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保护方言,守护文化根脉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张子腾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保护方言,守护文化根脉

在参加了曲阜师范大学“韵语织乡”实践团关于保护与传承临沂方言的实践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触动了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方言,这看似平常却又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形式,在现代社会的浪潮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而实践团的行动宛如一束光,照亮了方言保护之路,也让我对保护方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我生长在一个有着浓郁方言氛围的小镇,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家乡的方言。那熟悉的乡音,承载着我童年的记忆,是我与家乡、与亲人之间最直接、最亲切的纽带。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发现,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在学校、工作场合,方言的使用频率越来越低。这让我开始思考方言的价值与命运。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渊源、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它如同一把钥匙,能打开通往当地文化深处的大门。在临沂,方言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相连,戏曲表演中方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表演的地域特色,更让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那些独特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背后蕴含着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这让我想起我的家乡,那些独特的方言俗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家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方言消失,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也将随之消逝,我们的文化根脉将被割断,家乡的记忆将变得模糊。

然而,在当今社会,方言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许多方言甚至面临消失的危险。普通话的大力推广,是出于沟通交流的需要,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方言的生存空间。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人们从熟悉的乡村环境涌入城市,不同地区的人们汇聚在一起,为了更好地融入社会,普通话成为了首选的交流工具,方言的使用机会自然减少。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主要以普通话和书面语为主,方言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存在感较低,导致其传播渠道受限,影响力逐渐减弱。年轻一代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地使用普通话,对方言的掌握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已经不会说方言,方言的传承出现了断层。这让我感到十分痛心,如果方言消失,那么与之相关的文化也将随之消逝,我们的文化根脉将被割断,家乡的记忆将变得模糊。

这次实践活动为我保护方言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大量关于临沂方言使用情况的数据,为后续的调研和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这让我明白,保护方言首先要深入了解其现状,掌握第一手资料。只有了解方言在不同人群、不同场合中的使用情况,才能精准地发现问题,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实地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深入村落和社区,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发现了方言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密切联系,以及方言在传播与发展方面面临的困境。这种深入基层的调研方式,让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方言的魅力和危机,激发了保护方言的决心和动力。针对临沂方言逐渐式微的问题,实践团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如将方言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加强方言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方言文化内容等。这些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方言的保护与发展指明了方向。这让我认识到,保护方言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政府、学校、社会以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为方言的传承贡献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深感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和发展方言。首先,我要转变对方言的看法,认识到方言的重要价值,从内心真正接受并传承方言。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方言与家人和同乡交流,保持方言的活力。这不仅是对家乡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亲情和乡情的维护。其次,我要积极参与方言保护的实践活动,像“韵语织乡”实践团一样,通过调研和宣传,提高社会对方言保护的重视程度。我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乡村,了解方言的现状,挖掘方言背后的文化故事,制作成宣传资料,向更多的人传播方言文化。此外,我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方言进行记录和研究,为方言的传承提供科学依据。比如,我可以运用语言学知识,对家乡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记录下方言的原貌;也可以结合新媒体技术,制作方言文化短视频、音频等,在网络上进行传播。通过我的努力,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保护方言不仅是保护一种语言,更是保护一个地区的文化记忆。在调研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老年人对家乡方言的热爱和坚守,也看到了年轻一代对方言的陌生和疏离。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保护方言的决心,我意识到,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让方言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78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普语润童蒙

在多元文化交融、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们的重要纽带,在促进社会交流、文化传承以及国家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带……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宣启新程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这一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此时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乡音融国声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和使用水平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农村的发展,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普语进乡户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普通话作为我国通用语言,是促进各地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言启星芒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艺心相伴,情暖暮年 

艺心相伴,情暖暮年为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美德,工学院“情暖人心,爱满人间”实践团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意义…

普语润童蒙

在多元文化交融、信息高速传播的当今时代,普通话作为我国的通用语言,是连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们的重要纽带,在促进社会…

推宣启新程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这一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此时推广普通话,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日后的…

深耕莆田非遗,点亮文化之光

深耕莆田非遗,点亮文化之光1月13日,仰恩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福韵溯源”赴福建莆田寒假实践队,开启了一场为期3天的非遗文化…

积极走进社区,助力阳光成长

积极走进社区,助力阳光成长近日,为充分利用大学生志愿者的力量,丰富社区儿童假期生活、提升其道德修养与文化知识水平,由…

最新发布

聚党建合力,筑发展根基
社区还推出了“共享奶奶”公益项目,别出心裁且充满温情。社区里的奶奶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和丰富经验,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临时照顾孩子、陪伴老人等服务。居民通过小程序和微信群就能轻松预约,既解决了部…
党建为笔,绘就发展新蓝图
新区街道还通过党建联盟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激发社区活力。退休党员干部被聘请为“红邻书记”,担任保洁员、宣讲员和服务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同时,街道组织了“银发宣讲团”,开展党史教育和反诈宣讲等活…
参访红色古址,学习革命精神
2025年寒假期间,为了深入了解红色革命历史,缅怀民族英雄,福州某大学的学生们自发组织了一次探访福州三坊七巷林则徐故居等红色革命遗址的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引导学生们重温革命记忆,感受革…
守护乡音雅韵,传承文化根脉
【管理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守护乡音雅韵,传承文化根脉在这次参与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韵语织乡”实践团的活动中,我收获颇丰,对方言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中南大学子走进社区,寻绿色驿站发展模式
2025年1月11日至12日,在首个集体调研日之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齐心协‘绿’”社会实践队分头行动,继续深入了解武汉市绿色驿站的建设与运营情况,旨在为推动社区绿色生态建设提供有益参考。其中部分成员深入…
街道清扫践行环保,垃圾分类守护家园
街道清扫践行环保,垃圾分类守护家园日前,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乡村振兴走基层,砥砺奋器进谱新篇”实践队在1月21日在曲阜市鲁城街道进行垃圾分类讲解,街道清扫,探访老人以及对居民进行满意度问卷调…
曲园学子三下乡:支部举旗定向,制度破局立新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新时代农村改革的重要创新,在山东省的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
探寻文化之根,传承民俗之魂
探寻文化之根,传承民俗之魂日前,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乡村振兴走基层,砥砺奋器进谱新篇”实践队在1月20日在山东省曲阜市的传统文化博物馆及传统文化基地进行探访。实践队深入探索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
曲师学子三下乡:在青菏街道的青春实践与感悟
曲师学子三下乡:在青菏街道的青春实践与感悟近日,曲阜师范大学的学子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满怀热忱奔赴山东菏泽曹县青菏街道办事处投身社区卫生清洁行动,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到达后,同学们迅速…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参观天长烈士陵园,缅怀英烈精神
2025年2月6日,阳光明媚,微风拂面,“红脉传承,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齐聚天长烈士陵园,举行了一场庄重而又意义深远的缅怀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