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工大学子返家乡:家乡文化,源远流长,感悟文化传承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李畅伟

安工大学子返家乡:家乡文化,源远流长,感悟文化传承

为了积极宣传家乡文化,增加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理解与认同。寒假期间,安工大六名学子组成了实践团队,在各自的家乡探索文化传承。

合肥包公祠:千年传承的清廉文化。合肥包公祠,全称为包孝肃公祠,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古建筑群。自明弘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以来,包公祠历经多次重建与修缮,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仅是包拯精神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清廉公正的象征。

包公祠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由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祠堂内绿树掩映,莲荷盈盈,环境清幽。主体建筑包公亭堂内端坐着包拯高大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表现了“铁面无私”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有曲榭长廊,东面则有一座六角龙井亭,内有古井,号“廉泉”,象征着包拯清廉如水的品格。包公祠大门前还有一座白底黑框墙称为照壁,前后正中均绘有一叶青荷,寓意出污泥而不染。

图为包公祠门前。队员李畅伟 供图

包公祠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包拯,字希仁,宋庐州合肥人,天圣朝进士,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他一生为官清廉,执法如山,不畏权贵,深受百姓爱戴。在庐州任职期间,他执法不避亲党,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包拯的公正廉洁精神,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更在后世被不断传颂,成为清官的化身。

包公祠不仅是祭祀包拯的专祠,更是展示其一生清正廉明、执法如山的纪念地。祠内陈列着大量有关包拯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古代法律文化以及后世对他的颂扬。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包拯的历史背景和他在古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清风阁作为包公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独特,寓意深远,象征着包拯清廉正直、公正无私的精神品质,也代表着安徽人民对这位历史名人的敬仰与传承。

图为包公。队员李畅伟 供图

近年来,合肥市不断加强包公祠的维护与改造,利用城市装配式景观设计提升当地文化资源。以“纸短情长”为主题打造的装配式景观装饰包公祠周边绿化,通过花箱、线条图案和箱体勾勒的荷花等元素,诉说包公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一生。整体景观通过“仁义礼智信”儒学五常呈现,弘扬包公精神内涵,用“纸短情长,伏惟珍重”表达合肥人民对包公浓浓的哀思之情。

包公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1000多年前的“包公精神”再到95年前以陈延年同志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从合肥“包公祠”到合肥“延乔路”,“包公精神”一直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在各行各业,人们都将包公廉洁奉公的优秀品质延续到工作中,踏实做事、干净做人,努力开创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图为包公祠。队员李畅伟 供图

在新时代,包公祠的文化传承更加重要。合肥市积极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包公祠的宣传和教育功能。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让更多人了解包拯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内涵。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展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使游客能够更直观地体验历史情境,增强参观的教育性。

合肥包公祠,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的古建筑群,见证了包拯清廉公正的一生,也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向世人展示包公精神的伟大力量,激励着人们不断追求正义、廉洁奉公,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包公祠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了公正的庄严与历史的沧桑,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清廉文化的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传承包公精神,坚定追求正义的信念,让刚正不阿的精神永流传。让我们共同努力,将包公文化发扬光大,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通过本次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探索,实践团队的队员们也对家乡文化拥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文化传承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是我们那所有人的重要财富。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文化传承,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它不仅是每一个民族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个体的使命。让我们握紧接力棒,用青春与智慧续写中华文化的新篇章,让这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更加坚固、更加辉煌。

队长:汪笑阳

队员:徐嘉琦 华宝康 张同兴 李畅伟

指导老师:从婉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4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深入钦北大地 聚焦非遗美食与文旅融合发展

深入钦北大地聚焦非遗美食与文旅融合发展为深入探索广西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2025年1月21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非遗美食研究队”奔赴广西壮族自…… 李欣津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深入钦北大地 聚焦非遗美食与文旅融合发展

深入钦北大地聚焦非遗美食与文旅融合发展为深入探索广西非遗美食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文旅融合的创新模式,2025年1月21日,广西师…

安徽工业大学新生重回高中校园进行宣讲活动

安徽工业大学于一月三日发布主题为”青春百团行,共绘家乡梦“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锻炼我的社交能力。我参与其中的爱校荣…

“延”展新局,“田”变金池——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实践团队

土地,作为民生之根本、发展之基石,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二轮延包政策,宛如一把关键钥匙,开启了激活…

曲园学子进社区:助力环境提升,共建美好家园

为助力社区环境提升,2月5日,“青史践履,睦邻同行”社会实践队走进德州市社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

“文化之根,传承固本”实践团队:探寻淮南文化,传承历史瑰宝

“文化之根,传承固本”实践团队:探寻淮南文化,传承历史瑰宝时间:2025-02-08来源: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作者:王子玥,…

最新发布

江苏海洋大学调研团队深入湘西 探寻蜡染文化
2025年1月24日,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调研团队奔赴湘西蜡的世界非遗传承基地,开展少数民族蜡染织物文化调研活动,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助力蜡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抵达基地后,团队调研人员便对苗族与土…
**滁州市图书馆迎来参观热潮,市民畅享书香文化盛宴**
2025年1月11日,滁州市图书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作为滁州市重要的文化地标,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现代化的设施和温馨的阅读环境,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市民们感受…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
在村委等群团岗位实习的活动总结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日益重视,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村委等群团岗位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
滁州市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市民纷纷点赞文化盛宴
2023年10月15日,滁州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作为滁州市重要的文化地标,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展览设计,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市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滁州深厚…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际】——寻根筑梦传薪火 对话师者启新章
为传承曲园精神,凝聚校友力量,曲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队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开展“对话师者·共话成长”校友访谈活动。本次访谈聚焦校友卢翔远老师,旨在挖掘其求学经历与职业感悟,为在校学子树立榜样,…
曲阜学子新春行,文化双创绘新程
曲阜学子新春行,文化双创绘新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发展规律,文化发展亦是如此。唯有不断创新,文化方能永葆活力与生机。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和民族…
安工大学子于蒙城一中科普科学知识
安工大学子在蒙城一中宣传科学文化知识近日,安徽工业大学(简称“安工大”)的学子们走进蒙城第一中学(简称“蒙城一中”),开展了一场旨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活动。此次活动由安工大…
社会实践之举办社区文体活动——写福字、作对联
社会实践之社区文体活动一、引言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联和福字是春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们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为了深入体验和传承这一传统文…
曲阜师大实践队社区科普 点亮孩子眼中科学之光
曲阜师大实践队社区科普,点亮孩子眼中科学之光2025年2月6日,在南城社区的活动室内,曲阜师范大学“行社区志愿,扬红船之梦”实践队,为社区里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妙趣横生的科普活动。队员们摇身一变,成了知…
青年学子走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启见习之旅
2025年1月10日,一批青年学子走进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开启了为期10天的见习之旅。此次见习活动旨在为青年学子提供深入了解数字经济产业的机会,助力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数字经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