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寻黄河归故里,岁月生生魂不息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增加社会体验,增强文化认同感,1月12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访红迹,传精魂”社会实践队满怀热忱与期待,踏上了前往东营市黄河文化馆的参观学习之旅。
东营,这座独特的城市,作为黄河入海口,有着和黄河紧密相连的特质。相较于其他北方城市,它既拥有豪放喷薄的气势,又有着包罗万象的开怀胸襟。这种独特的气质吸引着实践队的成员们,他们带着对黄河文化的好奇与敬仰,走进了黄河文化馆,试图进一步探究黄河文化与党和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
黄河文化馆在“大河奔流”的主题号召下,精心布局,分为两大板块,共十个部分,内容广泛,覆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各层各面,仿佛是一部生动的黄河文化百科全书,带给观者极大的震撼。踏入馆内,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黄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进行着一场亲密对话。
图为黄河文化馆展区一角。胡可欣 供图
在馆内,一件件展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乾隆御笔的《舍得》木雕挂匾,那精美的雕刻工艺和蕴含的深刻哲理,让人不禁感叹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上书“公生明,廉生威”的竹编笸箩,质朴却又充满力量,展现了当地民众对廉洁公正的崇尚;“第一书记”在农村系列剪纸,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党和人民紧密相连的奋斗历程,生动地描绘出农村的发展与变迁。这些展品无一不反映出黄河滋养了当地民众的性格和灵魂,使他们淳朴坚定而又充满生机,在这片土地上欣欣向荣。
在城市印象展区,更多反映历史的展品映入眼帘。红军长征时期的党旗和军号(仿),虽然是仿制品,但那鲜艳的红色党旗和古朴的军号,仿佛在诉说着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与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那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党和人民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见证。而辽宁号航母模型,则展示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强大国防力量,彰显着国家的崛起与民族的复兴。这些展品深刻响应了“历史是人民的”这一卓越论断,它们是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也为黄河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红军长征时期的党旗和军号(仿)。胡可欣 供图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成员们感触颇深。曲阜师范大学秉持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校训,始终根植于红色文化与历史生活,引领着学生在新时代勇往直前、搏击风浪。生命科学学院也积极引导学生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此次参观让曲园学子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必当不负众望,不忘来时路,千里求真知。
图为辽宁号航母模型。胡可欣 供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本次活动对于实践队成员们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经历。它不仅扩展了成员们的视野,让他们领略到黄河由发源至奔腾入海的恢弘历史,更反映了曲园学子对于自然风采、人文环境和红色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深刻思考。这次活动起到了引导学生向上向善、传播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激励着更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