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 月 11 日至 12 日,在首个集体调研日之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齐心协‘绿’”社会实践队分头行动,继续深入了解武汉市绿色驿站的建设与运营情况,旨在为推动社区绿色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其中部分成员深入武汉市洪山区、武昌区、汉阳区的部分社区,开展实地考察活动。
1月11日,实践队部分成员首先前往了洪山区与武昌区进行调研。实践日上午,团队成员首站来到了位于洪山区的某个配备有绿色驿站的社区。该社区的绿色驿站站门紧闭,内部设施经年失修,缺乏维护与管理,经实践队成员对社区居民的访谈发现,社区的绿色驿站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硬件设施的配备虽较为完善但缺乏持续的管理和维护。随后,实践队前往位于武昌区的虹顶小区。这里的情况令人眼前一亮,小区的绿色驿站落实到位,居民积极参与土地认领来种植植物,社区还邀请了专家前来指导植物养护,绿色驿站的宣传效果显著,吸引了众多社会志愿者前来参观学习。当天下午,实践队来到中央花园社区。该社区的绿色驿站以“我家小院”为依托,院内植物丰富,面积较大,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美中不足的是实践队员们在考察中发现,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驿站内杂草丛生,这也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和整体的美观。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正在照料绿色驿站植物的居民
图为中央花园社区绿色驿站
1 月 12 日,实践队成员在汉阳区继续他们的调研之旅。上午,实践队来到了琴台社区。通过对社区工作人员的简单访谈实践队员了解到,该社区的绿色驿站活动举办次数较多,形式多样,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活动和交流平台。然而,实践队员们在走入社区考察中却发现,居民在平时的非活动日并无法进入驿站进行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绿色驿站的功能发挥,也影响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社区应考虑合理安排驿站的开放时间,让更多居民能够参与到绿色驿站的活动中来,真正实现绿色驿站的共建共享。当天中午,实践队来到车站社区。这里的绿色驿站不同于其余社区的小院形式,而是打造成了一条花街,花街植物种类繁多,为社区增添了不少生机与活力。不过,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且驿站位于公共区域,部分植物遭到盗窃,影响了绿色驿站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实践日实践队也来到了部分名单上列出的社区,却在自行寻找和询问居民后都未能找到绿色驿站的踪迹。这也反映了社区在绿色驿站的建设与规划上可能确实仍存在一些不足。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琴台社区绿色驿站宣传长廊
通过这两天的实地考察,实践队对武汉市部分社区绿色驿站的建设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虽然部分社区的绿色驿站在建设与运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如管理缺失、参与度不足、设施损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绿色驿站的正常运行,也制约了社区绿色生态建设的发展。实践队员们表示,将对此次调研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形成调研报告,为社区绿色驿站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助力武汉市社区绿色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深入了解了社区绿色驿站的现状,也增强了队员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队员们表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推动社区绿色生态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绿色驿站成为社区居民共享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的重要平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7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