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民族精神、赓续爱国薪火,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青史践履,睦邻同行”社会实践队队员于2月5日来到蓬莱戚继光纪念馆,开启了一段为期半天的历史研学之旅。
初入纪念馆:从“熟悉”到“陌生”
2月5日上午8点,实践队员来到位于蓬莱北部海岸线上的戚继光纪念馆。同纪念馆相关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实践队员跟随讲解人员进入。
迈入纪念馆的大门,实践队员首先被“少年砺剑”展区吸引。玻璃柜中陈列着一把木制长刀,这是戚继光幼年习武时使用的道具。“小时候听爷爷说,戚继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武,风雨无阻。但亲眼看到这把刀,才真正感受到他‘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实践队员在展品前驻足良久,用手机拍下了刀身上的磨损痕迹。实践队员从小听着戚继光的故事长大,但真正走进纪念馆,她才发现这位民族英雄的形象远比课本上更加鲜活。
走进“抗倭烽烟”展厅,实践队员被一幅巨大的动态地图震撼。地图上,倭寇的侵扰路线与戚家军的布防轨迹交织成网,红色箭头标注的“台州大捷”格外醒目。几位参观纪念馆的游客也纷纷驻足拍照。“以前只知道戚继光抗倭有功绩,但没想到他面对的敌情如此复杂,而他的战术又如此精妙。”一位看完路线图的游客感叹道。
在纪念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员重点参观了“少年砺剑”“抗倭烽烟”“蓟州铁壁”三大核心展区。面对明代海防图、戚家军战阵复原场景及戚继光亲笔《练兵实纪》抄本等珍贵展品,队员结合文献研究,详细考证了戚继光军事思想对明代国防体系的影响。
沉浸体验:与历史“对话”
在纪念馆的互动体验区,实践队员注意到有一队中学生研学小组正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穿上仿制的戚家军铠甲,尝试还原鸳鸯阵的战术动作。实践队员上前询问他们的感受,其中一位手持狼筅中学生回答道:“狼筅比想象中重得多,拿起来都很吃力,真不知道当年的士兵是怎么在战场上用它的。”
互动体验区还特别设立了“身临其境”展区,让参观者得以亲身“走进”台州战场,感受戚家军英勇无畏的气势:暴雨倾盆,战鼓震天,戚家军士兵在泥泞中列阵迎敌,取得大捷。
最让实践队员印象深刻的是“止止堂”沉浸式展厅。这里还原了戚继光的书房场景,书桌上摆放着《纪效新书》的手稿复制品。通过全息投影技术,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缓缓浮现在墙上,令参观者们感叹不已。
在蓬莱水城遗址,实践队员沿着戚继光当年督建的城墙漫步。她用手触摸着斑驳的砖石,感受着历史的厚重。这些砖石见证了戚继光的智慧,也见证了蓬莱人民不屈不挠、保卫家园的精神。
感悟与思考:英雄精神的当代回响
曲园学子在戚继光纪念馆开展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文化的深度探索,更是一场精神与思想的洗礼。
通过实地参观、文物研读和沉浸式体验,当代大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戚继光的爱国情怀、军事智慧与创新精神,从而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在抵御外侮、守护家园过程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团结。
这种研学活动不仅帮助当代大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历史现场相结合,增强文化自信,还激励他们以史为鉴,将英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同时,通过参与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大学生也成为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让更多人了解并传承民族英雄的精神火种,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推动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7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