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自1月25日起,南通大学2025年寒假“科创强国•筑梦未来”一起云支教专项志愿活动正式开始,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共同完成了“一起云讲堂”系列中的多类相关课程活动。
“人学始知道,青春须早为”在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创新,而云课堂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正以其便捷和灵活的特点,连接着广阔的前沿与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将知识与科技通道相结合。
云端科普让孩子们在家中即可探索科学的奥秘与世界的奇妙。在云端科普课堂上,志愿者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通过互动视频、动画演示等形式,与孩子们共同探讨气象变化、科技探索、食品健康等前沿科学话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位小朋友兴奋地说:“原来新生命是这样由来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真的太神奇了!”
图为李芃语小朋友正在参与课堂学习。
课堂的意义远不止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教育应当致力于开阔视野与启发智慧。在本次云支教活动的云课堂模块中,高校学子为孩子们精心设计了《“云端工厂的数字漫游”系列课程》、《儿童食物健康安全系列课程》以及《“质量人生魔法书”科普模块》等板块。通过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互动式动画视频以及情境模拟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课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星球上的生命体有哪些、人是怎么来的等等问题的答案。
图为志愿者正在借助网络资源授课。
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拓展学习视野,云支教团队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云课堂活动。在主办方高质量直播课程的基础上,志愿者们自主研发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自主研发课程、精心制作教学课件,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了食品健康、质量人生、星火科普等主题课程,引导孩子们深入学习。在课堂后,志愿者巧妙融入剪纸艺术、古代服饰、打铁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孩子们在沉浸式学习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厚植家国情怀。
图为志愿者正在借助网络资源授课。
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是家乡宝贵的文化财富。云支教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讲解打铁花、面具制作、泥人雕刻、传统服饰设计以及摊戏等地方特色艺术形式,让家乡的孩子们深入了解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感受每一项技艺背后的历史传承与文化精神。这不仅增强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他们树立了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传承责任的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根基。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参与课堂学习。
在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了云课堂、特色直播课和特色课程的创新型教育活动,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极大拓宽了教育的途径与空间。云课堂与特色活动通过与各学科专家和学者的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孩子们对科学、美术、文化等领域的浓厚兴趣,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展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合作关系,探索并完善支教模式的创新路径,致力于推动云端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通过整合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团队计划建立起跨区域、跨学科的合作平台,形成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云教育体系,不仅为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与全面成长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也为教育强国的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此外,团队将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以更精准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的双重提升,让更多的孩子在数字化浪潮中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31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