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以文化传承之笔,绘童年美育新篇——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寒托班实践探索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陈雨涵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28日电(通讯员陈雨涵)

导语:在2025年的凛冽寒冬,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团队秉持着培育幼儿全面素养的初衷,携手南京梅园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非遗润童心,巧手传匠心”主题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该活动旨在借助丰富多元的课程设置,提升幼儿的动手实操能力,塑造其审美鉴赏眼光,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活动精心规划了三大核心课程,有机融合自然美育与传统非遗技艺,以“大手牵小手”的互动模式,吸引各年龄段儿童踊跃参与,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教育意义的文化启蒙征程。

正文:

第一章:指尖拾秋——干花制作课程中的自然美育

活动伊始,志愿者引领孩子们步入社区精心打造的“自然工坊”。工坊内,桌上有序摆放着玫瑰、雏菊、尤加利叶等缤纷新鲜花材,一旁整齐排列着压花板、干燥剂、麻绳等制作工具。吴思穆老师以极具感染力且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揭开植物生长的神秘面纱:“每一片花瓣都是大自然精心的馈赠,即便花朵凋零,我们也能依靠双手留存这份美好。”

实践阶段,孩子们系上小围裙,摇身一变成为“自然探索者”。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花瓣平整铺在吸水纸上,部分孩子用木质压花器稳固花瓣,另一些则用干燥剂覆盖花材。在此期间,志愿者积极引导幼儿观察花瓣因水分散失而产生的色彩渐变过程,鼓励他们大胆用语言描绘触摸花瓣时的细腻触感与嗅到的独特气味。托班的乐乐兴奋地高举自己的作品,欢呼道:“我的小花变得薄薄的,好像蝴蝶的翅膀!”

课程接近尾声时,孩子们将干燥好的花材仔细粘贴在牛皮纸卡上,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干花书签。这些饱含童趣与创意的作品将被悬挂于教室的“四季之窗”展示区,成为记录季节交替变换的独特视觉见证。吴思穆总结道:“干花制作课程,不仅有效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培养了耐心与专注力,更关键的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懂得珍惜自然资源,体悟自然之美。”

第二章:鬓间生辉——非遗簪花技艺的文化启蒙

活动推进至第二阶段,借助PPT的生动展示,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踏入古韵悠悠的“文化传承馆”。当屏幕中出现头戴传统“四季花簪”的省级簪花技艺传承人李女士时,孩子们瞬间被她发间微微颤动的绒花深深吸引。卢悦手持拥有百年历史的檀木花模,为孩子们详细阐释:“这朵牡丹是由蚕丝一丝一丝捻制而成,从原料的严格筛选、精细染色到最终成型,总共需要历经三十道工序。”孩子们由此深切领略到非遗技艺的精湛与深厚底蕴。

在互动体验区域,托班幼儿在志愿者的悉心协助下,尝试制作简易版缠花。他们手持彩线,认真细致地缠绕在铜丝上,再将米珠精心点缀于花瓣尖端。尽管孩子们手法稍显稚嫩,但他们专注的神情中,满是对传统工艺的好奇与向往。五岁的朵朵手捧着自己制作的桃花发夹,开心地叫嚷:“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让她变成古代的漂亮公主!”

在文化传承环节,卢悦为每一位孩子佩戴上寓意吉祥的“如意小花簪”,并娓娓道来簪花习俗背后的故事:“在古代,小朋友们每逢春节、端午等重要节日,都会佩戴簪花,就如同现在你们过生日时会戴上漂亮的皇冠一样。”通过将非遗技艺与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紧密关联,原本抽象晦涩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文化认同的种子。

第三章:灯火相传——创意灯笼中的美学创想

午后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斜洒进美术教室,备受孩子们期待的灯笼制作课程正式拉开帷幕。崔淼淼借助投影设备,为孩子们徐徐展现从汉代绢灯到现代艺术灯饰的漫长发展脉络。当屏幕上呈现出清代“走马灯”那旋转不停的影像时,教室里瞬间爆发出阵阵惊叹声。托班幼儿轩轩不禁惊叹:“原来古人那么早就发明出会动的灯笼啦!”这一发现迅速点燃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

实践环节采用“传统架构融合现代创意”的教学模式。孩子们首先运用竹篾搭建六角形灯架,这一过程高度依赖同伴间的密切协作,共同完成框架的稳固搭建。搭建完成后,孩子们在半透明的宣纸上尽情发挥创意:有的利用蔬菜进行拓印,创造出色彩绚丽的独特纹理;有的将干花精心粘贴,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立体视觉效果;还有的直接用手指蘸取颜料,绘出浩瀚星空的奇妙图案。考虑到环保因素,崔淼淼特意引导孩子们利用落叶、碎布等材料装点灯面。

随着窗帘缓缓拉上,室内灯光渐次关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来临。孩子们手提自 己亲手制作的灯笼,在教室里四处走动、探索。暖黄色的柔和光线透过形状、图案各异的灯面,在地面上投射出如梦似幻的光影。这场充满仪式感的“亮灯仪式”,不仅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亲手创造光明的满满成就感,更通过这一沉浸式的光影场景,加深了他们对“团圆”“祈福”等传统文化意象的深刻感悟与理解。

第四章:教育深耕——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维价值

本次系列课程的设计,深度践行了“生活即教育”的先进理念。干花制作课程着重培育幼儿对自然的敏锐感知能力,让他们在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中发现美、欣赏美;簪花技艺传承课程成功唤醒幼儿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使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灯笼创作课程则创新性地融合工程思维与艺术表达,全方位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家长代表刘女士在活动反馈中分享道:“孩子回家后主动提出把枯萎的鲜花制作成标本,他对美的这份执着追求,让我们既惊喜又欣慰。”这一反馈充分彰显出课程对幼儿审美意识和生活态度的积极正向影响。

吴禾在总结发言中着重强调:“幼儿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应全力搭建起文化传承的坚实桥梁。当孩子们亲手触摸传统技艺,感受其独特魅力时,文化的脉络便在他们心间悄然延续。”活动结束后,学生作品由孩子们自行妥善保管,并鼓励他们自主推广,向更多人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教育成效切实反哺文化传承,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在这场跨越历史与现代的美学探索之旅中,梅园社区寒托班的幼儿们以纯真无邪的双手,书写着文化传承的崭新篇章。干花所蕴含的永恒之美、簪花展现的精致韵味、灯笼散发的温暖光芒,这些文化符号经由儿童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与演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所蕴含的无限可能与蓬勃生机。当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重焕新生,我们所见证的,不仅仅是技艺的代代相传,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动鲜活呈现。

后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将传统文化成功引入幼儿课堂,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深入领会文化精髓,体悟文化内涵。此次实践经验,为后续共同探索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实施路径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未来,期望能有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开展,持续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在文化的滋养下,助力孩子们不断增长见识,茁壮成长,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通讯员陈雨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3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曲园学子三下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看党支部如何领航合作社振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领航合作社发展,推动乡村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农村生产方式的革新,更彰显了基层……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党旗引领合作社 ,聚力赋能乡村兴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创新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出了……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小支部”撬动“大土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新动能

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正成为一股强劲的新动能,以“小支部”撬动“大土地”,推动乡村发展迈向新高度,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这一创新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土地“新管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下的农村土地新貌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土地一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承载着无数人的希望与梦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土地经营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弊端,土地碎片化、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借党支部领办东风,扬合作社助农兴村之帆

在广袤的山东乡村大地上,一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的发展变革正蓬勃兴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这一创新模式,巧妙地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搭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快车”,驶入农村技术发展“高速路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中,农村技术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创新模式,正成为推动农村技术发展、加速乡村振兴进程的强劲引擎,引领广大农村地区驶入技术发展的……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解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密码,激活农村技术发展新动能

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对农村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社联建筑梦兴村”2024寒假社会实践队走访实践基地,了解了党社联建模式下,农村各……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曲园学子三下乡:党建引领合作社,绘就乡村新画卷

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蓝图中,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正以磅礴之势推动着乡村的全方位变革。这一模式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紧密结合…… 梁嘉雯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与许耀华老师访谈的原始记录

首先,我看了你们给我的提纲。我要简单地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概念。南京白局,它不是戏曲的曲种,这里有一个大的概念。我们的…

曲园学子三下乡: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看党支部如何领航合作社振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领航合作社发展,推动乡村经济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

社区开设传统文化实践课堂,大学生助力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邓婷月)导语:2025年1月16日至2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红心研墨”实践团队联合南京…

中南大学子进入社区,绿色驿站润万家,居民幸福添“绿”情

1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在武汉市展开为期4天的调研,旨在了解武汉市绿色驿站发展现状,探讨武…

社区里的传统文化实践课:大学生助力青少年感知非遗魅力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30日电(通讯员邓婷月)导语:在2025年1月16日至1月29日这段时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红心研墨”…

最新发布

社区共筑防,安全度春节
为了增强社区居民的安全意识,确保大家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冬雪映暖阳,温情溢社区”实践队在春节期间深入社区,广泛开展了春节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活动筹备期间,实践队员们精心策划,制定了详细…
曲园学子三下乡:普及垃圾分类,共建美丽乡村
曲园学子三下乡:普及垃圾分类,共建美丽乡村中国青年网济南1月20日电(通讯员董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垃圾分类正是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的关键举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守红色初心,续革命薪火
电气学子返家乡:守红色初心,续革命薪火为传承先辈热血,学先辈精神,铸造时代担当。1月17日至1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文化传承小队”实践小队成员分别前往泗县烈士陵园、宣城市新四军烈士纪念碑、南…
曲园薪火,师道长存——对话卢翔远老师的精神传承
在曲阜师范大学的银杏树下,岁月沉淀成文化的年轮。这里的一砖一瓦镌刻着师者的初心,一代代学子从这里启程,将儒家文化的薪火播撒四方。2025年1月11日上午,“七秩师大路,情系曲园人”社会实践队伍来到曲阜…
志愿服务促科学普及,青春力量助安全出行
2025年1月19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慧生活社会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来到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客运中心,开展暖冬行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志愿服务,向青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同时锤炼青年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传承文化之美,点亮童年之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28日电(通讯员陈雨涵)导语:在2025年寒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怀揣着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热忱,于南京梅园社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
非遗启蒙,润泽童心--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28日电(通讯员陈雨涵)导语:在2025年寒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志愿者联合南京梅园社区,开展“非遗润童心,巧手传匠心”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干花制作”“非遗簪花体验…
从餐桌到课堂,从健康教育到中国梦 ——健康中国背景下食品安全理念融入健康教育的新路径研
【摘要】“健康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概念,其定义主要围绕全面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旨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国家长远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框…
西农学子漳州正兴行
2025年1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精心组织的宣讲团走进福建省漳州市正兴学校,开展了一场旨在增强校际联系、提升学校知名度并吸引优质生源的招生宣讲活动。活动前,宣讲团与漳州正兴学校进行了充分沟通,校方…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子贵州之行,为乡村教育添砖加瓦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乡村教育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一环。近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几位大学生,带着对乡村孩子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奔赴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乡村教育实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