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南通2月5日电(通讯员王天宇)寒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 寒假社会实践团队南通片区,于1月10日前往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及周边地区,开展“探秘南通蓝印花布,共护非遗文化根脉” 线下采访实践活动,致力于唤起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推动传统技艺传承发展。
(图为实践队所拍摄的蓝印花布展品。来源 通讯员 蒋静雯)
南通蓝印花布以蓝白为主色调,历经岁月仍深受喜爱。从文化角度讲,蓝色象征深沉、宁静,白色代表纯洁、质朴,二者结合体现了中国人对纯净、平和生活的追求。在审美上,简洁的蓝白搭配视觉辨识度高,给人清新、素雅之感,且能与各种风格环境相融合。蓝印花布图案丰富多样,花卉图案因细腻生动、寓意美好而备受青睐。它与南通当地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图案和工艺反映了南通人民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及渔业特色,在民俗活动中广泛应用,成为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与不同人群深入交流,全面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现状,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思路与建议。
在对市民的采访中,团队发现大家对南通蓝印花布的认知途径丰富多样。一位受访者称,最初在文化艺术展览上,被蓝印花布制成的精美作品吸引,从服饰到家居用品,蓝白相间的色调与独特图案瞬间抓住其目光。此后,通过查阅书籍、观看纪录片及社交媒体交流分享,对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有了更深入了解。另一位市民回忆,最早接触蓝印花布是小时候在奶奶家的一条包袱皮,质朴神秘的感觉和简单却韵味十足的图案,一直留在记忆深处。尽管身边部分亲友对蓝印花布有浅显认识,但经受访者分享,大家对其复杂制作工序和图案背后寓意有了更深认知。
(图片为实践队所拍摄的采访内容。来源 通讯员 杨佳薇)
谈及多媒体平台对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播,受访者表示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均见过相关内容。抖音上蓝印花布制作过程的短视频,生动展现匠人精心雕刻模版、熟练刮浆的场景;微博上文化博主分享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精美作品图片,以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蓝印花布与现代设计结合的创意产品文章,都让大家对这一非遗技艺更为关注。其中,视频形式最受欢迎,能生动展示制作全过程,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对蓝印花布的浓厚兴趣。不过,多媒体平台传播也存在不足,部分内容过于追求流量,对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信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错误解读,易误导大众。
对于南通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大家提及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等,对他们培养人才、创办博物馆、推广蓝印花布的努力表示钦佩。然而,目前传承面临年轻人兴趣不足、市场竞争压力大、传承人才培养难等挑战。对此,受访者提出加强教育推广,将蓝印花布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注重创新设计,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开发新产品;强化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知名度;政府和社会加大支持力度,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受访者使用过蓝印花布制品,如手帕和抱枕,柔软触感与雅致图案不仅实用,还为生活增添文化气息。大家认为,南通蓝印花布可通过多种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在时尚、家居、文化创意产品等领域开发更多产品,与餐饮、酒店等行业合作,提供独特消费体验。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蓝印花布能营造古朴温馨氛围,缓解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增添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受访者分享了蓝印花布与文具、手机支架等结合的成功案例,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蓝印花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要保持其独特文化魅力,需坚守传统工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对于蓝印花布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期望产品种类更丰富,风格更多元化,注重实用性与艺术性平衡。 对于市场价格定位,认为应在保证传承人和生产者合理利润的同时,兼顾市场接受程度。南通蓝印花布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很大发展潜力,可通过加强品牌推广、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创新产品、优化营销渠道等方式挖掘市场潜力。
在旅游产业方面,受访者在旅游中见过蓝印花布主题的旅游产品,但部分产品设计简单、缺乏创意。南通蓝印花布可通过打造主题旅游线路、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设计特色旅游纪念品等方式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蓝印花布为主题的旅游项目,能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传播当地文化,提升地方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这次寒假实践采访活动,“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 团队深刻认识到南通蓝印花布这一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也清晰了解到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传承南通蓝印花布,不仅需要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通过创新传承方式、拓展市场渠道、加强文化传播,让这一古老的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光彩,让更多人领略到其独特魅力。
实践队: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雅韵染九州,文脉灌云川”寒假社会实践团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61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