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东营吕剧:古韵承脉,新光传艺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承脉古韵,传艺

在华夏广袤大地的文化星河中,地方戏曲宛如熠熠星辰,散发着独特的艺术光芒。吕剧作为山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剧种,以其质朴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民众喜爱。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承脉古韵,传艺新光”社会实践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与传承的使命感,踏入东营吕剧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探寻吕剧艺术魅力的实践之旅。本次实践旨在深入了解东营吕剧的历史脉络、技艺精髓、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查阅、与艺人交流等方式,挖掘其深厚文化价值,为吕剧的传承与创新贡献力量。

溯源寻根,史韵悠长。

吕剧发端于清末民初,由山东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演变而来。最初,它只是人们在农闲时的自娱自乐,以简单的唱腔和表演形式,在田间地头、村落庭院中传唱。随着时间推移,它吸收融合了当地的民间音乐、舞蹈、说唱等元素,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东营作为吕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吕剧发展历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早期,吕剧艺人以地摊形式演出,剧目多为生活小戏,如《王小赶脚》《王定保借当》等,内容贴近百姓生活,语言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些剧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家庭琐事,成为人们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口。后来,吕剧逐渐登上舞台,表演形式不断丰富,行当也日益齐全,从最初的“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发展到生、旦、净、末、丑各行皆备。

在历史的长河中,吕剧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发展,每一次的演变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它见证了社会的变迁,从旧社会的苦难到新中国的繁荣,吕剧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用艺术的形式记录着时代的沧桑巨变,成为了一部生动的民间史书。

艺韵独特,风采卓然。

吕剧的唱腔优美动听,极具特色。它以“四平腔”“二板”为主要腔调,旋律婉转流畅,节奏明快活泼。“四平腔”节奏平稳,旋律优美,擅长抒情,常用于表达人物细腻的情感;“二板”则节奏紧凑,旋律跳跃,多用于表现人物的激动情绪或紧张场面。吕剧的唱腔还善于吸收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如山东民歌、民间小调等,使得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吕剧的表演质朴自然,贴近生活。演员们注重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表演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在表演中,他们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面部表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例如,在表演农村生活场景时,演员们的一招一式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乡村生活之中。

吕剧的伴奏乐器以坠琴、扬琴、三弦、琵琶为主,称为“吕剧四大件”。这些乐器的音色独特,相互配合,为吕剧的表演增添了独特的韵味。坠琴的音色醇厚,富有表现力,在剧中起到领奏的作用;扬琴的音色清脆明亮,为唱腔增添了华丽的色彩;三弦和琵琶则为整个音乐增添了丰富的和声效果。

匠心坚守,传承不息。

在东营,有一群热爱吕剧的艺人,他们将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这门艺术上。他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吕剧,通过多年的刻苦训练,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吕剧的魅力,还肩负着传承的重任。

许多老艺人收徒授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他们耐心地指导徒弟们练习唱腔、表演动作,从一招一式到一颦一笑,都严格要求。他们深知,只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吕剧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除了收徒授艺,艺人们还积极参与吕剧的创作和研究。他们不断挖掘新的题材,创作出更多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优秀剧目。同时,他们也对吕剧的表演形式、唱腔音乐等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其更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困境当前,创新破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吕剧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现代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使得观众的选择更加丰富,吕剧的观众群体逐渐萎缩。特别是年轻人,对吕剧等传统戏曲缺乏兴趣,导致吕剧的传承后继无人。另一方面,吕剧的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流失等问题。剧团的演出经费不足,影响了剧目创作和演出质量;优秀人才的流失,使得吕剧的表演水平难以提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东营吕剧界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在剧目创作方面,注重挖掘现实题材,创作出更多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剧目,使吕剧更贴近观众。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将现代科技手段融入吕剧表演中,增强舞台效果。同时,加强对吕剧的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吕剧文化节、戏曲进校园等活动,提高吕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传承创新,共筑未来。

通过这次在东营吕剧博物馆的社会实践,“承脉古韵,传艺新光”社会实践队深刻认识到吕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价值和面临的挑战。吕剧作为山东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齐鲁大地的历史记忆和人民的情感寄托,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肩负起传承和发展吕剧的重任。要以传承为基础,保护好吕剧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吕剧在剧目创作、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只有这样,吕剧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在中华戏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吕剧这一古老的艺术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进,传承吕剧古韵,传播时代新光,让吕剧艺术在未来的岁月中续写辉煌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2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以河聚海,荣归故里,成就未来

‌活动背景‌为积极响应河海大学招生宣传的号召,传承和弘扬学校文化,增进中学生对河海大学的了解与向往,“哎队”实践团队于2025年1月20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第一中学成功举办了高考宣讲会…… 孟杨怡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学院社会实践

安工大学子入蒙城一中普及科学知识时间:2025-1-18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简称“安工大”)的学子们走进蒙城一中,开展了一场别开…

以河聚海,荣归故里,成就未来

‌活动背景‌为积极响应河海大学招生宣传的号召,传承和弘扬学校文化,增进中学生对河海大学的了解与向往,“哎队”实践团队…

安工大学子实践赋能人工智能:科普创新促发展

安工大学子实践赋能人工智能:科普创新促发展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个人基层服务

微光成炬,温暖桑榆:基层服务中的暖心篇章在广袤的社会基层,无数平凡的身影正以不凡的行动,勾勒出一幅充满温情与关爱的画…

“福运来临,喜迎新年”青少年实践活动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福运来临,喜迎新年”青少年实践寒假期间,为丰富社区青少年假期生活,增进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

最新发布

建设法治社区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员对在活动中提出复杂法律问题的居民进行后续跟进,为他们联系社区法律援助律师,确保他们的问题能够得到更深入和权威的解答,并且收集居民对活动的反馈意见,大多数居民表示通过此次活动…
架起居民与法治的桥梁
为了加强社区居民的法治意识,推动法治精神的深入人心,曲阜师范大学“行社区志愿,扬红船之梦”实践队队员于1月23日在德合园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知识普及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展示法治展板、…
曲园学子“三下乡”:以青春之智,点亮社区教育之光
在教育资源共享与传递的时代浪潮下,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深入临园社区,以青春力量推动教育帮扶,一场专为初中生打造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成为冬日里的温暖亮色。活动前,志愿…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环保守青山,文化展新篇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逐渐显现,威胁着当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曲阜师范大学“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于1月10日上午来到山东省日照市张家台村,旨在实地探查了解张家台村在渔业捕捞…
情满桑榆心,爱满社区家
此外,实践队员还组织了贴心的生活照料服务。走进老人家中,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需求。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践队员主动帮忙采购生活物资、打扫房间、整理家务。在与一位张爷爷的交流…
共建文明社区
当志愿者们穿上志愿服,拿起清洁工具,深入社区的各个角落,这一刻青年们的责任感瞬间被激发。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对社区的楼道、公共花园、健身设施等区域进行清洁打扫。在楼道里,志愿者们仔细清扫角落…
情暖桑榆,爱满社区
2025年1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情满基层,服务先行”实践队员深入潍坊市寿光市南柴村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且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关爱社区老人、改善社区环境为核心,旨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
渔歌唱晚:渔村的深度探寻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为推进乡村振兴政策,2025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渔隅勘行”…
凝聚青春力量,共建和谐社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在人们生活中的角色愈发重要,其和谐与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强化社区凝聚力,激发青年活力,并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曲阜师范大学“奏红色暖弦,扬社区爱心”实践队队员于1…
探秘诸城博物馆,邂逅千年文化传奇
近日,为深入探寻历史奥秘,汲取文化养分,促进地方文化传承,曲阜师范大学“循声觅道赓续文脉”社会实践队在家乡多地进行博物馆参观活动,队员王园倩于1月21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的诸城博物馆开展本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