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红色文化滋养中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激励广大青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青春力量。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丹韵溯源实践队走进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重温峥嵘岁月,追寻红色印记。
渡江胜利纪念馆由主展馆、下沉式广场以及胜利纪念广场构成。广场上静静停泊着一艘古铜色的小火轮,它就是被誉为“渡江第一船”的“京电号”。它的外壳因长期的风吹雨打而略显沧桑,但每一处锈迹、每一道划痕,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矗立在渡江胜利广场的大型红色群雕——“千帆竞渡”由49根高度不等的红色立柱组成,拔地而起屹立于长江之滨、秦淮河口,形如数组风帆,又似风展红旗。红色柱体截面为红色五角星,到了夜晚,49颗红色五角星连同49根大型红色立柱在江边闪耀,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革命者奋勇向前。
走进呈木船形状、象征“驶向胜利之船”的纪念馆主馆区,丹韵溯源实践队队员们通过参观文物资料、历史场景、数十幅历史绘画和视频演播等详细了解了波澜壮阔的渡江战争。从毛泽东主席的亲笔手书到战士们使用过的简陋武器,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到老百姓们爱国助战的红色故事,每一件展品、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铭刻着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凝聚着时代的热血与担当。丹韵溯源实践队队员们站在这些历史见证物前,目光所及之处,仿佛穿越时空,听到那场战役中激昂的号角声在耳畔回荡,感受到那股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
图为渡江胜利纪念馆横渡长江油画。任圆媛 供图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展现了渡江战争的伟大胜利,表达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并激励着青年们持续奋斗。丹韵溯源实践队的队员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渡江精神,把渡江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02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