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着重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关乎民族永续发展的关键任务。在乡村,做好垃圾分类是实现绿色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一环。曲阜师范大学“行社区志愿,扬红船之梦”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在1月27日奔赴四川省成都市东部新区养马镇新路村,开展了一场以宣传垃圾分类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力求为乡村绿色发展添砖加瓦。
深入调研,探寻垃圾分类困境
实践队队员抵达乡村后,迅速投入调研工作。队员们分组行动,穿梭在村落的各个角落,对垃圾回收站点、村民日常垃圾处理习惯等进行细致观察与记录。调研发现,村里虽有垃圾处理体系,但问题不少。垃圾回收站点分布不均,偏远区域村民扔垃圾不便,垃圾随意丢弃在路边。垃圾处理周期长,堆积的垃圾散发难闻气味,滋生蚊虫,对土壤和水源造成潜在污染。垃圾分类方面,村里仅有简单的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村民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足,常见垃圾混装现象严重,分类设施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多样宣讲,传递分类知识
针对调研结果,实践队队员联合村委会开展了一系列垃圾分类宣传活动。队员们精心制作宣传手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图片,介绍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各类垃圾的区分方法以及当地垃圾处理流程。
在村里的文化广场,队员们播放垃圾分类科普视频,以动画形式展示垃圾从产生到分类处理的全过程,吸引众多村民驻足观看。队员还现场演示垃圾分类操作,将不同垃圾准确投放到相应垃圾桶,同时讲解分类要点。村民王奶奶好奇地问实践队员:“这烂菜叶和用过的纸巾都算不可回收垃圾,它们一样吗?”队员微笑着解释:“王奶奶,烂菜叶是厨余垃圾,可以堆肥处理;用过的纸巾被污染了,属于其他垃圾,它们不一样哦。”王奶奶恍然大悟,点头表示记住了。实践队队员和村委会还组织了垃圾分类小游戏,准备不同类型的垃圾卡片和模拟垃圾桶,邀请村民上台分类投放,分类正确的可获得洗衣粉、肥皂等实用小奖品。现场气氛热烈,大家踊跃参与,在欢乐的同时也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持续关注,助力乡村绿色发展
此次宣传活动,不仅让村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入了解,也让实践队员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活动结束后,队员们与村委会沟通,建议增设分类垃圾桶,定期组织垃圾分类培训,建立监督机制,引导村民养成良好分类习惯。未来,“行社区志愿,扬红船之梦”实践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垃圾分类情况,定期回访,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助力乡村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让垃圾分类成为乡村新时尚,让乡村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2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