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校开展血浆科普讲座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1月14日下午4点,来自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六安、阜阳、山西、甘肃“星火亮路,科普伴行”实践团队的大学生胡德富,怀着对科普的热忱以及对母校的深切眷恋,重回高中母校舒城第一中学,一场充实而精彩的血浆科普讲座在校园中热烈开启,瞬间点燃了同学们的求知热情,现场氛围高涨。此次活动旨在全方位普及血浆相关知识,助力同学们深入了解血液科学,促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讲座伊始,胡德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同学们揭开了血浆神秘的面纱。他以一个视频为开头,生动地介绍道,血浆作为血液的液态部分,约占血液总量的 55%,主要由水、蛋白质、矿物质离子等组成。这些成分相互协作,共同承担着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以及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使命。以血浆中的蛋白质为例,在免疫和凝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体遭受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球蛋白会迅速响应,精准识别并抵御病原体;而当身体出现伤口出血时,凝血因子立即启动凝血机制,防止血液过度流失。
谈及血浆治疗,胡德富将时间回溯到 20 世纪初。那时,医学刚刚开始探索血浆治疗的应用,主要用于救治严重失血和创伤患者。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浆治疗的应用范围持续拓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场景。在某大型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一位因严重烧伤导致大面积皮肤受损的患者生命垂危。医生及时为其输入血浆,补充了患者体内缺失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有效预防了感染和休克的发生,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还有一位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儿童,长期饱受各种感染的困扰。通过定期接受血浆治疗,补充了体内缺乏的免疫球蛋白,孩子的免疫力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这些真实案例,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血浆治疗在挽救生命、改善健康方面的巨大力量。
胡德富还详细讲解了血浆的采集与制备过程。为确保每一份血浆的安全有效,捐献者需经过严格筛选。他们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病史和血液系统疾病,才能成为合格的捐献者。采集过程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从源头上杜绝交叉感染的风险。制备环节更是精细,通过离心分离技术,将血浆中的红细胞、白细胞等成分分离出来;再利用过滤超滤技术,去除血浆中的微小颗粒和细菌。为进一步保障血浆的安全性,还会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血浆中的病毒和细菌。最后,处理好的血浆被储存在 - 30℃至 - 40℃的低温环境中,并使用专用冷藏设备运输,确保血浆在整个流程中的质量稳定。
趣味问答环节将讲座气氛推向高潮。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提出了“血浆的作用”“高血脂症可能导致人体出现的症状”等问题,同学们都积极参与问答,有同学对血浆在未来医学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充满好奇,胡德富满怀信心地展望:“随着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医学的深度融合,血浆治疗有望在精准医疗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为更多疑难病症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这些精彩的问答,不仅消除了同学们的疑惑,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医学未来的大门。
此次科普讲座,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医学知识科普盛宴,在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科学氛围。这类科普活动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对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很有帮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