梦前行
追溯红色薪火砥砺筑梦前行一“践文达意·中国故事”队探访保定博物馆为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深入了解保定地区的历史变迁与红色文化,机械工程系“践文探史·红色印记”实践队于2025年1月15日赴保定博物馆,开展…
实地探访:山东与海南春节文化的异同
踏入山东大地,队员们无不被浓郁的春节氛围所包围。那热闹的街巷、喜庆的装饰,无不彰显着节日的欢快与祥和。队员们观察记录当地人民如何通过祭祖和贴春联等传统习俗,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传承非遗根脉,点亮方言灯塔
此次实践活动,对于“韵语织乡”实践队的队员们来说,意义非凡。通过实地调研,他们亲眼目睹了方言与非遗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刻认识到方言在非遗传承中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清晰地感受到了方言文化传承面…
文化寻根:文献研读与思想共鸣
在实践活动的筹备阶段,为了使实践队员能够深入领略山东与海南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从而为后续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积极投身于相…
传承楷木文化,讲好家乡故事
传承楷木文化,讲好家乡故事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7日电(通讯员李春霞)楷木,这种质地坚韧、纹理细腻的木材,自西汉起,便与家乡人民的生活紧密交织,历经数百年传承,衍生出丰富多样的雕刻工艺与深厚文化内涵…
知识的传递者 书籍的守护人
引言在这个凌冽的冬季,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假期的悠闲与放松中时,里巷相望实践队的成员们选择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们走进图书馆,用汗水和爱心,为知识的殿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自寒假开始起,团队成员…
荣校报国,梦想领航——曲阜师范大学学子返高中宣讲社会实践纪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而作为师范生,应当树立起躬耕教坛,做大国良师的理想信念。我们更应该从现在做起,在生活中践…
“智慧助老”行动温暖社区
在寒风凛冽的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们却用他们的热情和智慧,在社区里掀起了一股温暖的热潮。他们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智慧助老”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拥抱智能生活,同时…
探寻红色根脉,传承天福山精神——大学生红色文化实践
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忆昔启今实践队踏上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红色文化实践之旅,他们走进天福山,深入挖掘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宝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此次实践活动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
重视社区煤气安全,共筑和谐美好家园
为了提升社区居民对煤气安全使用的意识,预防煤气事故的发生,同时增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冬雪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践队的成员们走进了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