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巷陌回声:探寻武汉历史文化街区基于“古蕴新承+商旅活街”模式下的多元保护与传承路径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韩新媒体学院 作者:程雨涵 张芳菲 周

巷陌回声:探寻武汉历史文化街区基于“古蕴新承+商旅活街”模式下的多元保护与传承路径

2025年1月11日至13日,为深入研究武汉历史文化街区在“古蕴新承+商旅活街”模式下的发展现状与面临问题,探寻更有效的保护与传承路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巷陌寻新队踏上调研之路,开展为期三天的武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的探寻之旅。团队通过问访博物馆,从历史文物与资料中汲取往昔记忆;深入社区,与居民亲切交谈挖掘街区生活故事;走进昙华林、户部巷、咸安坊、黎黄陂路,实地感受建筑风貌与文化氛围;通过问卷发放广泛收集公众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知与期望,以及深度访谈游客、商户代表等,从不同视角全方位探寻武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经验、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博物馆探访: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对话

调研团队首先进入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博物馆全方位呈现了武汉近代教育的发展脉络,是当地历史文化传承的关键一环。

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从新式学堂的课堂实景,到学生们参与课外活动的留影,生动展现了近代教育开启之初的蓬勃朝气。一本本泛黄的教材、教案,详细记录着当时的教学内容与理念,映射出武汉教育先驱们的探索精神。团队成员仔细观摩每一处展品,认真聆听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并与博物馆管理人员就文化传承与展示方式展开深入交流,深入剖析其在挖掘、整理、展示历史文化方面的策略与方法。

二、寻访昙华林:

第二站,团队来到了历史悠久的昙华林街区。昙华林位于武昌区老城的东北角,源自武昌古城的扩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经过多次改造和历史建筑的修缮,昙华林如今焕然一新,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在此次调研中,团队成员针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采访,旨在了解他们对昙华林古城改造的具体看法。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昙华林的改造受到了他们的欢迎。他们纷纷表示,街道变得更加干净。然而,游客数量的增加加上当地街道建设的不合理,导致了严重的交通拥堵,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游客们同样反映,昙华林的交通状况不够便捷,希望能进一步改善交通设施。

在记录昙华林建筑风貌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发现了一个显著的问题——昙华林的建筑风格呈现出强烈的割裂感。一方面是现代风格的建筑,另一方面是近代风格的建筑,两者之间缺乏良好的融合。

三、探索户部巷

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发展新路径武汉户部巷,这条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的百年古街,曾以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美食吸引着无数游客。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和游客需求的变化,户部巷的发展却面临诸多挑战。

团队实地探访户部巷,试图探寻其在“古蕴新承”与“商旅活街”模式下的发展现状与传承路径。曾经的户部巷,以热干面、豆皮、糊汤粉等汉味小吃闻名全国,年接待游客量曾高达1800万人次。然而,如今的户部巷却显得有些冷清。

曾经热闹非凡的街巷,如今却难觅往昔的繁华。这种现状背后,是户部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户部巷的基础设施逐渐老化,建筑风格混杂,缺乏统一规划。

另一方面,商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户部巷曾以热干面、豆皮、糊汤粉等传统汉味小吃闻名,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地小吃涌入,使得户部巷的“汉味”逐渐被稀释。据统计,目前仅有约13.79%的店铺仍在经营传统汉味小吃。在走访中,我们发现,户部巷的店铺中,烤面筋、烤肠、长沙臭豆腐等全国连锁小吃随处可见,甚至同一品种的小吃店多达近10家。一位经营传统豆皮的店主感叹:“以前的户部巷只有汉味小吃,现在却什么都有,汉味越来越少。”各地美食街的兴起也让户部巷失去了独特性,与其他新兴美食街相比,竞争力下降。此外,前几年疫情的冲击也对户部巷的旅游业造成了较大影响。

尽管面临困境,但户部巷的历史文化底蕴依然深厚。作为一条形成于明代的古巷,户部巷见证了武汉的历史变迁。下图中的戏台子,也能映射出户部巷曾经的繁华以及蕴含的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社区也在积极探索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例如,通过党建引领“三区融合”模式,整合街区、景区、社区资源,推动商居共治。此外,为解决商住矛盾,社区还通过改造建筑外立面、优化空间布局等方式,提升街区的整体形象。

四、走访咸安坊

咸安坊是武汉保存完好的历史里分建筑,融合独特建筑风格与深厚人文内涵。其建筑特色鲜明,整体布局呈现典型的里分格局,街巷纵横有序 。建筑外观为中西合璧风格,既有中式传统的坡屋顶、马头墙,又融入西式的雕花、拱券等装饰元素。走进内部,天井、回廊设计巧妙,既保证采光通风,又营造出宁静私密的居住氛围。

团队不仅对建筑进行细致记录,还与坊内游客、商户深入交流。游客们表示,咸安坊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是吸引他们前来的主要因素,在这里能深切感受到武汉的历史底蕴与城市温度。商户们则分享了在经营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将历史文化与商业活动融合,既保留了街区的传统风貌,又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如有的将传统手工艺品店开在古雅建筑中,顾客在挑选商品时,能感受历史文化魅力;还有的餐厅主打本地传统美食,结合咸安坊历史故事设计菜单,让顾客品尝美味同时,了解背后文化。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深刻认识到 “古蕴新承 + 商旅活节” 模式的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街区的古老韵味,传承其独特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借助商旅活动与节庆的举办,为历史文化街区注入全新活力,实现文化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五、深入黎黄陂路

据团队了解,黎黄陂路全长604米,呈东南至西北走向,连接着繁华的沿江大道与中山大道。追溯往昔,1897年这片区域被纳入汉口俄租界版图,1900年,租界当局修建此路,最初命名为夷玛街。直至1946年,为纪念祖籍黄陂的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它正式更名为黎黄陂路。1997年,江岸区政府独具匠心,将其精心打造成一座露天的街头博物馆。如今,街道两旁依旧矗立着华俄道胜银行旧址、巴公房子旧址等17处风格各异的欧式建筑,它们如同一座座凝固的历史丰碑,承载着厚重的岁月痕迹与文化记忆。

在调研过程中,队伍发现黎黄陂路热闹非凡,人潮涌动,作为调研行程中的一站,这里无疑是最具人气的历史文化街区。沿街望去,街边店铺类型丰富多样,从弥漫着醇厚香气的咖啡店,到摆满复古物件的古玩店,每一家都独具特色。除了这些固定店铺,摊位所形成的文化街区同样趣味横生。瓷器、绒花、大漆珠等传统手工艺品摊位前,围满了好奇的游客;创意十足的文创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人们驻足挑选。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商业摊位之中,还有一抹温暖的亮色——爱心志愿者与动物保护协会等设置的爱心小摊。志愿者们热情地向过往行人宣传着正能量,讲述着那些温暖人心的善举;动物保护协会的工作人员则耐心地科普动物保护知识,倡导大家关爱身边的小动物。这些爱心小摊不仅传递着向善的风气,更为这条历史文化街区增添了一份别样的人文关怀。队伍还发现,黎黄陂路主要凭借其浓郁的人文气息与丰富的文化色彩,吸引了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今后应当延续这种以文化特色吸引游客的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减少商业街的同质化现象,积极推动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此方能更好地助力黎黄陂路文化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其在时代的浪潮中始终保持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此次对武汉历史文化街区的调研,让我们团队收获颇丰。从博物馆中触摸历史的脉搏,到各个街区倾听民众的声音,每一处调研点都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古蕴新承 + 商旅活街”模式在不同街区展现出了多样的成效与问题,为后续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未来,武汉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需凝聚政府、社会和民众的多方力量,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合理规划商业布局,持续优化基础设施,解决交通拥堵、风格割裂、商业同质化等难题。通过创新文化展示形式、举办特色商旅活动,让古老的街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真正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让这些街区成为武汉永恒的城市名片,吸引着更多人前来感受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蓬勃的发展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4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基于临清市康庄的深度调查

在临清市康庄,一场关乎乡村振兴的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农人,这一新兴群体正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带着新技术、新理念,如同星星之火,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光。曾经…… 曹绪梦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莘莘学子归桑梓,袅袅秧歌漾乡情

莘莘学子归桑梓,袅袅秧歌漾乡情非遗秧歌,源远流长,在每一次鼓点响起、每一次彩绸飞舞中,体验古老与现代交织的韵味,领悟…

新农人赋能乡村振兴研究——基于临清市康庄的深度调查

在临清市康庄,一场关乎乡村振兴的实践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农人,这一新兴群体正逐渐成为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带着新技…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筑科技桥梁,暖夕阳岁月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筑科技桥梁,暖夕阳岁月(通讯员马文征)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产品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智慧养老,情暖夕阳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智慧养老,情暖夕阳(通讯员马文征)科技的飞速发展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让老…

山师大“面向深蓝,e 起深耕”水产调研实践队寒假社会实践枣庄站圆满结束

“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为深入了解淡水渔业发展现状,探讨淡水渔业品…

最新发布

黄山区龙北社区开展“童心向党、欢颂祖国”活动 共绘美好新篇
2025年1月20日上午9时,黄山区龙北社区服务中心内欢声笑语、热闹非凡,一场以“童心向党、欢颂祖国”为主题的特色活动在此精彩上演。此次活动由龙北社区精心组织策划,邀请了甘棠小学的小朋友们以及一批充满活…
曲园学子入社区,寒冬送暖护耆安
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红弦牵暖意,赤心递温情”实践队队员们利用寒假时间,走进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与奉献精神,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浓的温情…
青春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绘就时代担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在服务家乡、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过硬本领,淮北师范大学于2024年寒假期间组织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返家乡”社会实…
黄山区举办返家乡实践座谈会 学子助力家乡发展
2025年1月15日上午9时,黄山区迎来了一场洋溢着青春活力与家乡情怀的盛会——返家乡实践座谈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黄山区学子们满怀热忱,齐聚一堂,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座谈会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会…
自“山海”乡音中,感悟春节文化(一)
中国青年网保定1月16日电(通讯员刘子嘉)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的“山海春声,乡音贺岁”社会实践队自1月14日起携手山东与海南,探寻方言中的文化密码,以独特的视角展现春节习俗的多样性,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曲园学子赴家乡各地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投入多元社区服务
中国青年网南平1月28日电多元服务,共筑温暖社区我们的社区服务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致力于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居民的多样化需求,从孩童的茁壮成长,到青年的拼搏奋斗,再到老年的颐养天年。于孩子们…
非遗剪纸——一纸一世界,一刀刻春秋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青年文化自信,2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承脉古韵,传艺新光”社会实践队走进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基地,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探寻非遗文化背后的匠心故事。步…
曲园学子赴家乡各地开展社区服务建设,服务基层教育
中国青年网南平1月28日电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彻党的二十大的精神内涵,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及对党的认同感。曲阜师范大学“奏红色暖弦,…
启门纳礼,韵载风华(四)
总结思考: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回顾整个实践历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次对心灵的深刻洗礼,让我对传统门礼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传统门礼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启门纳礼,韵载风华(三)
线上调研:汇聚数据,洞察现状为了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大众对传统门礼文化的认知与态度,实践队同步开展了线上调研。通过精心设计的问卷,借助社交媒体平台、专业调研网站等渠道广泛传播。问卷涵盖了不同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