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等问题逐渐显现,威胁着当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曲阜师范大学“渔隅勘行”社会实践队于1月10日上午来到山东省日照市张家台村,旨在实地探查了解张家台村在渔业捕捞与养殖方面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并为其未来的生态环境发展和文化传承建言献策,努力实现渔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保护渔业,绿水青山
1月10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张家台村进行实地走访任务。主要就环境保护渔民文化传承这两个方面与村干部进行了详细的交流与探讨。村干部告知实践队员,张家台村的渔民们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采用更加环保的捕捞方式。他们使用更加环保的渔网和捕捞工具,减少了对海洋生态的破坏。同时,村民们还积极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实施“禁渔期”制度,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维护海洋生态平衡。除了渔业捕捞,海水养殖也是张家台村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村民们采用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合理的管理方式。他们注重养殖环境的保护,避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对海洋生态造成破坏。同时,村民们还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通过优化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效率等方式,实现了养殖业的绿色发展。过去,张家台村的养殖方式比较单一,但近些年来,养殖种类也变得多样化,有牡蛎,扇贝等海产品。
然而,尽管张家台村在渔业捕捞与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环保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村庄面临着更大的环境保护压力。部分区域的环境卫生状况仍有待提升,特别是在村民居住区,可见到用于赶海的工具随意放置以及建筑废弃物无序堆积等情况。
鉴于这些发现的问题实践队员提出如下建议。张家台村委会可以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来提升村民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水平,同时,鼓励养殖户引进多样化的养殖品种,降低市场风险。此外,可以通过积极开拓电商平台等新型销售渠道,、利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打造张家台村特色海鲜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加强与大型海鲜市场、超市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此外,还应通过宣传环保知识讲座和发放宣传手册来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渔歌悠扬,文化传承
张家台村的渔业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渔民们世代相传的捕捞技艺、渔歌渔号、渔家习俗等,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渔业文化景观。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承载着渔民们的智慧与汗水,更是海洋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家台村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渔业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渔民的生活,学习捕捞技艺,品尝地道的渔家美食。此外,游客们可以乘坐游船出行,体验渔民海上捕捞作业,游客们可以切身实地感受渔民海上作业的辛苦和体验出海游玩的乐趣。这种旅游模式的推广,不仅为村庄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为渔业传统文化的发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在张家台村,我们看到了渔业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老一辈渔民们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将捕捞技艺、渔歌渔号等传统文化传承给年轻一代。然而,发扬渔业传统文化并非易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渔村前往城市打工,导致渔业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此外,一些传统捕捞技艺和习俗也受到现代化捕捞方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对此,实践队员提出如下建议:政府应加大对渔业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除此之外,张家台村可以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渔业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同时,当地村委会还应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让他们成为渔业传统文化发扬的中坚力量。
在环境保护方面,张家台村民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守护着这片碧海蓝天,让海洋资源得以永续利用。而在文化传承上,他们则通过坚守传统渔业习俗、创新渔业文化表现形式等方式,让渔业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张家台的故事,是对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双重责任的生动诠释,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图为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
图为传统渔船。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张家台村便民旅游服务中心前合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