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矾星闪耀实践队于1月22日深入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年画博物馆进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的宣传,通过实地学习与宣讲的方式,让木版年画走进大众视野。
图为年画博物馆入口处。吴颜彷 供图
走进年画博物馆,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
进入博物馆,园林式的建筑映入眼帘,古色生香的建筑与木版年画在一起毫无违和感。接下来,进入第一展厅,抬头便可看见年画《六子争头》。实践队员们首先向参观者详细讲解了这传统作品,该年画巧妙的利用头部和臂部的相互借用,向大家揭示了古语“上点阴下点晴,左风右雾雪当中,九九八十一天过了后,春回大地要春耕”的具体意思。实践队员们又以生动有趣话语向参观者讲解了其中的奥妙,参观者不仅感受到了年画的视觉冲击,更体会到了其内在精神。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应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美好期望。
“听”年画,赏年画
“听”年画,赏年画,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面对颜色绚丽的年画,实践队员们详细讲解了武强年画的制作技艺,制作步骤和技巧。参观者在实践队员的讲解下,在一幅幅年画作品前感受艺术的力量,在一个个年画故事中体会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实践队员又介绍了武强年画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实践队员讲到“随着近些年来中华文化的不断输出,武强年画越来越走向国际,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上了武强年画”。面对年画的发展史,参观者不禁感叹,这不仅是一幅画,它们表达的是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及对人生的美好期愿。
图为实践队员在讲解年画。 吴颜彷 供图
走进传承人,感悟手艺人的情怀匠心
刻板是武强木版年画中最难的一个环节。幸运的是,实践队员有幸与非遗传承人共同进行木版年画的实际雕刻。非遗传承人拿出专业雕刻工具向实践队员与参观者讲解了雕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木版年画刻板的使用方法。实践队员亲手进行了雕刻操作,领悟到了文化传承的伟大。非遗传承人表示:“武强木版年画会紧紧跟上时代的脚步,让更多人看到年画之美,希望你们新一代青年将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也欢迎更多的实践者来学习交流经验。
图为实践队员在观摩木版年画的雕刻。吴颜彷 供图
共话年画非遗发展路径
实践队员采访武强当地年画技艺传承人冯老师,参观年画博物馆,宣传木版年画,为参观者讲解,收获满满。但是根据问卷及采访内容,我们了解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实践队员也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围绕年画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情况,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发情况,市场营销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摸清年画非遗传承现状,找准传承创新痛点,捋清活化传承切入点,探索非遗创新发展新模式,相信经过广泛的宣传和正确的引导,能够更好的解决目前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更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不仅对年画的制作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还对年画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艺术审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实践队员们及参观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与传承。纷纷表示希望能够绘制一幅属于个人的年画作品,把这份非遗的魅力永远传续,这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的下一段发展旅程做了良好的铺垫。(通讯员 吴颜彷)
图为矾星闪耀实践队合照。 吴颜彷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27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