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于泥火之间,寻传承之光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游奉津

为传承黄河澄泥印制工艺,传播艺术价值,加强区域文化推广,带动其经济价值。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社会实践队计划于2025年1月15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进行深入的实践调研,致力于非遗传承。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浩荡的波涛和丰富的资源滋养了华夏大地,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瑰宝。黄河澄泥印便是其中之一。它以纯天然黄河泥土为原料,经过陈腐、揉制、压坯、雕刻、抛光以及数日不间断的电窑烧制等20余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每一枚澄泥印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结合。

1月15日,泥韵筑梦社会实践队访问了东营市尚乘美术馆,与非遗传承人张金霞女士深入交流。美术馆展示了上千枚黄河澄泥印,形态各异,色泽鲜亮,陈列在置物架上,彰显艺术魅力。

在采访中,张金霞女士生动地展示了黄河澄泥印制作的艰辛过程,让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这一传统工艺的复杂与精细。在她的工作室里,堆满了各种制作工具和不同阶段的泥坯。她耐心地向实践队队员讲解每一道工序:从黄河岸边采集特定区域的淤泥,经过沉淀、过滤、去除杂质,得到细腻如脂的澄泥;接着,将澄泥塑形,制成印坯,这一步需要匠人的巧手和对形状的精准把握;随后是雕刻环节,匠人根据印文和图案,用刻刀在印坯上精心雕琢,或古朴苍劲,或灵动飘逸,每一刀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最后是烧制,温度和火候的控制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亲眼目睹这一系列复杂而精细的制作过程,实践队队员深深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和匠人们的执着坚守。

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社会实践队队员深深地被黄河澄泥陶印的制作工艺所吸引,不仅感受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深刻领悟到了其中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每一块黄河澄泥都仿佛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灵性,它不仅仅是一种材料,更是人们对纯洁、清静、脱俗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的象征。同时,它也代表了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精神力量,激励着社会实践队队员在实践中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成长。通过亲手触摸和体验,成员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了黄河澄泥陶印背后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这种体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也提升了成员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制作过程中,大家学会了如何将泥土转化为艺术品,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表达。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泥韵筑梦实践队队员深切体会到了黄河澄泥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历史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澄泥印的传承与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有的匠人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审美和设计理念,创作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澄泥印作品。他们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的图案和文字中,使澄泥印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了时代的气息。还有的匠人积极开展传承活动,走进学校、社区,向更多的人传授黄河澄泥印的制作方法和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泥韵筑梦实践队将乘时代之势,推动黄河澄泥印的发展与传承。

作为文化的传承者,我们肩负着深刻理解文化内涵和准确无误地传播文化的责任。黄河澄泥印,这颗黄河岸边的艺术明珠,它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匠人的杰作,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岁月的长河中,它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却始终散发着迷人的光彩。在未来的日子里,泥韵筑梦实践队队员将会努力发扬非遗文化,为黄河澄泥印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8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风快乐课堂助成长志愿活动实践总结新闻稿

电头:大学生网报徐州2月1日电(通讯员李孟昕)导语:在这个充满温暖与希望的寒假,一支充满活力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了“新风快乐课堂助成长”志愿活动,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三环…… 李孟昕 王梦涵 “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查看全文 >>

大学生志愿者助力“新风快乐课堂助成长”活动,温暖冬日学习时光

电头:中国青年网徐州2月2日电(通讯员钟仕翊)导语:2025年寒假期间,志愿者石雪莹,顾欣悦,张甜雨,王千雨,马梦莹积极参与了“新风快乐课堂助成长”志愿活动,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作业辅…… 钟仕翊 王梦涵 “红心研墨”寒假社会实践团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青春协“绿”筑驿站,实践探访绘江城

2025年1月11日至1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齐心协‘绿’”社会实践队在首个集体调研日后进行了复盘,整理采访、问卷等系列数据,…

净扫社区迎瑞气,青春志愿贺新程

中国青年日照1月23日电新年的脚步日益临近,为了营造整洁、温馨、喜庆的社区环境,传承新年除旧迎新的传统习俗,让居民们在干…

冬日饺香传递爱,青春敬老暖人心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3日电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将这份温暖切实传递给老年人,让他们在日常中也能感受到社会的关…

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远洋·筑梦星海”实践团赴天津市关爱“来自星星的孩

导语:李大钊先生曾言:“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第七期“远洋…

青春赋能东田村,实践助力新振兴

为了积极响应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为乡村振兴“铺路架桥”,将青春汗水挥洒在希望田野,曲阜师范大学生…

最新发布

守正创新的探索之路
在参观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与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调研,详细了解了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和传播中的应用情况。通过这次参观和调研,实践队成员对数字化非遗项目的设计和运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
数字化赋能非遗传承
随后,儒风新韵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始了他们的实地调研之旅。他们首先来到了曲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参观了多个数字化非遗项目。在保护中心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团队成员们详细了解了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
非遗与数字技术结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智慧。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字化不仅为非遗的保存提供了新的手段,更为其传播与创新开辟了…
固镇县踩街活动:大学生携手传承民俗文化
1月30日上午,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间艺术踩街活动。来自淮北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寻味非遗,探秘踩街”调研队与民间艺术传承者一起完成了这场传统艺术的盛宴,这场盛宴也成为…
于黄河泥韵中,印鉴千年风华
非遗文化在传承技艺中创新,在时代浪潮里谋求新的发展生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社会实践队计划于2025年1月17日前往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盐窝镇老街长巷,进行深入的实践调研,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的传承…
曲阜大学生走入新华书店,开启文化体验与创新服务
2025年2月3日,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迎来了一群充满活力的实践队员。曲阜师范大学“儒风摆渡人”实践队的队员们在此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整理书籍、学习古籍知识、引导读者等志愿服务,深入体验书店运营与…
远隔千里送温暖,寒冬学子挺力行
2月4日,曲阜师范大学“围巾暖岁,爱心栖梦“实践队走进重庆市黔江区社稷公益慈善发展中心,进行了一次冬日送给即将高考的春蕾女孩们的亲手家访活动,由曾经受资助的春蕾大学生姐姐们为如今即将继续进行紧张…
大学生寒假返乡村委会助力基层治理,传递青春力量
近日,安徽工业大学黄子欣同学利用寒假时间,回到家乡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青草镇梅城村,参与当地村委会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助力基层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收获了成长与锻炼。寒假…
曲园学子下乡行:在村口院落里陪助老人 传递尊老美德
为深入体验社区服务,传递温暖情怀,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银路铜行”实践队于2025年1月24日在“鸭梨之乡”阳信进行了调研实践,开展了“多元社区服务,传递温暖情怀”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
曲园学子社会实践——美化家园共努力,展露新颜喜迎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了让村庄焕然一新、更好地迎接春节的到来,2024年1月24日至2024年1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银路铜行”实践队来到山东省聊城市韩集乡,开展了共建美丽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